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享受课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5-084-01
俗话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然而很多学校不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流于应考,造成学生学习很困难、很痛苦。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和认知、意识心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开设历史这门学科对初中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1.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先人的精神和经验武装自己的头脑,帮助初中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史为鉴,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先人的生活和创造的伟大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
2.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可以提升学生整理信息和记忆的能力,锻炼健康敏锐的思维,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习历史可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洞悉事件的发展规律,培养出一种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民生的好习惯,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
3.历史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链接。学习历史可以培养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情结,传承五千年浑厚的中华文化。比如,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事件,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民族气概,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师充分的挖掘历史中人格教育的积极素材,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在历史的熏陶中,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人。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来说起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会让学生保持兴致勃勃和积极求知的态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开发创造潜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一味的将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习过程过于模式化、僵硬化,并且还要求他们考取高分,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那么教师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将抽象的素材进行故事化、通俗化的讲述。历史事件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时间遥远,概念比较模糊。这是教师可通过细节、场景的具体讲述,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给人深刻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比于枯燥的说教和对多而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盲目记忆,听故事是一种有趣并且能够迎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并且从多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视频、音乐、表格、动画等具象展示教学内容,一方面启人思考、引入课题;另一方面通过有趣的观赏讨论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
例如讲到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纪录片在全班播放展示,视频用轻松通俗的语言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事件进行历史总结和评价,观赏完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后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习分析事情发展内在的逻辑规律,学会用一分为二辩证的方法去评价人或事。
3.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例如讲到《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以让学生参演短小的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同学们自导自演,通过亲身参与,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进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4.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又比如清明节可以组织同学去烈士陵园扫墓,切身体会为了革命献身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将书本中抽象的人物设定形象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会给人真实感,更加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触。
5.将历史利用歌谣的形式串联起来,押韵有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我认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将重要的知识点简化,编写成短句,老师再加以修改,在全班进行传唱,一个学期所学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在统一串联成类似于打油诗的歌谣。
教师利用初中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关注,都会希望自己原创的诗句可以在全班流行起来,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风气也会有所提高,形成一种互学互助的氛围。
6.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相应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老师是学生精神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该言传身教。学生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一门课程,并且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靠双方互相维系起来的,但是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广播知识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课堂教学技能,能够准确的回答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具有亲和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小学生课堂交流的压力,提高自信心,是学生能够专心认真地投入学习。教师善意的眼神,积极的鼓励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度。
7.充分利用手中已有的教学资料。为了辅助课堂教学,一般学校会订购一些与教材搭配使用的插图、地图册、历史挂图、练习图册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料。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料,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地图册,理解和运用地理的概念,有知识迁移和空间记忆的能力。如《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学生对于“行省”制度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教师配合元朝广阔的疆域图进行讲解,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
在本文中,阐述了我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和对创新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然而在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历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而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李献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学科论文; 老师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历史事件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