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外部 浙江 绍兴,312030
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对EGP+ESP理论相关研究,采用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对本校进入外贸、英语相关工作岗位的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其在工作岗位上对英语运用能力(文本、体裁、社会交往)的实际需求,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对三种能力都有较高需求;2)基层工作岗位听说体裁需求大于读写体裁;3)中高层工作岗位对口头体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要求更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质性研究
1 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1研究的现实背景
1.1.1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一般用途英语。EGP侧重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的练习,重点在于培养语言能力。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它是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而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ESP是在EGP基础上的扩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
1.1.2 EGP+ESP教学模式重要性已日益显现。三本院校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意英语和职业、专业相结合。
1.1.3 EGP+ESP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EGP+ESP教学模式有效地把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范围,同时还重视了其专业的术语和运用。
1.2研究的意义
1.2.1此研究有助于促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本能力、体裁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
1.2.2此研究强调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突出语言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将教学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从质性研究角度尝试优化EGP+ESP教学模式。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EGP+ESP理论
2.1.1 ESP教师转型培养和合作模式教学
蔡基刚( 2013)介绍了台湾成功大学改革ESP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教师建设;周红(2014)研究发现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转型速度和深度的关键;付大安(2016)对EGP教师的ESP转型作了探讨;任晓琨,江晨宇(2016)建构了ESP+EGP合作教学机制培养框架;徐剑英等(2017)发现跨学科合作教学形式有利于成功推行双语教学和ESP转型。
2.1.2 EGP+ESP模式构建
王翠(2013)提出了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8个途径;夏玉宝(2016)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师发展的策略;李芝莉(2017)提出基于语境教学法的"ESP+EGP"口语教学模式构建;梁远春(2017)提出ESP课程体系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模型。
2.2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地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其理论渊源来自三个部分:实证主义(positivism)、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EGP+ESP教学模式在教师转型培养、教材编写、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是文献综述、实验研究,缺乏从质性研究角度切入的EGP+ESP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本校进入外贸、英语相关工作岗位的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话语能力进行探讨。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封闭式量表问卷,而质性研究贯穿于半结构式访谈中。
3.1 研究问题
试图探讨本校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否满足大学毕业生、外企、外贸型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及即将毕业大学生踏入职场真正亟需的英语方面的能力。对已经毕业并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其在实际岗位上对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来反观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问卷设计
3.2.1基于Bhatia(2004)提出的三种话语能力
文本能力:(专业词汇、句子结构、翻译技巧)
体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面试、接洽、与新同事认识、接机、安排酒店、房间预订、介绍他人、饭桌间话语、参观游览、娱乐、在会上做陈述、计划、总结、签合同、转接电话、电话会议、送机)
书面表达能力(个人简历、职位申请、招聘启事、公司产品简介、邀请信、感谢信、投诉信、询盘、报价、订货、人事调动信、合同、公司文件及规定)
社会能力:人力资源专员向客户传递公司理念的能力、应聘者表达意愿的能力、公司新人表达谦逊的能力、接待者热情款待的能力、同事之间委婉表达意见的能力、席间表现良好餐桌礼仪的能力、销售人员推销产品的能力、处理上下属关系的能力、表达公司立场的能力、对合作客户表达热情的能力。
问卷对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即:1为不重要,2为一般,3为某种程度上重要,4为比较重要,5为非常重要。
3.3 半结构化访谈
本研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提出如“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文字翻译?”、“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口头翻译?”、“翻译技巧和专业词汇哪个重要?”、“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哪个重要?”等问题,随机抽取6位毕业生同学做了深入的半结构化访谈,之后采用录音转写的方式对语音和文字资料归纳、总结,分析的方法借用了“扎根理论”中的不断比较法,利用对文本的归纳提炼出集中且有意义的主题。笔者分析6份访谈文稿,对其做了初步归纳编码,并不断从访谈文字中提炼出主题编码。如发现偏离主题的编码,笔者会重新编码。当数据收集达到饱和时,便停止访谈。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及归类整理,笔者将本研究的发现提炼成3个核心主题和多个附属子话题。
3.4 数据收集处理
问卷采用电子邮件、微信传输方式发放,共发放39份,回收35份,其中有效回收32份,具统计意义。
4 结果与讨论
4.1 话语能力需求
就语言技能而言,3名参与者认为他们的英语读写能力还不错,但是听说能力十分堪忧,影响到升职前景。
至于英语语言知识,4名参与者都认为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很有限,对工作环境专业词汇的应用认知也不够。
与词汇应用相比,参与者对英语语法的运用更自信些。仅有2名参与者对自己英语语法的运用能力不满意。
5名参与者认为高中和大学的英语课程存在重复的地方,但对这种重复造成的影响看法不一。多人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更自由、方式更多样,十分强调听说能力,这与他们之前的学习经历完全不同。学生的不适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第一是不适应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和改编;第二是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的不同要求感到差异较大,部分参与者觉得课后作业量过多、时间紧而很难坚持英语的自主学习;第三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持续性和实践性了解不够,普遍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态。
4.1.1 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三种能力对于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文本能力最为重要,是一切话语能力的基础。优秀员工一般拥有较大词汇量、熟悉并能熟练转换基本句型。
4.1.2 基层工作岗位听说体裁需求大于读写体裁。毕业生工作初期从事基础性工作比较多,直接用英语思维很难做到,需要有母语翻译到英语转换的翻译过程,需要度过一个适应阶段。
4.1.3 中高层工作岗位对口头体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要求更高。进入管理层工作岗位后,员工需要大量处理电子邮件、信件、简报、报告、年终总结等书面体裁内容,需要定期与公司高层进行工作计划等的沟通交流。
4.2 对EGP+ESP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的启示
毕业生工作环境中多使用实用型英语,而目前大学综合英语课程较多侧重重复中学英语教学模式,读说听写译和对主题讨论、课文讲解、词汇转换、主题写作、日常听说对话的侧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之处,学生很可能对重复的内容缺乏兴趣,给学习带来困难,与毕业生实际工作环境也有一定距离。
另外,大学课程设置重英语交际和应用,其教学模式个性化较强,对学生的独立学习性要求很高,部分学生很难适应。
既然不断重复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EGP+ESP教学模式应该在大二开始侧重职业英语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积极面对毕业后工作挑战。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EGP还是ESP-国际物流服务话语体系能力的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1(5):22-27
[2]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转型经历的质性研究——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101-108
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
SGJ2018049
EGP+ESP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的质性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EGP+ESP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的质性研究”(课题编号:SGJ2018049)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李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能力论文; 英语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体裁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工作岗位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