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论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优势_创新教育论文

强化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谈新编高中化学教材的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质量论文,新编论文,全面提高论文,优势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在不少章节中增加了有利于理解教材的各种图形、表格、漫画,而且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设了“讨论”“阅读”“资料”“家庭小实验”等内容。

用好新编化学教材,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利用新编化学教材,强化创新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大事。在人的素质之中,创造性是现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因此,创新教育既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全球每年要创造出几百万种新物质,仅仅有机物每年平均发现就近200万种, 这种学科特点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一、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宽阔的舞台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并从中仔细领会知识产生的基础、发展过程以及用途,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等,这样能引导学生把知识活化。这种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潜能。

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明确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知识,还缺少哪些知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怎样才能获取这些知识。还要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他们接受知识的影响程度。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明确知识难点后,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参与形成的最优教学方案。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化学平衡》这一节的内容变化比较大。如何处理教材、教学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结果《化学平衡》成了化学教学中的难中之难。第二类方法有如下三个步骤。

1.课前调查,摸清学生的现有状况:(1 )初中已有了“溶解平衡”的知识,但对平衡理解还很肤浅。(2 )学生对无机反应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可逆反应”的理解还不到位。(3 )研究教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激情,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1 )充分利用“进出水管”的实验,把学生引入“平衡”之门。(2 )介绍英国工程师改造炼铁高炉的设想,使学生了解平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明确自己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责任之间的关系。(3)讨论、 评议英国工程师的设想,使学生充满自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4 )带着讨论中的问题,潜心研究化学平衡,激发学生用新学知识,发展创新思想。

3.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已形成的知识。精心设置简捷、典型的课后作业,是使学生知识活化的关键。课后作业应为学生展现创新思想,提供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发展已形成的知识网络提供宽广的舞台。

以上两种教法比较,显然后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强化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好比鱼和渔的关系。我们认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目前许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都侧重在记忆化学知识上。他们认为化学知识掌握越多,知识越丰富,能力就越强。其实,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其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把教法转化为学法,实现学法的优化。教法转化为学法就是把教师优化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要想实现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例如,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形成新概念。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中,根据其内涵和外延,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定义速率?怎样定义?

2.化学中为什么定义化学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怎样定义?

4.你认为化学反应速率还有无其他表示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初二的物理知识)探索新问题搭建了桥梁,教给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概念的科学方法。再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课中,教学中按照从形象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微观到宏观的程序进行研究,无形中给学生示范了一种学习方法。

三、把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动过程中对未知事物的同化和异化能力,并不是专指创造发现某些新物质、新定理。因而常规教学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章、节、单元的小结是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创新,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后,如何判断简单物质是否能被氧化,是否有氧化性?可组织学生分析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等不同类物质,总结这些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得到高价元素能被还原、低价元素能被氧化的结论,从而分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印刷电路的制作过程,认识

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深入讨论关键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应用新教材的讨论题,深入研究有关性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推理能力。 例如, 研究胶体的性质时抓住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nm~100nm的本质,在深入研究胶体的概念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教师就以此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互相争论,最后得出:“光照下无丁达尔效应——空间变得一团漆黑——人类难以生存”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新教材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讨论题。如“钠的化合物”中的讨论题“实验”

(三)正确处理双基,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非常规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全面到全面。教材上的定义、定理等双基知识不可能一次到位,何况中学教学的任务也决定了定义、定理、规律不会一次到位,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双基教得过死。不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把周期表讲成惟一的“表”,让学生死记周期表的周期是“三短三长一不全”(事实上1999年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已经成为了完全周期),不符合事物变化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若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周期表的优缺点,学生将会创造和发展各种意想不到的“表”。尽管这些“表”是幼稚的,然而学生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世界公认的“表”挑战,这些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应当给予支持。又如“化学反应速率”“溶解度”等概念,实际上有多种表示方式,课本上只给出其中的一种,讲死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再创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加上这样的一句话:“同学们再想想,这个概念还能用哪些方法表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创新教育

好奇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学生对化学实验都有浓厚的兴趣,实验现象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我们要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项着手。

1.强化感性知识:如了解有关仪器的形状、结构、用途等。

2.掌握基础理论:对各类仪器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各类化学反应的原理心中有数。比如:要了解烧杯为什么是用薄玻璃制作,而不是用厚玻璃制作;而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而非薄玻璃。

3.学会观察现象:观察是对化学反应了解和分析的第一步,敏锐的观察是创新的基础。观察中应当学会视觉、嗅觉、触觉同步进行。

4.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角度进行实验革新。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多数是验证性的。教学中通过这些实验在培养学生1、2、3项的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第4项工作,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这样做的结果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钠”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将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与水反应时,为什么在反应结束时,常有火花出现,这是为什么?如何消除这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完成钠与水的反应。并提出要求:①装置简单、操作方便;②防止钠与氧气的反应;③收集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把钠直接放入水中,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而浮在水面,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生的副反映主要有4N[,a]+

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研究性活动。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选用教学大纲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或根据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自拟课题进行研究。如研究课题是“对当地环境状态的调整、研究、评价”。如果学生在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过程中,经过了艰苦的调查,克服了各种困难,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可能成人对此事不以为然),就会产生一种朴素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对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因势利导,就体现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这项研究是否得到最后结论,都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深远的意义,因为“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和参与。

六、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创新教育水平的前提

(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现代科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如高一化学新增加了环境保护、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阅读中“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介绍了能源时代,核电站、电池、帆板、高能燃料。高二教材中隐含了熵的概念,增加了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燃烧热隐含了反应进度和焓的概念。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创新教育的需要。

(二)更新知识

新教材根据新的科技动态对教材中很多地方做了必要的修改。如:热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施法定“计量单位”,电解食盐水的新工艺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大多数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重新学习、不断更新。同时创新教育中化学课必然与相关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因而教师应提高物理、生理、数学等基础知识,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教育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的理念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只有认识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在教学中就不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断学习教育理论,领会新教材的科学理念,博闻强记,用宽阔的胸怀、丰富的想象力、雄厚的知识功底,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创新教育、就会事半功倍,使学生的思想饱吸教材的营养,长出强健的创新翅膀,飞达理想的彼岸。

标签:;  ;  ;  

加强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论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优势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