(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治疗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三联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及时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予以患者综合性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05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its effect.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ortic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n = 3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thod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iple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hould be provided to the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Keywords】Aortic dissection; Emergency treatment; Application effect
主动脉夹层通常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是较严重的人体大动脉疾病[1]。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是主动脉壁的中层发生病变,管壁脱离,内膜撕裂,血肿扩大,最终引起局部夹层血肿,容易发生剧烈疼痛、压迫、休克等不良情况,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撕裂、波动性疼痛,需要予以及时救治[2]。本文对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治疗措施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35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6.98±10.13)岁,体重43~72kg,平均体重(61.45±10.27)kg,发病至入院时间2~9h,平均时间(4.25±1.68)h,20例疼痛,8例头晕,1例意识障碍,1例其他,对照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36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6.47±10.25)岁,体重45~76kg,平均体重(61.29±10.12)kg,发病至入院时间2~8h,平均时间(4.37±1.09)h,19例疼痛,7例头晕,1例意识障碍,2例其他。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症状和主要体征
54例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为搏动性疼痛或持续撕裂样疼痛,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前胸、上腹部、肩背、腰部,且呈游走性。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典型,其中,2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晕厥,1例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12例患者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6例四肢血压不对称,4例腹部血管杂音,2例颈部血管杂音,9例肺部呼吸减弱,2例腹部有波动性包块。
1.3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5例正常,45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左室肥厚伴随或不伴随心肌劳损,51例非特异性ST,无动态演变。X线检查:胸片显示38例主动脉增宽,17例胸腔积液。35例行超声检查:30例主动脉增宽,6例主动脉反流,4例心包积液,33例存在夹层分离现象。25例行螺旋CT检查:22例发现真假二腔。10例行MRI检查:10例发现真假二腔,真假二腔间可见一剥离内移的薄层内膜以及内膜破口。采用CTA检查对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且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利用DeBakey分类法分类,43例I型,12例II型,5例III型。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让患者绝对卧床,予以患者吸氧,控制氧流量,予以患者降血压、止痛、镇静药物,并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应用三联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将收缩压控制在90~130mmHg范围内,避免收缩压过低而导致脏器受损,予以患者钙拮抗剂,若患者疼痛位置能用安定进行止痛治疗,则能降低药物对心血管的副作用,如果患者有心脏塞压,则进行心包穿刺,对血液流动情况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如果主动脉夹层破裂而出现动脉瘤,则将假腔关闭,将病变部位去除,并实施支架介入治疗。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较小且接近正常范围;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范围。治疗有效率=100%×(有效+显效)/总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4例恶心呕吐、3例腹胀腹泻、2例心率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χ2=5.45,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原因仍不明确,有学者指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刺激或运动失衡等使得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该病[3]。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时,降压幅度过大,血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使得动脉中层出现坏死,且血压上下波动变化导致动脉中层撕裂而分离,从而引发剧烈疼痛[4]。主动脉夹层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脏病或心梗,而误诊可能导致患者错过良好治疗时机,最终可能出现死亡等情况[5]。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维护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死亡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及时、快速诊断并予以综合性的治疗在主动脉夹层救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的。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降低血压、吸氧、镇痛、补液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与夹层相关血管梗阻而出现的症状相似,且不同患者的病变位置、组织穿破程度并不相同,临床症状并无典型特征,比较复杂,容易误诊,再加上急诊医师通常为较年轻的医师,临床经验并不丰富,容易忽略特殊疾病,通常从心梗等常见疾病方面来考虑,最终引起误诊。而三联常规治疗则是从常规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治疗方法,即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同时,结合X线、B超、心血管检查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治,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能为患者获得及时、有效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临床检查中,X线能将病灶隆起以及钙化等情况显示出来,但是无法将主动脉外形、上纵膈显示出来。血管彩超检测能将患者心包、胸包积液等情况显示出来,可观察到主动脉宽度增加,可见血管两条分离回声带,但是无法将病变位置的具体形态显示出来。血管造影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型,医师可了解主动脉夹层具体病变位置、真假腔体积、形态等情况。通过这些检查,能排除心梗、急性心脏病等疾病,从而能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三联常规治疗的成功率较高,能有效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可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争取时间,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的发生。总之,尽早、及时进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予以患者综合性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杜庆霞,王宇,丁宁等.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2):206-207.
[2]张姗姗.急诊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CRP、cTnI及血压不对称情况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26):65-66.
[3]罗艳红,吴昊,祝明华等.急诊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2):123-125.
[4]郭媛媛,杨斌,蔡红波等.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6):775-779.
[5]赵亚锋,李敏玲,李会玲等.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在急性胸背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4,29(22):1-5.
论文作者:黄洋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主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夹层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