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均表示为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其中,13例患者是在手术中探查发现并发迷路瘘管。在术后两个月以内,有24例患者的听力得到明显提高,4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听力明显改善患者占93.33%,2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术前的1例面瘫患者在术后得到有效改善,随访一年没有复发的病例。结论:综上所述,在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治疗中应用开放式手术的安全性比较高,可以改善患者听觉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也是一种病变累及中耳结构炎症性的病变,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眩晕、间歇性耳鸣或者是持续性耳鸣。外科手术是慢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方式,尤其是乳突根治性的鼓室成形术,可以应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听力、改善症状以及重建中耳的结构。本文主要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4-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94)岁;右耳患者14例,左耳患者1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耳鸣患者20例,间歇性耳鸣患者10例;有21例患者存在持续性的眩晕史;耳鸣史患者有18例;经听力测试以后,有1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混合性的耳聋,有8例患者是传导性的耳聋,3例患者为全聋;经瘘管试验以后,有13例患者呈阳性,占比为43.33%;有1例患者伴有周围性的面瘫。而在手术前,全部患者都行HRCT,有17例患者是为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剩余13例患者是在术中发现为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
1.2方法
所选的30例患者都在全麻下进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性的鼓室成形术。在行手术之前,要经过耳区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术中,应在耳后切口,病探查病灶,将鼓窦内与乳突中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在高倍显微镜下对鼓室情况进行探查,将鼓室内病变组织清除,然后清除外半规管以外区域的胆脂瘤,清除瘘管处胆脂瘤,而在清除胆脂上皮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半规管膜管。最后用骨粉填塞乳实腔可以加快术腔上皮化速度并防止半规管因过于表浅在受冷刺激后发生眩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结束手术以后,患者需要使用塞米松与抗生素,每天还有对外耳道进行清理与换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在三个月以后进行听力测试。
2.结果
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均表示为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其中,13例患者是在手术中探查发现并发迷路瘘管。在术后两个月以内,有24例患者的听力得到明显提高,4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听力明显改善患者占93.33%,2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术前的1例面瘫患者在术后以后得到有效改善,随访一年没有复发的病例。
3.讨论
迷路炎也叫作内耳炎,属于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根据病理变化与病变范围可以将其分成化脓性迷路炎、局限性迷路炎与浆液性的迷路炎[1]。其中,局限性的迷路炎也叫作迷路瘘管,主要是因为慢性骨炎或者是胆脂瘤破坏了迷路的骨壁,导致局部出现瘘管,使得中耳和外淋巴隙或者是迷路骨肉膜相通。过去,在行手术之前迷路瘘管的诊断主要是按照瘘管试验进行诊断,但是这种方式经常会因为敏感性、瘘管口大小、病变程度与部位等差异因素受到影响,导致实际诊断的准确性不高[2]。相关报道显示阳性大约为25%-72%,可见,瘘管试验中阴性者不能彻底排除迷路瘘管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开始应用HRCT进行诊断,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相关文献显示,颞骨HRCT 扫描得阳性率达到93%-97%,假阳性率一般不会超过5%,但是需要注意试验的结果,有时候阴性结果不够可靠[3]。
近几年来,关于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人们对于手术方法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具体表现为:开放式或者是完璧式的选择;是否要将瘘管局部的胆脂瘤基质剔除,是否同时行Ⅰ期或者是Ⅱ期的手术。在实践中,开放式的手术较为成熟,而完璧式的手术一般不建议使用,尤其是胆脂瘤已经破坏到外耳道的后壁,或者是手术前患者的听力基本已经丧失的情况,不宜应用完璧式的手术[4]。在瘘管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术者经验、瘘管口的大小、深度与位置等,术中,对于单纯的骨迷路破坏膜迷路完整以及骨迷路、膜迷路均破坏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而对于骨迷路与膜迷路均破坏患者,在术中需要采用筋膜进行填塞,这样方式比较简单,能够节约手术的时间,降低手术的并发症,也不会干扰患者听力。可见,开放式手术对于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本次研究中,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均表示为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其中,13例患者是在手术中探查发现并发迷路瘘管。在术后两个月以内,有24例患者的听力得到明显提高,4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听力明显改善患者占93.33%,2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术前的1例面瘫患者在术后以后得到有效改善,随访一年没有复发的病例。
综上所述,对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行开放式手术,可以改善患者听觉情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焱平,陈才盛,陈业军.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分析[J].安徽医药,2015,14(09):1735-1737.
[2]李月英,李庆华,刘淑良.耳后带蒂颞肌瓣乳突腔填塞治疗乳突根治术后迷路瘘管[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4(05):320-321.
[3]陈晓栋,石公羽,梁昆.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听力回顾性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21(05):326-328.
[4]温秀友,徐文强,黄浩.分析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分型方法及相关处理原则[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3(02):115-117.
论文作者:唐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瘘管论文; 患者论文; 中耳炎论文; 术后论文; 听力论文; 手术论文; 鼓室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