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家务儿童的五项法律帮助儿童学会管理自己_五常法论文

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家务儿童的五项法律帮助儿童学会管理自己_五常法论文

家务活儿,人人有责——儿童五常法,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活儿论文,家务论文,自我管理论文,儿童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就像在同一艘船上,向着既定的方向行进。起先是父母驾驶这艘船,父母很容易也习惯了自己来操作一切,只把孩子当做船上的乘客。但是,孩子不会永远坐在你的船上,总有一天,他要独立驾驶自己的船只驶向彼岸,船上装载着他自己的家庭成员。所以,有远见的父母会早早开始训练孩子驾驶的技术,使他能应对航行时出现的风浪。

      家,就是孩子们最初的练习场;家务活儿,是装备孩子们的必须项目。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名初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应聘到一家企业做普通的工作人员。很快,这个女孩子以她出色的管理、协调、沟通、执行能力,升职为部门经理,一段时间之后又升职为公司副总经理。众人惊讶,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女孩儿,何以有如此强的工作能力?女孩子透露,她的能力来自于从小父母让她做家务,在这个过程中,她增长了计划、操作、安排等各项能力,也形成了负责、忍耐、秩序、节俭等美好的品格。

      1.从做家务开始,学习关心和服务他人

      小欣是个受人欢迎的女孩子。她和别的女孩儿一起去同学家做客时,别的女孩儿都等着同学的妈妈给她们端茶送水,她们只管聊天大笑,瓜子壳吐得满地也好像没有看见。只有小欣,进门后等大家都换完了鞋,她不声不响地把鞋摆放整齐。大家正在喧闹之时,她留意到同学的妈妈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就走进厨房充当下手。接下来,上菜、盛饭、收拾、洗碗……孩子们又玩又闹,谁也没有留意到小欣在做什么,就算看见了也不以为然。但同学的妈妈在孩子们走后却深有感慨地说“像小欣这样有眼色的孩子可真少见!”

      我们常说的“眼色”,就是“眼里有活儿”。为什么和小欣同去做客的那些女孩子就没有“眼色”呢?是因为她们没有关注到同学的妈妈正在做的事情,她们以为被服务是理所当然,可能她们在家也是被父母这样服务的。一个在家很少做家务的孩子,要她在另一个环境变得有“眼色”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小欣则不同,她回家进门时一定习惯于顺手把鞋摆放好,妈妈做饭时她一定会在旁协助,甚至她已经可以独立操作。吃完饭她不会一走了之,因为收拾碗筷是她的工作。她眼里处处“有活儿”,是因为她在家里参与做很多的家务。

      在中国,像小欣这样的孩子少之又少,因为父母的眼光都盯在孩子是否在做作业上面,至于洗不洗碗就无所谓了。有的父母说:“孩子的功课要做到晚上11点,哪有时间做家务?”可关键是,身为父母的你,看什么更重要。一个只会念书不会照顾自己,也看不到他人需要的人,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吗?有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家长讲述了他的见闻:当他去一位外国友人家做客时,友人的三个女儿和她们的妈妈一起准备晚餐,大家开心地用完餐后,她们又十分默契地分工合作,把桌面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国内外父母在培养子女做家务一事上的不同,中国父母感慨却不实施,外国父母在生活中处处训练,让孩子们担当起他们的责任。

      2.培养热爱生活和对未来家庭负责的孩子

      哈佛大学曾对456名孩子跟踪研究20年,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类: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20年后,他们失业比例是1:15,犯罪比例是1:10,收入也是爱做家务的比不爱做的高2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低,心理健康。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瓜离不开秧,鱼离不开水一样,孩子成长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家务劳动就是沃土中的营养元素。参与家务劳动使孩子从小成为家庭的一员,并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成熟,成为独立自主、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的人。

      中国的父母常对孩子说:“你什么也别管,学习好就行了!”这是非常危险、杀伤力很大的一句话。抽走了家务劳动,生活这块沃土就会变得贫瘠,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根本不会健康,孤独和自私会不时地吞噬他们幼小的心灵。这样长大的孩子不再有牵挂、担当和责任,也没有了柔软的天伦之乐。啃老族、抑郁症和自杀等恶果的种子就可能在这些孩子的心中发芽。

      对于女孩子来说,从小做家务使得将来当她进入婚姻时不会因家务而备受困扰;对于男孩子来讲,为了让他长成一个认真工作、在婚姻生活中尽责的男人,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他帮着做家务。

      有人对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积极去找工作的男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小学起就有帮忙做家务的经验,从小就养成了帮忙做家务的习惯,比如,清扫浴室、帮忙做饭等。通过帮忙做家务,男孩子可以获得将来工作或是持家所必需的基本的三种力量。①可以获得行动力。②可以体验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帮了大家忙时的喜悦。③可以培养出面对困难的力量。

      3.塑造孩子好习惯,帮他发展领导力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会溺爱孩子,他们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做家务,即使是男孩子也不例外。在学习之余,家里的孩子还要做饭、打扫卫生等等。艾森豪威尔家旁边有一块空地,春天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们在那儿种上了很多蔬菜。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几个孩子就负责把菜运到城里去卖,然后用卖的钱买他们需要的衣服和学习用品等等。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的事情更加忙乱起来。妈妈把艾森豪威尔叫到跟前,郑重地把家里的一件“大事”委托给了他,这件事就是给全家人做饭。母亲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切菜怎样生火,每天吩咐好做什么饭,安排好了,他就在厨房里忙活一阵,还真的能行!小艾森豪威尔做得极其认真仔细,刚开始手艺不精,家里人吃得皱眉头,后来越做越熟练,还练就了几个拿手好菜。后来,艾森豪威尔上了中学,遇上和同学一起出去郊游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面包师的儿子负责给大家烧饭。他不但会烤土豆,还会煎牛排,尤其是做的馅饼令大家赞不绝口。大家诧异极了,这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还有这两下子!

      到了晚年,艾森豪威尔还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他常常津津乐道地给别人讲起这件事。要知道,父母在艰苦岁月中教会他的,又岂止是做饭呢?

      美国总统小时候给全家人做饭,他学会的不仅仅是厨艺,还有负责、节俭、自制、坚韧、忍耐等诸般好品格,这些品格的建立帮助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北非和欧洲战区的重要指挥者,对扫除法西斯非洲军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胜纳粹德国贡献了巨大力量。

      当孩子的劳动使家庭其他成员获益时,他会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发展出自信。这些品格的建立在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上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来帮助他面对一切境遇。

      亲子五常法(5S),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5S”源于五个日本字,本是日本环境卫生观念,也是对物质及流程管理的一种概念。香港五常法协会率先将它改为“五常法”,用于改善环境管理。由于五常法所包含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律的意识,在香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幼儿园、学校以及家庭教育。

      儿童五常法所包含的理念和对生活管理的要求,其实就是品格教育。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愉快地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渐由他律、纪律到自律,并发展出自信自尊,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管理者。

      什么是儿童五常法

      常组织(Structurise)

      做个观察力强的孩子,常常检查家居或学校物品是否干净、完整,并限制物品的数量,够用即可。

      常整顿(Systematise)

      做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把物品分类放好,使物品有名有家,用完要放好。

      常清洁(Sanitise)

      做自爱的孩子,常清洁身体、衣服和环境,生活得健康卫生。

      常规范(Standardise)

      做个自信的孩子,开朗、诚恳,能自订或与成人合作制定生活标准,有事懂得解决和寻求帮助。

      常自律(Self-discipline)

      做个有自尊感的孩子,懂得每天管理自己的生活。

      儿童五常法亲子活动

      我需要吗?

      目的:1.让孩子把不需要的物品转赠别人。2.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区别,不滥买东西,够用就好。3.让孩子明白物品可循环再用,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

      1.和孩子一起制作“个人物品清单”,让孩子定期(如每三个月)检查自己的衣柜、鞋柜、玩具、文具等,看看有没有损坏和不需要的物品,把物品放进回收箱。

      2.讨论是否有东西没有用过或者使用率很低,帮助孩子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3.讨论周围人的需要,将没有损坏的不需要的东西,赠送给有需要的人。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定期参与环保的活动。

      我的小书包

      目的:1.学习爱护自己的书包。2.学习如何收拾书包,把不需要的清理出来,培养自理能力。

      活动内容:

      1.让孩子背上书包,谈谈感受,请孩子想想如何使书包轻一点。

      2.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每天上学需要带的各项物品。

      3.每晚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检查自己的物品如文具、书本、杯子和衣服是否备齐,有哪些不用或重复的可以拿走。

      物品有名有家

      目的:1.让孩子学习物品分类,明白物品有名有家的重要性。2.学习用不同的盒子或箱子把物品放好。

      活动内容:

      1.与孩子一起将家中的物品(如文具、玩具等)分类,然后用箱子或盒子把物品分门别类放好。

      2.让孩子在空白标签上画画或写字,为每类物品写上名字,并贴在相应的箱子或盒子上。

      3.为玩具、文具安家活动可以逐渐扩大到衣服、鞋和图书、碟片。准备计时器,鼓励孩子30秒内取出需用的物品。

      我的工作区域

      目的:让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学习清洁和打扫卫生。

      活动内容:

      1.和孩子一起讨论,把家里房间分为不同的区域: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游戏间(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可以将区域细分,比如,书桌、玩具区、餐桌等)等等。引导孩子选择几个区域,成为该区域的负责人。

      2.鼓励孩子自己制作“负责人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画上自己的肖像,贴在该区域的墙上或门上显眼的地方。

      3.和孩子讨论具体时间和工作标准,让孩子负责整理和清洁。

      我是清洁好孩子

      目的:1.加强孩子对个人卫生的概念。2.帮助孩子学习并遵守个人卫生守则。

      活动内容:

      1.准备一张大白纸,让孩子躺在上面,描出孩子轮廓,然后和孩子一起来将轮廓细化,画出孩子喜欢的样子——这就是孩子的自画像。然后通过自画像和孩子一起讨论干净整洁形象的重要性和如何来保持。

      2.标出各个部位需要清洁干净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个人卫生守则。

      3.鼓励孩子用图画或文字自行制作个人卫生守则(孩子小、父母可以帮助),并张贴在墙上。

      个人卫生守则

      早晚刷牙 早晚洗脸

      餐前洗手 如厕后洗手

      勤换衣服 定期剪指甲

      定期/每天洗澡

      清洁用品大搜索

      目的:让孩子认识各种清洁用品的用途,享受实验乐趣。激发孩子探索兴趣。

      活动内容:

      1.准备一些常见的清洁用品,比如百洁布、毛巾、钢丝球、海绵、洗洁精、消毒水等等,让孩子说出其正确名称及用途。

      2.与孩子一起来做实验,看看什么用品适合清洁哪一类东西。

      3.请孩子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

      学习控制音量

      目的:1.让孩子明白在不同场合控制音量是礼貌的行为。2.懂得他人的感受,学习自我管理。

      活动内容:

      1.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不同房间,不同时间声音的大小。比如卧室,晚上和早上应该轻轻说话。关门需要轻轻关。如果住在楼上,需要轻轻走路,以免影响他人。尽量不要晚上弹琴,如果晚上弹,需要调整音量。

      2.让孩子做一些“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拿轻放”等标签,贴在相应的地方。

      认识危险标志

      目的:通过观察各种危险标志,训练孩子目视管理。

      活动内容:

      1.和孩子在街上找不同的危险标志,引导孩子说出它们的意思和用途。

      2.回家后,让孩子将见过的危险标志画下来,并加以分类。

      3.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中的环境,检查哪些地方需要加上危险标志。

      睡前五常法

      目的:让孩子明白收拾整理的好处,让孩子知道使用过的物品需归家。

      活动内容:

      1.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睡前要做的事情,比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睡前刷牙洗脸、准备好第二天要的衣服等等,并写下来(也可画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

      2.鼓励孩子自己每晚执行。

      准时上学好孩子

      目的: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

      1.准备一个闹钟,教会孩子自己操作。

      2.准备一个“准时上学记录表”,准时到学校就盖个印章,一周后看看是否是守时的好孩子。

      家长需要做什么?

      1.全家总动员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在家庭生活中实施五常法,互相督促互相支持。如果家长仅仅是紧盯孩子,而自己却没有更新,那么实施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将五常法趣味化、游戏化,全家总动员。当家长执行不力时,让孩子来监督和帮助,往往可能收效出人意外。

      2.循序渐进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所以,当实施五常法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可以一次一个习惯,或者说,一个星期一个月培养一两个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

      3.家庭会议

      为了让孩子主动参与,需要常开家庭会议。即当要根据五常法订标准时,多多和孩子一起讨论,并签下承诺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样孩子有当家做主人的感觉,实施起来更加轻松。

      4.常赞美

      当孩子做得好,家长的肯定无疑会激发孩子不断重复正向的行为。年幼的孩子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当孩子逐渐长大,更多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帮助他们形成自律的好习惯,并且认识到事情做得好本身就是奖励。

      5.常记录

      记录包括检查表、统计表、照片、录像等形式,在帮助孩子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记录了孩子进步的过程。

标签:;  ;  ;  ;  

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家务儿童的五项法律帮助儿童学会管理自己_五常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