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真的只要以学业为重就可以了吗?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我们新时代的育人目标。文章通过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等方法就高一新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展开系统的论证,阐释了德育和智育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要避免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培养高中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成功 德育 施行 高效学习
学期伊始,一批新的高中生走进了各大高中的校园。他们的高中生活将随着热火朝天的军训拉开序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和大家聊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我认为要做到一“不”和二“要”。
一、不要忽视“德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明白国家的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显然“德育”的重要性先于“智育”。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智力优等(智商130以上)的学生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性特征;智力中上或中等的学生,个性优良的,学习成绩优或中上,个性差的成绩也差。而良好的个性必然和德育教育的施行密不可分。对比古代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近代的梅兰芳蓄须明志,国人必会明白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然,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一个成功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千百年来,我们的儒家文化以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育人卓识浸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透过教育大纲来看,老祖宗的智慧在21世纪的今天进一步得到了国家领导者和无数教育者的继承和发扬。作为基层学校,我们更要提醒学生,不要丢掉对个人品德的修行和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优异的道德修为时,他才有可能融洽地与自己的老师同学一起攀登在学海无涯的道路上,无惧风险和失败。
那么,从施行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具体操作呢?在此,我要借助美国著名作家依瑟?沃西基所写《如何培养成功的人》一书中的五个要素——TRICK来说明我的观点。这五个要素中,“T”指信任Trust,“R”指尊重Respect,“I”指独立Independence,“C”指合作Collaboration,“K”指善良Kindness。结合上面的德育教育,我认为其中的“T”、“R”和“K”值得借鉴。首先我们要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关系。教师可以指定某些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如果学生顺利完成,则不吝表扬;如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最终完成。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也可以迅速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在未来的任务型学习中达到合理有效的小组人员配置,最终快速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关系。有了“Trust”,学生自然会尊重师长,而教师则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自己的同学,最终肃清班级中一小部分学生的不当言行和举止。当学生们和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群都建立起这样一种互信互敬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善良才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品质。
二、“要”
所谓的“要”当然就是指要集中精力全力学习,为三年后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个性后,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高效的学习模式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生活热情积极,而且一定要将工作和生活分开。这种态度反映在教学中便是上课不浪费一分钟,下课不拖延一分钟。因为“拖堂”会使学习变成一种无趣的东西。上课了,学生要聚精会神地求知,做学问;下课了,他们当然就要活蹦乱跳,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下一个45分钟。这样,学习会呈现出更多的趣味性和有序性,学生也会形成会学、善学的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氛围必定能够塑造出懂生活、爱学习的持续型学习人才。当学生具备了优异的人格品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要着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合作意识。关于独立思维,心理学家指出:这样的孩子在做作业时或者完成课题任务时,不大会受人暗示,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我想强调一点:学生要有质疑精神,不能盲目屈从于答案。放眼现在的教辅用书和资料,没有哪个题目是无“正确答案”的。但同时,一些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教师也会一眼识别出答案的不合理性,甚至是错误。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答案也是人为打印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的存在完全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而学生要做的就是独立自主地完成题目。
最后,总结一句,教师的引导成就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习。教师帮助学生“会学”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立德树人”,只有双管齐下才会事半功倍;只有教师、学生、德育和智育形成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互动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培养成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郭亨杰 主编 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心理学分册.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梅兰芳蓄须》.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罗振宇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领导者.意林,2019,七月上,总第362期。
[5]胡金平 主编 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教育学分册.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宋瑞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德育论文; 智育论文; 建立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