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不断获得经济上的支持。那么,它获得经济支持的依据是什么?途径是怎样的?对于这种支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做才能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求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1 图书馆获得经济支持的经济学基础——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形象地说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1〕。也就是说,交易双方给没有参加交易的第三方带来了损害或利益,其本身并未承担交易结果的全部成本,或者没有得到交易结果的全部收益。环境污染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严重降低了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教育事业有正外部性,因为它使全社会从中受益。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十分有效率的手段,完全竞争市场(即帕累托最优)的均衡带来了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这已成为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此时的市场均衡是缺乏效率的,社会福利总量也遭受到损失。由于具有负外部性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完全由生产者承担,其生产者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所以此时的市场均衡产量必然大于最适产量,从而造成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例如,一度严重污染我国环境的小造纸厂,如果不加管制或予以取缔,任由市场调节,必定会泛滥成灾。类似地,由于生产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的生产者并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其全部收益或补偿其全部成本,所以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产量就必然要小于最适产量,这同样也造成了效率和社会福利的低下。例如,如果政府不办教育,而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办教育,那就必然出现教育的有效供给与需求的严重不足,从而损害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经济活动中,除了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外,还存在着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并且在非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下,即存在外部性的状态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来配置社会资源。此时,政府可以帮助改善市场结果。

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具有正外部性。用户使用图书馆,表面上看这一过程只涉及到用户和图书馆双方,实际上其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受益的绝不仅是用户和图书馆。由于图书馆使用户获得了新知识和精神上的充实,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使其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的利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在为社会造就更多的有知识和教养的公民,因而,整个社会都在从中受益。不仅如此,图书馆还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使命,其作用不仅惠及当代还造福未来。因此,无论从空间上看(它使众多人受益)还是从时间上看(它使几代人受益),图书馆服务所提供的效用都是社会性的,而非私人性的。图书馆服务的成本是社会发展的成本,图书馆服务的收益是由整个社会获得的。正是因为图书馆服务具有这样一种正外部性,所以,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话,就必然要出现图书馆有效供给与需求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其步履维艰,甚至会葬送图书馆事业。因为由有限的图书馆直接受益者即当前用户来承担图书馆如此巨大的成本是不可想象的!于是,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的政府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对图书馆提供经济支持的主角。这决不是什么人或组织对图书馆的恩赐,而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只要图书馆的正外部性这一经济学特征不改变,它通过非市场途径获得来自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经济支持就是天经地义的。

2 图书馆获得经济支持的途径及其制约因素

非市场途径的经济支持主要包括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捐赠等,其中财政拨款所占比重最大。财政拨款源自税收,因此图书馆所获得的经济支持首先要受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虽是一种基础性的制约,但还是存在着若干其他因素可以延缓或加重这一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决定了税收蛋糕的大小,如何分蛋糕却取决于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政府的相关政策、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等。至于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捐赠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等。

经济学依据经济中各种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将其划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和自然垄断四种类型〔2〕。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经济中的大部分物品都属于私人物品,如各种各样的商品等。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防。一旦要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享有这种国防的好处。而且,当一个人享受国防的好处时,并不减少其他任何人的好处。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如海洋中的鱼,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但通常情况下是无法限制任何人到海上捕鱼的。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或者说,自然垄断是“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3〕。如经营城市供水网络的企业,如果有若干家企业在提供这种服务中竞争,各自铺设水管网,其成本将远高于只由一家企业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很显然,此时自然垄断状态下的成本最低。

从理论上讲,由于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税收,所以它应当为全体人民服务,因而其不具有排他性;同时,就图书馆整体而言,增加一个读者不应当影响其他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因而它也不存在竞争性。既然图书馆不具有排他性也无竞争性,那么它就是公共物品了。从现实情况看,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也确实充当着公共物品的角色。但是,对任何问题的分析都不应当绝对化。虽然从总体上看图书馆属于公共物品,但它并不绝对就是公共物品。其面向全体读者的最基础的服务无疑应当属于公共物品,但它对特定用户的专门服务却不再是公共物品了。除了公共图书馆外,像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等都是为特定用户服务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另外,无论何种类型的图书馆其针对性特定用户的信息服务都耗费了图书馆有限的资源,这就势必要影响到对其他特定用户的服务,因而这部分服务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对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这部分图书馆服务而言当然也就不具备公共物品的性质了,而是属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能够成为商品的。其实,图书馆所蕴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座巨大的宝藏,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经过深入开采与加工,完全可以开发出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信息商品而进入信息市场进行商业竞争和商品流通。现在已经有图书馆在为市场提供信息商品,并且已经或正在创建自己的“名牌”。

由此可见,图书馆除了有非市场途径的经济支持外,还存在着市场途径的经济来源。毫无疑问,图书馆的正外部性决定了其市场有效供给与需求的严重不足,但这种正外部性是由图书馆服务中属于公共物品的那部分造成的,而不属于私人物品的那部分服务造成的。政府及社会捐赠对图书馆的经济支持也是冲着属于公共物品的大众服务这一块来的,而非资助图书馆的信息商品生产。图书馆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它的公众性与公益性,这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前提,但这也决不能排除它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开发信息商品的可能性。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天生的矛盾和互斥关系,如果处理得当,还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看一看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状况,对此就更不难理解了。除公办教育外,社会上各种民办和私有教育机构现在正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都在极大地促进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当然,图书馆的这第二种经济来源除了要受到信息市场发育状况的制约外,还要受到图书馆宏观政策环境和微观管理水平的制约。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看来要想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3 如何才能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

所谓得到经济支持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指对稀缺资源的获取。总的来讲,资源的流向与经济效率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哪里的经济效率高,资源就流向哪里。因此,要想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率。而图书馆的经济效率主要体现在它的使用效率上,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其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那么,如何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呢?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就经济学特性而言,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因此对这部分服务的管理应当主要采用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而图书馆为满足信息市场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质,所以对这部分服务的管理就应当主要采用经济的手段。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政府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公共物品的管理者不是别人,正是政府。政府的管理效率决定着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其次,图书馆并非纯粹的公共物品,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许多图书馆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即只为特定范围的用户服务,但其进一步增加新用户数量的边际成本很低,与社会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二,图书馆具有规模效益,集中统一的图书馆网络要比各自分散的独立图书馆的总成本低、总收益高,从而更有效率。惟有政府有力量能够使各自分散的图书馆协调起来、统一起来。从现在已有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网络来看,无一不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成功的。过去,我们也曾热烈讨论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问题,但明确讨论这其中政府行为的却不多见。其实,离开了政府的组织与协调,图书馆事业的任何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这决不等于说图书馆人就只有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安排了。恰恰相反,不仅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效率取决于馆员自身的努力,就是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包括立法和国家政策等也离不开图书馆学家们的谏言献策,这与经济学家们的经济济世之论是一样的。特别是图书馆自身就其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存在着大量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图书馆人进行深入探讨并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已经有学者分别从馆员的发展、新理念的构建、组织机构重建、引入产业机制、拓展服务范围以及融合新技术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4〕,这些成果对于提升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4 结语

图书馆网络化的思想由来已久,但过去无论从技术手段上还是体制环境上看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然而,资源总是倾向于流向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这一经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使图书馆网络化的技术障碍不复存在,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体制与机制来实施图书馆的网络化。现有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网络已经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这不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在我们的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效率的图书馆,而只有高效率的图书馆才有可能使其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还是让我们加倍努力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自身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标签:;  ;  ;  ;  ;  ;  ;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