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近年来凸显的城市交通问题,浦东公安利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智能技术,构建新型的城市交通管理大脑,建立起创新的控制管理架构,统一的数据标准,活用系统的多源数据。有效提高了对城市交通流及事故进行交通管理研判。
关键词:交通管理;信息化;大数据
引言
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渐凸显,交通拥堵、安全成为交通管理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依托信息化手段辅助解决交通管理难题,以交通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交通决策和服务成为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手段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AI等不断推进的信息化技术浪潮,智能交通建设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以“数据”为核心“资产”的产业模态已经初现端倪,大数据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发展各领域正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交通信息化装备和技术不断升级带来交通数据爆炸式的增长,对数据存储、处理、应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预测,发现交通拥堵瓶颈点、量化评估交通状态、管理车辆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技术问题和契机。利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多年积累的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引入大数据理念与技术,面向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建立“数据”与“业务”双平台并立的新模式,建立交通管理智能研判系统,深入挖掘分析各业务条线情报,洞悉交通环境演变轨迹和机理,为业务管理提供分析结果和指标支持,将研判结果纳入交通管理单位的业务流程升级必要环节,通过数据网络的协同融合应用,支持业务管理执法部门的管理能力与管理精细度提升。
1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管理的信息需求内容
1.1综合行政资源信息管理需求
交通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必须贯穿整个全寿命周期,以帮助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进行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管理时,其信息需求主要有3大内容,分别是综合行政资源信息管理需求、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信息需求以及项目营运管理信息需求。综合行政资源信息管理主要是为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服务,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能够正常开展,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后期服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行政办公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事、计生、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后勤服务管理主要包括办公用品管理、物业管理以及车辆管理等。因此,为了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能够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满足当前综合行政资源信息管理的需求。
1.2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信息需求
为了保证交通建设项目各个参建单位全方位地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活动中,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实施的管理,满足当前工程建设实施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设计项目、招标投标内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造价控制、工程档案灌流、组织验收管理和组织协调管理等,只有满足以上内容的信息需求,才能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1.3项目营运管理信息需求
为了满足当前交通建设项目的运营业务需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处理好项目运营管理的信息需求,项目运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路政管理、设施养护、机电设备管理、运营进度管理等。
2系统架构
2.1系统架构
交通管理智能研判系统应由三层架构构成:硬件集成环境、数据集成环境和研判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硬件集成环境实现对支队现存、外部接入的多源、异构历史数据一体存储,与现有业务系统形成“业务”与“研判”双系统并立,互为支撑的模式,并可支持后续应用扩展,为研判系统提供大规模、异构数据的分布式计算能力。硬件集成环境形成了以Hadoop/虚拟化集群/集群内存库/关系型数据库为主体的平台架构,实现了对TB级交通数据的秒级检索和处理,并根据需求可扩展图像二次识别、语义二次识别硬件系统融入硬件集成环境框架。数据集成环境是平台的核心软件,以数据对象层为核心,建立人、车、路全息电子档案,重构数据模型体系,通过其独有的全息电子档案数据集成平台(包括数据接入监控层、数据清洗转换和加载层、数据对象层及管理工具、应用服务与访问层等四大主要功能层以及函数模型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服务环境的标准化导入导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应用访问、标准化研判应用开发,为定制化开展大数据研判分析提供更先进的数据支撑系统。研判应用层主要与用户的业务紧密相关,从业务需求出发,抽象出业务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警情研判、信号研判、违法研判、事故研判、车辆研判和拥堵研判。实现面向智能研判应用的快速路、地面道路设施环境,卡口、SCATS等设备环境,数据资源配置环境及面向交通管理与执法元数据的标准化组织与管理,及支撑开展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挖掘分析等工作。
2.2数据标准化
(1)确立数据的基础性地位。加快推进数据融合共享,需建立一个综合的、共享程度高,具有高度兼容性和系统性的公安大数据警务云,通过先进的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统一逻辑管理与应用以及分散存储数据的目标,从而打破各部门、各内部警务机构数据共享及整合的约束;打通交换共享渠道,扩大社会大数据来源,整合共享社会和公安各类信息数据。(2)建立数据标准,抓好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做到数据体系规范、数据接口规范、数据使用规范。保证数据的清洗入库,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安数据仓库,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益。(3)确立安全的保障性前提,完善数据采集机制。影响公安情报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就是数据可靠性、完整性、丰富性、类型、来源,基于此,公安部门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过程中,应该提高数据采集内容的质量,还要对采集数据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制定健全数据管理、授权使用等安全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2.3系统运用构思
交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不连续、实变、难预测、难控制的复杂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AI技术构建的交通管理智能研判系统,现在流行的叫法就是所谓的“交通大脑”,它能实现多源数据感知、智能算法、智能决策。通过全量的交通数据的采集,解决交通容量、需求、状态。首先是容量,它是区域内道路和容载量、主次干道车速、快速路车速、日交通流量。通过视频、微波、地磁、环形线圈等采集手段掌握整个区域交通流的时间规律(时变、周变、月变)和空间规律(发生、汇聚、消散)。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找出它的特点,掌握城市的交通规律,这就是需求。从而得到历史现在和预测的状态,如拥堵指数、延误指数、快速路均速、主次干道均速、堵点乱点等交通状态。有了这些数据信息,对于交通日常勤务中的岗位点位安排、作息时间、勤务工作指导都会有精细化的指导。通过7*24的外场视频等感知数据,通过边缘算法或图像二次分析,结构化数据分析,第一时间可以发现特定的交通事件,从而在实时勤务方面,从被动出警逐步向主动出警转变,通过精准定位、实时直播等管理手段,缩短交通事件的处置时间,提供交通事件处置效率,实现警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度。
结语
交通管理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面较广,涉及到交通实时信息状况系统、天气状况信息系统、交通信息与道路运输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准确全面的交通信息。此外,交通管理因为施工、天气等因素的关闭、单行道设置和重大交通事故路段的预报等,均为进一步分析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向维良,张展新,杨建军,等.数据元素的标准化方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8(6):53-55.
[2] 邢立强.数据标准化框架研究,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J].2007(12):37-39
论文作者:曾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数据论文; 交通论文; 交通管理论文; 需求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