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与2010年宁夏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_煤炭论文

“九五”与2010年宁夏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_煤炭论文

宁夏“九五”及2010年能源工业发展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夏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基本思路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区能源工业现状

宁夏的能源工业是自治区两大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七五”、“八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地质勘探、工程设计、矿井建设、煤炭生产、运输销售、洗选加工转化、坑口发电、配电、供电、煤矿机械制造、节煤节电技术推广、科研教育等比较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支援邻近省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增长较快。全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80年的810.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994年的1052.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9%。其中原煤产量由1980年的971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1388.94万吨,年均增长2.6%。能源消费总量由1980年的320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994年的740.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2%。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由85.5%提高到9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由73.4%上升到75%。能源加工转化有了较快发展,用于发电的原煤由1985年的85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474万吨。全区发电量由1980年的19.4亿千瓦时增加到1994年的95.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3%。宁夏在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了乡乡通电,并在首府银川市建成了3.06万户电炊工程。1994年全区人均煤炭产量1.97吨标煤,人均发电量1893千瓦时,均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和2.6倍。在全国普遍存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宁夏煤炭、电力除满足本区需求外,还向兄弟省区输出,成为西北地区煤炭品种的调剂基地,是国家净调出省区之一。

——建成一批重大能源工业项目。我区能源工业已形成固定资产净值45.5亿元,其中煤炭行业17亿元,电力行业28.5亿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能源工业项目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主要有:石嘴山3号井设计能力年产原煤90万吨;1991年起开工建设现代化特大型煤矿灵武矿区(总体规划年产原煤1160万吨),已建成灵新1号井年产原煤45万吨,灵新2号井年产原煤30万吨;汝箕沟煤矿设计能力90万吨/年;磁窖堡煤矿设计能力45万吨/年;王洼煤矿设计能力21万吨/年。并先后新建扩建了冯纪沟煤矿设计能力15万吨/年、灵武县煤矿设计能力9万吨/年、平罗煤矿设计能力9万吨/年等一批市县煤矿。截止1993年底,全区累计共建成3万吨以上矿井21处,总设计能力达到1133万吨/年,核定能力1150万吨/年,实际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700万吨左右,其中国家重点煤矿12处设计能力915万吨,区属矿3处设计能力156万吨。另外还建成洗煤厂三处,设计能力625万吨。电力工业装机容量成倍增长,由1980年的50.8万千瓦增加到1994年的160.2万千瓦。先后建成了大武口电厂10万千瓦机组4台,大坝电厂一期工程30万千瓦机组2台,石嘴山电厂五期工程5万千瓦机组2台等。全区已形成220千伏电网主网架,建成了大坝——靖远330千伏线路与西北电网并网,大坝——固原330千伏线路、大古运煤专用铁路、大坝电厂二期2台3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

——劳动效率、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国有重点煤矿采掘的机械化程度由1980年的8%左右提高到1993年的47.7%,国有重点煤矿(即原统配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4人降到0.7人以下,全员工效由1.05吨/日提高到1.3吨/日左右。此外,节能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自治区对小化肥、小水泥、小铁合金、小轧钢等高耗能源材料工业进行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城市集中供热等,节约了能源,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全区万元工业生产总值耗能由1985年的11.99吨标准煤降到1994年的5.64吨标准煤。

预计到“八五”期末,全区原煤产量由于受铁路运输、市场等因素制约,只能完成1400—1450万吨,与“八五”计划目标1650万吨相差200—250万吨,完成计划的85—88%。全区发电量可达到103亿千瓦时,可超额完成96亿千瓦时的“八五”计划目标。

“八五”期间,我区能源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铁路运输制约严重,我区煤炭每年销往外省区600万吨左右,数量较大,占全区总产量的45%以上,由于包兰铁路“八五”期间运力没有增加,同时还受排进空车不足和包兰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的影响,企业只能以运定产,生产能力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经济效益较差。二是生产建设资金紧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投资金融体制改革对我区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有的地方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落实或不到位,难以按期建成。煤炭工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本来依赖性就很大,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暴露的问题就更多。三是货款拖欠严重,流动资金占压,加之国家要求从1992年起三年内全部取消亏损补贴等等,处于艰难境地。电力工业、大坝电厂一期投产12亿元,大武口电厂投资4亿元,石嘴山电厂五期投资2.5亿元,全部靠银行贷款和企业发行债券建设,现每年需偿还本金2亿元,支付利息2亿元左右,企业负担沉重。加之长期以来能源工业管理体制又高度集中,体制改革及价格改革严重滞后,煤、电价格偏低,能源工业发展资金筹集难度很大。三是部分市场距离远,所需外输受限制。目前,煤炭的区内市场有限,受地理区位限制,开拓区外市场的制约因素多,特别是铁路运量的制约。

二、“九五”期间能源工业发展基本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市场需求分析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1980—1993年全国GDP年均增长9.5%,而能源生产增长只有4.1%。全国能源生产和供应多年来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预计今后较长时期内,这一状况尚难根本改变。“九五”期间,全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能源短缺局面将长期存在,仍然是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九五”期间,我区将持续建大坝电厂二期和扩建石嘴山电厂,冶金、化工等高耗能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较多。宁夏是西北煤炭平衡基地,担负着为甘肃、青海两省电力工业和酒钢、包钢两大钢厂的供煤任务,还要保证全国重点钢厂高炉喷吹以及外贸出口对无烟煤的需要。因此,“九五”期间,国内外市场对我区煤炭的需求量将有较多增加。

为此我们进行了预测分析,从结果看,“九五”期间我区能源生产与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一次能源生产仍以煤炭为主,2000年比重为95.5%;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和天然气比重分别由1994年的38.6%、0.66%提高到2000年的41.5%、5.2%,煤炭比重有所下降;三是原油、天然气主要靠区外调入,预计2000年原油净调入50万吨左右,天然气调入4亿m[3];四是煤炭仍以就地转化增值为主,2000年就地转化率为63%,对外输出量也有所增加。

(二)“九五”能源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根据国家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宁夏能源开发建设的条件和市场需求,我区能源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开发与利用并重,适当布局新点;注重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挖潜增产,扩大外输,增加出口,提高效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改革投资与管理体制,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稳定发展;逐步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参照能源生产与消费预测数据,考虑到区内外市场对能源的需求和中宝铁路建成通车等因素,“九五”末期,我区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700万吨标煤,其中区内消费量达到1100万吨;电力生产总量达150亿千瓦时,其中区内消费量140亿千瓦时;原煤产量2000万吨,其中区内消费量1300万吨。

1.煤炭工业:要积极迎接国家能源工业发展重点西移的战略方针,首先搞好规划内项目的建设,适应和保证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的需求;保证国家对我区原煤的调出需求;满足外贸出口需求。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继续坚持“南开发,北挖潜”的方针,在加快对银北两个老矿区进行扩建的同时,重点抓好灵武矿区开发,并适度进行中宝铁路沿线地带的地方煤矿开发。

(2)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企业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根据煤炭市场需求变化和铁路运输制约状况,注重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洗精煤、无烟煤等优良品种的生产和扩大外输,增加煤炭出口,加强原煤洗选加工,提高煤质,增加效益。同时,对生产条件恶化,煤质太差,销路不好,严重超亏的矿点,采取关停措施。生产矿井合理集中生产,减人、减面,提高效率,减少亏损。到“九五”末基本实现各矿务局不亏损。

(3)大力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注重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采掘机械化和矿井现代化建设与科学管理进程。以提高单产、单进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采掘机械化,“九五”末,全区采掘机械化程度力争达到85%。

(4)充分发挥煤矿和矿区的资源、人才、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减员提效,全员劳动生产率“九五”末力争达到2.5吨/人,2005年达到3.4吨/人,2010年达到4.6吨/人。

(5)注重煤炭深度加工和增值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是无烟煤,储量多,煤质优,具有“三低六高”的特性,其工业价值很高。我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光靠卖出资源,难以获得较高效益,必须在进行煤炭一次能源转化,发展电力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煤炭深加工和增值开发,重点是发展煤化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九五”期间,首先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安排续建和改扩建项目,逐步扩大生产能力,并组建企业集团,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煤炭加工产品,重点是研制生产碳纤维,这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高、精、尖技术产品,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自治区科委已列为“九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要积极组织力量,取得重大突破。

(6)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煤炭外输、出口。我区生产的优质无烟煤在国际上有一定市场优势,主要是销往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地区也有一些市场,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发展看,煤炭出口前景看好。我们应积极发挥这一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争取多出口、多创汇。“九五”期间,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煤炭出口管理体制,减少出口环节,争取煤炭自营出口权。同时,努力争取国家多安排煤炭出口计划,多增加煤炭出口配额,力争到“九五”末,煤炭出口量达到100万吨。在积极扩大煤炭出口的同时,还应重视占领国内市场,多生产一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优质煤炭品种,努力改善运输条件,争取向区外多输送品种优、质量好的煤炭及其加工产品,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煤炭工业的总体布局是:国家确定宁夏煤炭工业将继续作为西北煤炭的调剂平衡基地,除区内用煤外,还要为甘肃、青海两省电力工业和酒钢、包钢两大钢厂供煤,同时还要保证国家重点钢厂高炉喷吹和外贸出口对无烟煤的需要。在生产布局上逐步形成“五个五”的格局,即石嘴山矿务局、石炭井矿务局、汝箕沟矿区、灵武矿务局、地方煤矿各形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建设实施中,集中力量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灵武矿区的建设,继续建设灵新大井(年产原煤165万吨),开工建设羊肠湾矿(年产原煤300万吨);石炭井矿区的白笈沟矿扩建(由120万吨扩建为240万吨);石嘴山矿区一矿扩建(由75万吨扩至300万吨);地方煤炭主要是抓紧区属汝箕沟矿的达产改造工程(由60万吨扩至90万吨),以及石沟驿煤矿15万吨的接续建设。对市县煤矿加以改造提高,实现安全生产。通过新建扩建,“九五”期间可新增原煤生产能力300—600万吨。

2.电力工业:根据区内电力负荷增长需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发挥我区资源优势,以发展火电为主,实现煤电转化,推进煤电联营,并利用水能资源,积极发展水电。“九五”期间,重点抓紧现有电厂挖潜改造和扩建,同时,为2000年后宁夏电力发展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电力布局和总体目标:“九五”期间建成投产大坝电厂二期工程(120万千瓦),扩建石嘴山电厂(4×30万千瓦),争取有两台机组投产发电,开工建设沙坡头水电站工程(4×3万千瓦),开工建设银川热电厂(2×1.2万千瓦)。2000年发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积极争取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并争取将宁夏向四川、湖北、华东电网送电工程列入国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九五”期间电网建设,将继续发展220千伏主网,新建220千伏线路12条,新增线路长度583公里,新建220千伏变电所4座,扩建220千伏变电所4座,共新增变压器容量120万千伏安,到2000年宁夏电网共建成330千伏线路3条,线路总长度为474公里;建成330千伏变电所2座,变压器容量为54万千伏安。共建成220千伏线路30条,线路总长度约1533公里;建成220千伏变电所13座,变压器容量为279万千伏安。基本形成北起石嘴山,经大武口、平罗、银川、青铜峡、吴忠、灵武,南至中宁、中卫,贯通川区南北,穿越黄河两岸,覆盖宁夏川区的由四回220千伏线路组成的主网架。

三、2010年规划设想

我区能源工业在经过“九五”稳步发展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建设电力基地,变运煤为输电”的战略,2000年后,逐步建成装机容量为800—1000万千瓦的西北重要的电力基地。初步预测,到2010年,我区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500万吨标煤。其中原煤产量达3000—3500万吨,电力生产达300—400亿千瓦时左右,积极争取将宁夏向四川、湖北、华东电网送电工程列入国家的总体规划。为实现上述目标,2000年后,除建成石嘴山电厂扩建工程(120万千瓦)外,还要陆续开工建设灵武电厂(240万千瓦)、大坝电厂三期(120万千瓦)、银川第二热电厂(20万千瓦)、大柳树水电站(200万千瓦)。与此相应的煤炭工业发展是,建成呼鲁斯太乌兰矿(由90万吨扩建至240万吨)、开工建设灵武矿区枣泉矿(500万吨)。

四、主要对策与措施

1.改革煤炭管理体制,努力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家将煤炭企业直接推向市场,实行“断奶”,取消补贴,要求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而打破了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煤炭企业一切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由国家统一包揽下来的传统管理模式,企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企业办社会的管理格局并没有改变,使企业的包袱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要摆脱困境,必须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新的投资、计划、经营、用人和分配等管理体制,同时,要下决心逐步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把那些应该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和城市建设等公共福利事业分离出来,使企业甩掉包袱减少负担,增强发展活力,集中力量搞好煤炭生产建设。

2、加强电力建设资金筹措和使用

根据现行体制,筹措电力建设资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征收并切实管好用好电力建设基金。“八五”期间,全区每年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在8000万元左右,预计“九五”每年在1.1亿元左右,5年合计5.5亿元。“九五”期间,要完善有关规定,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二是积极鼓励和推行集资办电,兴办股份制企业,借鉴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电力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上市股票,通过集资入股等办法,扩大建设资金的筹集门路。三是完善和改进现行的电价制度,实行多种电价制。今后新建电厂,可根据资金的来源不同,分别实行不同的电价制度即新电新价,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确定电价要坚持保证电力工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筹集、还贷纳税及合理的资金利润率。

3、建议调整煤炭建设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扶持

煤炭工业体制改革后,国家对煤炭建设实行“谁建矿谁拿钱,谁借贷谁还钱”的方针,这对我区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煤炭由于受运输和市场的制约,生产经营困难很大,经济效益很差,加之地方财政收入少,要自己拿钱建设煤矿,难以实现。因此,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煤炭建设投资实行倾斜政策。一方面建议国家在宁夏多安排一些能源开发项目和相关的配套项目,如以煤炭为主的洗选加工、增值开发及铁路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争取国家多注入资金,加强煤炭建设资金投入,并适当提高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的配置比重,以保证煤炭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加快宁夏煤炭发展。

4.扩大能源外输,积极争取自营出口权

目前,国家对煤炭出口经营权实行集中管理,层层代理,经营销售环节过多。地方煤炭企业无权自营出口,造成效益流失严重,80%的利润上缴国家财政。鉴于此,建议国家在下放煤炭经营权的同时,给我区企业一定的煤炭出口自营权,减少中间环节,使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并建立相应的煤炭出口配套政策和保护措施,使我区的优质无烟煤能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力争多出口、多创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

提倡珍惜、爱护和保护能源资源,认真贯彻国家资源保护法,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制止国家资源遭受破坏和损失浪费。各行业都要增强节能意识,大力发展节能型企业,积极研究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立节能考核评比制度,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并注重改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标签:;  ;  ;  ;  ;  ;  

“九五”与2010年宁夏能源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