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岩土工程一直走的是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前后分别进行的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对岩土工程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弊端慢慢的显现,对于一体化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
1前言
在岩土工程当中,勘察、设计、施工均为重要的环节,要想使岩土工程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便有必要从以上环节考虑,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交流、协作,形成一体化作业模式,从而为岩土工程作业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此次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作用。
2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应用探究
2.1优化勘察资料的科学处理
从目前来看,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当中,定性资料偏多,定量资料偏少,这样便让设计工作人员针对勘察资料的情况一时之间难以下手。所以,有必要优化勘察资料的科学处理,主要针对勘察资料进行数值化处理和数据化处理,确保勘察资料通过分析、处理以及转化,能够成为设计工作人员实用的数据,让勘察资料能够为设计提供服务,这样便能够进一步为设计的优化奠定基础。
2.2注重网络数据资源共享的实现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实现,需注重勘察设计与施工数据资源的交换。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因此,便有必要注重网络数据资源共享的实现。所构建的网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需由勘察、设计、施工三方共同参与,通过此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交流以及分享,使三方主体之间加强关系,这样既能够实现实时数据的共享,又能够在加强三方联系的基础上,使岩土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有序。
2.3注重3S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实现有必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够使一体化的实现更加顺利、有序。对于3S技术来说,涵盖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融合了现代化各项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等。将3S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工作过程中,能够对施工地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样便能够为勘察工作提供便利。与此同时,通过3S技术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利用收集获取的数据信息还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总之,将3S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当中,能够使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提高,所以需注重3S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2.4强化联动管理
表面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是岩土工程独立的个体,但是必须认识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系,所以三者之间形成一体化也是岩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使三者形成的一体化模式的效果、价值得到有效提高,有必要强化联动管理,即:
(1)基于岩土工程工作开展前期,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单位相关责任人需针对岩土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对勘察技术、设计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等,均加以明确,做好各个环节的交接作业,使作业的进度得到有效保障。
(2)每一个环节作业完成之后,勘察、设计、施工三方之间需加强沟通交流,然后对作业内容进行检查,检查、评价作业效果,认清问题,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够为后续作业的优化奠定基础。
(3)在确保勘察作业的准确性的基础上,需进行设计作业,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需密切沟通,使设计方案能够充分符合施工的需求,尽最大限度避免在施工阶段更改设计图的情况的发生。
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构建实例分析
3.1工程实例
现有某选煤厂的建设工程,距离县城15km。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该选煤厂的设计工作能力为5Mt/a,建筑物主要包括了原煤仓、矸石仓、主厂房、浓缩车间、破碎车间、水池泵房以及热交换站等。在这一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当中应用了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有效缩减了整体工期,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3.2地质勘察
根据勘察工作的结果看,该选煤厂所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属于黄土梁地貌单元。施工场地的地层构成主要是素填土、粉土、粉质黏土和泥岩等。素填土从上至下表现为松散到密实,主要是由泥岩碎块、粉质黏土和粉土组成,在部分区域,填土以杂填土为主,包含了建筑垃圾、碎石和矸石等。通过整平为施工场地,层厚为0.3~20.5m,层底标高为960~988m。粉土密度为稍密到中密,韧性和干强度都比较低,没有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粉土主要分布在原煤仓、破碎车间等施工区域,其层厚为1.5~5.7m,层底标高为967~982m。
粉质黏土主要分布在矸石仓、产品仓和主厂房之间的栈桥、浓缩车间以及破碎车间局部等。其层厚为0.6~10.8m,层底标高为963~989m。泥岩的分布非常普遍,等级主要要求四级和五级两种,层厚为0.5~4m,层底标高为959~988m。不仅如此,整个施工场地的坡度均在10%以上。
3.3设计思路
1)地基评价。对滑坡体大小和位置、地层分布特征、冲沟分布以及建筑物分布进行考评,这里主要是对主厂房、产品仓、原煤仓、矸石仓和浓缩车间等主要建筑物的地基进行评价。主厂房布置在冲沟处,东侧场地平整时出现了滑坡,上部回填土成分复杂、厚度较大,下部泥岩易碎、埋深起伏大。产品仓布置于冲沟处,回填粉土、卵石、泥岩和粉质黏土等,不仅厚度较大,而且成分复杂。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地基评价均依照这一形式展开。
2)方案论证。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该工程的施工场地条件较差,地层分布多样且不稳定,但是下部基岩能够成为稳定地基。所以,在论证岩土工程的施工方案就应该对这一特点进行考量,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3)桩设计。对桩体的分布、尺寸、施工等环节的设计。就分布而言,在不同的建筑物中,由于地层条件不同,稳定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合理布置桩的位置。在桩体尺寸上也要精确算出桩体承载,进而合理确定桩体尺寸。在桩体施工上,应该结合所选用的桩体形式来确定施工方案。例如选择机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其桩设计见表1。
表 1 桩设计参数表 kPa
3.4一体化融合
通过基本的地质勘察和方案设计,该选煤厂的建设施工已经可以初步展开了。为了充分利用一体化的模式,勘察、设计和施工可以按照分区域的形式进行。先对主厂房进行全面的勘察工作,然后对其进行设计,最后展开主厂房的施工。在此过程中逐步对原煤仓、矸石仓等进行勘察,设计具体的施工工作,以此实现一体化模式的应用。
4、结语
岩土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工程之一,这一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逐渐地成为了现代岩土工程施工的主要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一体化施工模式的有效的应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保障工程的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2013,8(4):16-20.
[2]韩飞.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05):43-44.
论文作者:耍强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岩土工程论文; 模式论文; 作业论文; 泥岩论文; 岩土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