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胜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224005
摘要:目的:对胃穿孔患者分别采用微创以及传统开放性修补术的治疗措施,并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放性修补术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比较不同时点的血清CAS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48h以及72h的血清CAS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胃穿孔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可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胃肠动力,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字:胃穿孔;微创;传统开放性修补术;胃肠动力
胃穿孔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急且预后效果差,若未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可能引起脓毒血症、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传统的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手术创口,术后康复效果不佳,而在微创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手术创口越来越小,且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促使胃肠动力功能可快速恢复【1】。本次研究通过对110例胃穿孔患者进行了对照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胃穿孔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2】:①合并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胃幽门梗阻的患者;③近1个月使用过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患者;④住院时间接受过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的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36.4±4.3岁;穿孔直径0.5-1.5cm,平均0.9±0.2cm。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36.8±4.5岁;穿孔直径0.6-1.7cm,平均1.0±0.2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穿孔直径等基础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均衡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在被告知此次实验目的后均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观察组:取头高足低位,全麻下进行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留置导尿管,并前置胃管,于脐缘部位进行弧形切口,建立气腹,维持12-14mmHg的气腹压力,并将套管插入脐部,观察腹腔损伤状况。在剑突下部约1mm处置入10mm的Trocar,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主操作孔可选择左上腹锁骨中线以及右肋骨下缘锁骨中线,并于右侧将Trocar置入约10mm,左侧置入约5mm,将腹腔积液抽出后将肝脏牵拉开,确定胃穿孔部位,并进行常规溃疡标本活检。之后应用可吸收线于穿孔部位进行缝合,缝合方法一般有间断全层缝合法或“8”字缝合法。缝合后覆盖大网膜,并进行固定处理。若患者的修补处未见渗液,则可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在盆腔以及Winslow孔处分别放置1根引流管,3d后即可拔除。
②对照组:取头高足低位,全麻下进行传统开放性修补术。于患者上腹部位进行10cm左右的切口,常规进行串口修补,术后防治引流管,3d后拔除。
术后均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创口感染的预防,并给予为常规胃肠减压、补液以及禁食等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h、24h、48h以及72h的血清胃泌素(CAS)指标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比较(X±S)
2.2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CAS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48h以及72h的血清CAS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CAS指标的比较(pg/ml,X±S)
3.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胃穿孔修补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规避了以往手术造成的较大创口,减少了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也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有较好的作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在造成创伤的同时还会降低胃泌素的分泌,促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造成胃肠功能的紊乱【3】。然而在胃肠镜下进行穿孔修补时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且手术视野较大,可以迅速并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情况,降低了手术风险,促使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中对110例胃穿孔患者进行了不同手术治疗的对照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5±2.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9.8)ml,微创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胃肠道干扰小,术中翻动、牵拉少,不暴露在腹腔外,纤维素渗出少,随着医师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减,观察组的(59.7±8.6)min低于对照组的(63.4±8.7)min。然而通过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消失时间,可知微创手术的时间更短,其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优于传统开发能够像修补术,从而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同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S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在24h、48h以及72h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微创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创口带来的胃泌素分泌,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的胃肠动力功能。
综上所述,对胃穿孔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可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胃肠动力,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昊.胃穿孔微创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4(6):21-22,23.
[2] 张进,胡军.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2(9):93-94.
[3] 桑江勇,贺家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性穿孔的综合疗效对比[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647-1649
论文作者:王立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患者论文; 胃穿孔论文; 手术论文; 胃肠论文; 时间论文; 术后论文; 微创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