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施工技术管理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变得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基于此,文章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施工质量;建筑工程
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质量方面,还是在工艺方面我国的建筑工程都出现了巨大的提升。然而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仍然具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能够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1 主要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组织施工、图纸审核、施工技术培训、施工档案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等。上述的所有建筑施工内容可以分为两种,即外业和内业。对于外业来说,主要指的是施工技术准备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执行办法,恰当地更新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内业来说,主要包含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信息,如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台工程施工管理办法,依据建筑施工技术准则来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将所有的管理办法和培训记录认真地记载并存入档案中,从而实现建筑档案的完整。
1.2 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对于建筑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建筑业也跟着快速的进步,大中小建筑企业不断出现。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当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情况。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标,更加需要做好技术优化管理,这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
2.1 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施工单位内部通常没有比较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就没有可以依靠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范准则来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管,对于建筑工程操作员的专业水平也没有办法来进行专门的监管。
2.2 管理体系不完善
总分包制度是建筑行业的通用承包形式,然而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它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要创建通用的建筑工程规章制度是很难实现的。对于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言,假如没有规范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来进行控制,要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某种程度是非常难的。一般情况下,以总分包制度为主导,对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就是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工程建设以分包合同作为连接的纽带,总承包和分承包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相互沟通的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和分承包之间的交流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个别分包企业的硬件设施条件差,想要执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原材料的选购、输送和储藏,就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提升,在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进行交接的时候容易造成错误情况的发生。
2.3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易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严格要求,如无法按照规定创建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出台有效的规章制度。而在建筑工程工作人员方面,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无法实现真正的衔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内部也不会细分岗位施工技术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就会时常发生无人管理的局面,还会造成多人监管的情况发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尽管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来施工,但是没有开展有关的技术人员培训,且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来执行,这也是不能达到施工的实际要求的。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体制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3 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3.1 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通常不会只使用一个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时选择多个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如期完成,这也就有了总承包和分承包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存在,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全面监管,还会给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有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必须要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一,对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和分承包企业做好信息记载工作,完善施工技术监督管理体系,要想保证该体系得以真正的实现,不但要依靠合同来制约,还要从技术上来实施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第二,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做好各部门的联系工作,经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做好相互配合的工作,这样对于建筑的衔接性和工程质量都会有所保证;第三,做好建筑工程的原材料组织和管理工作,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部门,各部门之间都会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这样长时间以后就都会对工作掉以轻心,影响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一定要责任到人,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一定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达标,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符合设计的标准。
3.2 增强建筑施工技术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加强施工管理就要做好执行工作,否则就会成为空想,发挥不了本质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管执行力度:第一,要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监管落实到实处,增强对每一个建筑工程环节的施工质量管理,一定要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如果发现存在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情况,就应该立即进行改正,防止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第二,监督管理好建筑工程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一定要保证建筑工程按照程序高效地完成,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按时交工,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定的标准。
3.3 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各个行业都开始使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可以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管理工作,可以让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及时、方便地了解企业的信息情况。
3.3.1 管理施工进度。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WBS和子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如图1所示。通过WBS节点来分配资源,然后导入具体的网络图,利用网络将分解后的任务下发到具体的单位,并对具体的进度管理进行分析对比,将各个管理模块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工程进度的管理。
3.3.2 管理合同。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来对合同进行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和追踪合同,考察合同的执行情况,更加快捷地进行合同的建档、归档、分类和变更管理。利用合同管理模块,不仅可以对合同进行日常管理,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对合同进行查询和监控。
3.3.3 对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内容也都比较杂乱,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实现资料的快速调用和查询。
3.3.4优化施工技术文件管理.首先,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变更文件的管理,对变更文件进行认真的保管和存档,对信息文档进行准确的填写,从而能够使建筑施工后期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要求技术人员认真的了解工程竣工图中工程数量的减少或增加,要对技术项目的完整性和完全性予以充分的关注,防止出现遗漏技术项目的问题。最后,在施工中如果施工资料和文件存在着不相符合的问题,就会使后期文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而且加大整改难度。所以,该企业要求在填写各种资料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并且做到认真负责,全面的保证工程的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作为一个多技术、多方位的工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完善的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领导秩序,综合运行各种管理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并在科学、有序的管理制度下,提高施工水平和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 上刊),2012,(3):64-
[2]李燕.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初探[J].居业,2015,(8):176-177.
[3] 梁志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浅议[J].居业,2015,(4):137-138.
[4]李锐,王贺.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
[5]陈荣伟.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广西轻工业.2011(02)
[6]黄宏欢.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探究[J].门窗.2013(08)
论文作者:侯嘉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