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二五”已经开局,怎样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把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工作者都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提出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围绕建设幸福企业的目标,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今年三月,“幸福”二字成为两会热议的关键词。“幸福中国”、“提升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的话题,很快从两会传遍神州大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绘制的宏伟蓝图,使全国人民开始告别对GDP的崇拜,走向建设幸福中国的阳光大道。建设幸福中国,企业是当然的主角。建设幸福企业,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全国各类企业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用“建设幸福企业”这个理念反思当前的企业文化,发现与幸福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些甚至相差太远。
在崇拜GDP的年代,一些企业高层领导把企业文化当作鞭策员工完成GDP指标的一种手段,“创一流”、“站排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等成为许多企业的口号和理念。管卡压罚是旧管理用以控制人的手段,也是旧管理的特征。而有些企业却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旗号,去强化管卡压罚,甚至辅之以下岗相威胁,目的就是实现对员工的管控,广大员工对这种企业文化建设当然不认同、不支持、不参与。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只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让员工幸福快乐,满足员工幸福需求的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在《幸福企业浅探》一文中说,什么是幸福企业?从广义上讲,幸福企业就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企业。狭义地讲,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幸福感的企业。满足员工的幸福感,就是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正当需要。因此,简单地讲,幸福企业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形象地讲,幸福企业就是充满微笑的企业。具体地讲,幸福企业就是和谐友爱、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的企业。怎样建设幸福企业?卢俊卿提出了六条标准:第一,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企业。第二,建设一个快乐工作的企业。要让员工快乐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快乐工作的机制,最核心的是任人唯贤、多劳多得、公平竞争。第三,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企业。在欧洲一些国家,很多企业的员工工资占企业成本的50%左右,最低的也占40%,而中国的员工工资平均只占企业成本的10%左右。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注意,公司发展了,员工待遇一定要水涨船高,员工薪酬增长速度最起码要与公司利润同步增长。第四,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企业。第五,建设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企业受人尊敬,最重要的是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实力、富有爱心。第六,建设一个健康长寿的企业。如果企业不健康,就很难长寿,就不能给员工安全感,就很难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卢俊卿认为,以上六个指标的分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幸福程度。
让幸福落地,就要让企业文化落地,让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当前,企业喊企业文化建设的多,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少。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王长根提出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六看”:一看主张——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还是其它是最宝贵的财富;二看行动——为员工做了什么,还是要求员工做什么;三看制度——引导员工追求卓越,还是强迫员工绝对服从;四看评价——正激励诱导,还是与利益挂钩;五看风气——崇尚进步,还是落后保守;六看领导——言行一致,还是口是心非。我觉得,只有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建成一个真正幸福的企业。
二、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化的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企业的经验,认真解决企业文化的中国化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许多问题,但最为根本的还是文化精神问题。企业文化专家司马云杰教授指出,所谓企业文化中国化,最为根本的是贯通中国文化精神。他认为,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皆有自己最根本的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中国化,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自始至终贯通中国文化根本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与界定,但最为根本的就是天道义理精神、仁义礼智精神以及《诗》、《书》、《礼》、《乐》精神。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就是用这种精神贯通中国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使人的思想与品格得到涵养、扩充、大化,建设起中国现代化的新“王道”经济,而不是“霸道”经济。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中华传统文化用于现代的管理中,并开始付诸实践,这无疑将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质的改变。
三、企业的持久竞争力靠的是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体系化?专家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体系化,是指使企业文化各构成要素自身系统化、规范化,由此使企业文化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而使这种有机联系的企业文化体系渗透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中,成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和动力。
企业文化专家罗志荣认为,我们之所以提出要特别关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一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在许多企业里支离破碎,没形成体系。二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之间、各种制度之间、各种行为规范之间、各种评价考核之间缺乏通盘考虑,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三是加强体系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和企业经营管理和谐统一,也有利于推广、遵守和应用。四是实现企业文化体系化可以减少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文化自身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罗志荣提出的问题很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我们一定要明确,企业的持久竞争力靠的就是完整的、优秀的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实现“四个体系化”:一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王成荣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的理念,而是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而是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二是企业行为文化体系化。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认为,没有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就无法实现;没有行为文化,理念和制度都是空谈。行为文化建设是实现价值观管理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行为规范体系包含企业整体行为规范、企业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三是企业制度文化体系化。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还提出,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特征和文化形象,它是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企业的制度未必都形成制度文化,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氛围才能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从而打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企业优势资源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四是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课题研究中心主任朱竹林认为,“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企业文化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才能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以达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第二种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价;第三种是以效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