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战前夕美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_杰斐逊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战前夕美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_杰斐逊论文

建国至内战前夕美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战论文,美国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独立时,正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自由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这个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生存、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尽快完成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以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有大量的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这就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实现普及教育。因为普及教育实施的早晚,直接关系到工业化速度的快慢。独立后的美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贯彻《独立宣言》精神,实施“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学习借鉴欧洲各国的先进经验,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兴盛,成为推动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

建国后,为了给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实际本领的建设开发人才,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他后来的几位继任者都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华盛顿认为,教育是一个“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主题,是启发和确保我国公民具有正确思想的一种最有效的措施。”他在任8年,特别重视政治、军事和农业教育,并一直为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而努力。临终前,还在遗嘱中专为此捐赠了一笔资金。他以后的几位继任者也都为此尽心竭力,但由于美国在1791年通过的宪法第十条修正案中将教育视为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华盛顿等人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在美国的前几位总统中,对教育最重视的当属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在美国历史上享有“教育总统”的美誉,他把教育看成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重要的工具。他认为要使美国的民主政治不仅仅写在宪法上而在事实上得到贯彻,没有什么比开发民智更迫切了,而开发民智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教育,尤其是平等教育。“如果对所有的人实行免费教育制度,那么最贫穷和地位最低微的人就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无法估量的贡献。”①同时,他认为必须从法律上来引导和干涉教育,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我认为,在我们的全部法律中,把知识普及于人的法案是顶顶重要的法案。”②杰斐逊希望政府用立法的方式来干预教育、影响和推动教育发展的思想,对以后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杰斐逊在积极倡导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主张在进行通才教育的过程中,训练出少数精选的德才兼备的学生进行高等教育,为美国培养各方面的领袖人物,并把个人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杰斐逊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身体力行地为它的实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779年在弗吉尼亚州立法会议上,当时独立战争尚未结束,他就提出了“关于更普遍地普及知识的提案”。在这个提案中,杰斐逊计划把弗吉尼亚分成若干区,每个区都设立一所初等学校,让所有弗吉尼亚州的白人儿童都进入地区学校接受3年的初等教育,教育经费由政府税收来维持。因为国家有责任培养有教养、有文化的公民。3年后,如果家长支付学费,他们的子女可继续在地区学校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杰斐逊还提议,在弗吉尼亚建立20所中等水平的语法学校,让各地区学校中最有学术天才而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享受奖学金,在语法学校中另外再继续接受3年教育。完成学业后,有一半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将被分配到初等学校或地区学校任教。有10名学习成绩最好并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将进入威廉·玛丽学院继续深造。杰斐逊的计划是把学校当作一个选择机构,用来鉴别和挑选最有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接受高等教育,以成为共和国的栋梁之材。此提案被称为“美国公共教育的第一个宪章”③。尽管这个提案由于触及到有产者的利益而未能通过,但在当时不失为一个富有远见的计划。

美国独立后,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教育上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原有的、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高等院校进行恢复和重建,扩大规模。特别是战前仅有一所高校(威廉·玛丽学院)的南方,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杰斐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779年,他在兼任威廉·玛丽学院评议会主席时,对该院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造,取消了一些神学课程,改授法律和现代语言,学生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在发展美国教育方面,最使杰斐逊引以为自豪的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杰斐逊把人们将他称之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看成是他一生中所取得的最高荣誉。他为弗吉尼亚大学的建立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亲自骑马勘察选择校址,到设计施工,他都事必亲躬。1819年该校建成时他被委任为第一任校长。这所大学的建立,耗尽了他整个后半生的精力。

杰斐逊无论是否在总统岗位上,都一直与国内外教育界名流保持着密切联系,一生都在努力探索建立适合美国国情的教育制度。引退后还亲自制定了一套大、中、小学三级教育制度计划,成为美国国民教育的典范。杰斐逊不愧为美国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教育家,一位真正的“教育总统”。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历届总统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美国人民也在评价一个总统的政绩时,把其在位期间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每位总统在竞选时,无不把教育作为自己今后当政期间为之努力的大事。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竞选时曾就教育问题慷慨陈词,决心要当好教育总统,保证“从一开始就每天重视教育问题,处理教育事务。”布什执政后还一再强调:教育“是美国最强大的经济计划,最主要的商业计划和最有效的反贫穷计划”,“是提高我们民族竞争力的关键,是增强我们人民精神的关键”。从这里不难看出杰斐逊为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对他以后的继任者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由于决策人物对教育的重视,使美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起来。

二、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

建国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教育的发展,通过立法的形式给予了大力扶持。在1785年和1787年联邦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中规定,以后凡新建州并加入联邦时,政府将赠以一定数量的公地,各州可用公地所获土地税开办学校。这一规定对后来各州建立公立学校有重要意义。1789年又通过了宪法的第10条修正案,其中虽未直接涉及教育问题,但却规定凡未经宪法确定的事项作为保留给各州的权力,由各州自行处理解决。这就为各州自办教育提供了可能,鼓励了各州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美国的教育形成了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特点,在美国教育的支持者和管理者是州而不是国家,学校体制也因学校所在州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学校体制。

上述法令颁布后,各州也相继制定了教育立法,大力兴学。1789年,麻萨诸塞州率先颁布了普通教育法,规定在不足100户居民的市镇设立半年制小学,100户居民以上的市镇设立一年制小学;1803年,俄亥俄州规定每一市镇,都要拿出“镇地”的1/36兴办教育;1825年依里诺斯州也通过了“学校法”。接着,马里兰州在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在1834年,印第安纳州在1849年也相继颁布了学校法。

19世纪初期的美国,已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急需大批有知识的劳动者。为了使工厂的童工能受到一些基本教育,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如纽约、费城等地,还开办了星期日学校。一星期中有一天上课,这一天工厂停工。从1800到1820年的20年间,星期日学校对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到1834年,仅西部各州即已建立了2800所星期日学校。④

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必须首先培养师资。1837年麻萨诸塞州成立教育局,借鉴法国和德国的师范教育制度,筹备建立师范学校。1839年7月,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在列克星顿正始开学。随后,其他各州也相继筹建师范学校,60年代全国掀起了兴办师范学校的热潮。到1871年,全国23个州已建有师范学校51所。

在中等教育方面,殖民地时期的拉丁文法中学,因其只重视古典知识,教学内容与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不能造就有能力振兴实业的中级人才而遭到的反对。从19世纪上半期美国开始大力兴办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倡导的私立公助的文实学校。

文实学校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学校,它没有入学限制,没有修业年限,不同水平、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入学学习。各州兴办此类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实用的科学教育,以适应当时美国农业、商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文实学校里,“学科设置的要求是实际事物的研究重于语言文字,有用科目的学习胜于只为升学作准备的科目。”⑤并可根据社会要求和市场需要随时增设新课程。据统计,从1787-1870年间,仅纽约州文实学校所开设的新课程就有147种之多。

各州对文实学校的兴办都非常重视,纽约州还颁布法令确认私人办学是一种天赋人权,政府不能干涉。以后其他各州也争相允许建立文实学校,并给予经济补贴。文实学校既适应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很快普及全国,根据1850年统计,全国共有文实学校3085所,学生263096名。⑥文实学校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为美国造就了大批从事经济建设,完成工业化的得力人才,对普及美国人民的文化科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学家至今仍胜赞富兰克林的远见卓识,称他抛开欧洲传统观念,不把升学作为办学的唯一方针,要求学校面向社会,讲授符合现实需要的知识,为社会建设服务,从而推动了美国历史的进步。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还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公立学校运动。所谓公立学校,就是一种传授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初等教育机构。当时美国推行公立学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争取社会各界对公款设立初等教育在经费方面的支持。这一运动也含有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意义,之所以称它为公立的,就在于综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并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儿童开放,通过公共的共同享受的市民教育计划,培养对美国的忠诚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民族背景的儿童向广大的美国社会结成一体。在经济上,公立学校则被看作是学习劳动技能、商业知识,造就有能力的店主、商人、工匠的场所和发展实用经济能力的机构。

公立学校首先是在麻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建立起来的,以后其他各州纷纷仿效。为公立学校制度建立基础的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贺拉斯·曼恩(1795-1859)。1837年,曼恩牺牲了很有前途的律师职业,辞去了麻萨诸塞州参议院议长职务,担任了有重大义务却无多少权力的州教育委员会的秘书。曼恩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他认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不应过多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少数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而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并呼吁向德国学习,建立征税设校的制度,让国家用税收来资助公立学校。他指出:国家用税收资助教育是一项投资,这项投资将在公共安全、社会进步和繁荣昌盛方面产生巨额利润。他还设法提高教师的工资,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曼恩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由于曼恩在推进公立学校方面的贡献,而被美国人民称为“公立学校之父”。

公立学校的建立不仅奠定了美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而且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1852年和1853年,麻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相继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为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

三、高等教育

获得独立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逐渐改变了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用的传统,克服了高等教育与国家的开发建设脱节与生产发展和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重点发展以科技教育为主的理工学院,以满足美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802年,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宣告成立。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创建就并不仅仅是一所专门讲授军事知识、培养训练军官的高级军校,而是一所既培养军事人才,又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多学科学校。它为美国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和技术人才,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的早期领导人。尤其是它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当时美国开拓西部边疆,修筑铁路、桥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适应近代农业发展的需要,1821年,缅因州建立了加德纳专科学校,这是美国最早讲授农业科技的一所专科学校。1824年,美国第一所理工学院——伦塞来尔理工学院在纽约建立。该校主要开设应用科学、农业技术以及各种工艺技术课程。19世纪5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和库彼罗夫学院。库彼罗夫学院还独树一帜,开办了专门讲授应用技术知识的夜大学。这一创举使不少学院和大学纷纷起而效尤。至今仍享有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也在1861年创建。这些学校的建立,为美国工业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促进美国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这一时期由各州投资创办的州立大学也纷纷兴起。在当时建立的所有州立大学中,最有名的当属杰斐逊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该校共设古代语言、现代语言、数学、自然哲学、自然史、解剖学和医学、伦理学、法学等8个垂直并列的学科,相当于现在的院和系,学生可根据个人的意愿选学其中一科或几科。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绝大多数州至少有一所州立大学。在美国现有的103所研究型大学中,其中26所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州立大学。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殖民地时期建立的大学,也开始适应形势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一些著名的老牌大学先后打破了重点讲授人文科学的传统,开始重视自然科学和实际知识的教学。哈佛大学在40年代率先创办了理学院。不久,耶鲁大学、达特默斯大学等许多老牌大学也先后成立了理学院。物理、天文、地质、气象、植物、地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逐渐在大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学科也在大学中成为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的课程。

从建国到南北战争前这段时间内,美国在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根据本国实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实际、讲求实效、勇于创新、以科技教育为重点,及时适应工业化要求的教育改革之路。美国这种勇于革新、讲求实效的教育改革,有利于近代最新科技成果的利用,加速了其近代的化的进程。大量的人才被培养出来并进入生产领域之后,教育的力量便转化成物化的力量。因为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人通过接受教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它运用于社会生产,就会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知识这一无形的资本到有形利润的转变。1799年,美国的生产总收入为1087百万美元,到1859年上升到8970百万美元。⑧其中19世纪40-50年代是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期间,棉纺织业的发展速度最快,1820年只有50万纱锭,1860年激增到520万纱锭,居世界第二位,与法国并驾并驱,仅次于英国。重工业和煤矿业也有较快发展,1820年煤产量仅35万吨,1860年猛增到1820万吨;1830年铁产量不到18万吨,1860年增加到84万吨。到1860年时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由1840年的4.8亿美元增到18.8亿美元,仅次于英、法、德三国,居世界第四位。铁路长度则居世界第一位,达49300多公里。当时的美国还是造纸和用纸最多的国家。如果说18世纪末美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年轻国家,到南北战争前夕(19世纪中期)美国则已走向世界强国的边缘了。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生产者的才能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和人民看到了教育给他们带来的物质利益,认识到了教育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也使美国人萌发出一种争取世界第一的意识。这种意识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即变成了事实。

注释:

①②《杰斐逊文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86页。

③杨德广、王一鸣主编:《世界教育兴邦与教育改革》,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④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220页。

⑤⑥谢觉一、乔有华编著:《简明外国教育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第166页。

⑦《世界教育兴邦与教育改革》,第160页。

⑧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1版,第165页。

⑨文部省调查局:《日本的经济与教育》,中译本,吉林人民出版社,第87页。

标签:;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战前夕美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_杰斐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