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论文_李聪

关于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论文_李聪

法库县民政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 110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战略的施行和不断推进,推动了中小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建筑形成了批量设计、批量修建的模式,使得建筑风格的趋同现象严重,地方特色与建筑的融合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随着中小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原有的特色也被逐渐破坏,城镇对于人们的意义和价值在逐渐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风貌,而现代文化的传播与传统地方文化的传承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消融和消失的危机。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控制策略

1导言

所谓中小特色城镇,要有其鲜明的特色,并将这种特色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标志。当人们提起这个城镇的时候,就会想起其独特的地方。这些独特之处可以是城镇独有的产业链,也可以是城镇独有的资源,更可以是城镇独有的风貌。中小特色城镇的建设是需要和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相互协调的。中小特色城镇的开发,与一般房地产开发中的“造城”行动是有所区别的。既然是中小特色城镇,标志物应当是本地特色产业,或者是本地特色环境,以及与本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等人文环境进行一脉相承,从而现出城镇独有的人文特色。

2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分析

2.1建设体制不健全

,首先表现为投资体系的健全。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小城镇特色建设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在城镇的建设初期,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资意愿并不是很高,这也就造成了政府投资势单力薄的现象,并且缺乏连续性。另外,在用地规划机制上也亟待进行优化,让农村闲置土地能得到合理利用,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探索力度,才能够对其进一步盘活,这样特色城镇的建设才能够达成初衷。体制机制是否健全,也决定了中小城镇特色建设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强大。目前,我国的用电量只增加了5.2%,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70%的用电量用于了工业产业的投入,而在这一部分中又有70%的用量用于重工业,因此工业发展已经出现滞后现象。在目前的情况下,钢铁冶炼建材行业、化工业等都已经进入了下行通道,这就导致工业产能过剩非常的严重

2.2建设过程中创新性不足

建设特色城镇,就需要围绕着城镇自身独有的特色进行建设。但是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如果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欠缺深度挖掘,容易导致建设过程当中抄袭现象严重,创新性不足。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地区对于中小城镇化建设的理解过于简单,将城镇建设的综合性产业问题,简单地理解为“让农民上楼”这种单一性政策。甚至在建设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和古建筑进行拆除,在城镇中的高楼大厦让城镇建设失去了本真特色。诸多现象不仅让小镇建设效果黯然失色,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特色景观和人文传统,影响到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具有特色的景观要素遭到人为的破坏

一方面,许多中小城镇规划设计者在发展纯经济的过程中过度盲目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许多区域内的地方乡镇政府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大肆搞房地产开发业,使得大片森林被砍伐,直接造成河道水渠枯竭、自然水体被填平、生态绿地被侵蚀以及工业污水乱排放。另一方面,旧城人文景观得不到延续也是一大缺陷,过度的商业户使得许多中小城镇失去了亲和力与淳朴浓厚的民风,更失去了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更甚至许多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千镇一模”而给民众造成机械死板、枯燥乏味的感觉。

3中小城镇特色建设控制策略

3.1形成以城镇特色作为竞争力的规划理念

在全球化的时代,城镇特色就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讲的特色,不仅仅是自然地域特色,也不仅仅是针对历史文化而言,而是城市基于自身特色而构建的文化自信,甚至于把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城市发展体制和质量的竞争。这才是我国中小城镇由特色向综合竞争力的转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一个城市、乡村的特色提升到城镇发展的精神层面,直接体现于城市建筑之中。例如经典的莫干山案例,就是以特色建筑推动地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3.2注重规划

在特色中小城镇的建设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作用,以规划引领建设,这其中有几点需要得到落实:首先规划的编制起点一定要高。在规划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环境生态,功能现代”这个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理念。对于当本地的资源优势,一定要进行深度的挖掘,根据产业特色及内涵要求,编制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建设规划,并且在规划中要有超前的思维,做到功能融合、完善。其次,需要注意多重规划的融合。中小特色城镇的规划过程当中,会有很多项目需要进行单独规划,比如,特色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就需要进行“一张图”管理,防止规划与规划之间的产生冲突。再者,规划需要有可操作性。在规划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选择时操作性是实现规划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没有项目落地,城镇的特色建设规划就没有保障。最后,在规划实施过程当中需要高标准、严要求。规划一旦确定,就需要在监督方面进行强化,在指导方面予以耐心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建设完全按照规划进行。

3.3引入社会主体参与特色塑造工作

民众作为城市的主人,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都具有发言权。在当前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个体诉求追求品质和个性化,对城镇建筑的特色塑造而言,就需要转变以往的建设模式。具备独特风貌的城镇,其经济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良性发展,才能给予城市中居住的个体以家的归属感和强烈的情感认同。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加入,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打动民众、引导民众,共同营造城镇特色环境,规划师与民众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除了居民个体以外,城镇特色塑造还需要关注到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国外有非常多的民间组织,构成了城镇基层地区强大的参与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的建设过程。在塑造城镇特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非政府力量,制定合理的参与机制来保障参与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向前推进,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与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绿色环保、人文底蕴丰厚等富有典型特色的居住环境氛围,这就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切实充分满足好人们的生活及情感需求,更要加强总体规划并注重鲜明特色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韩林飞,黄斯聪.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分析和思考[J].规划师,2013,29(S2):230-235.

[2]何振军.现代特色小城镇建设及规划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6):104-105.

[3]易敬亭.我国小城镇特色建设与发展探究[J].门窗,2017(10):114+116.

论文作者:李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关于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论文_李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