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张振辉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开展早期盆底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所选对象均为我院足月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平均分为顺产组、剖宫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比较两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治疗后,顺产组肌力提升较剖宫产组产妇显著,产妇产后SUI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剖宫组低(P<0.05)。结论 对产妇开展盆地康复训练,能帮助其恢复产后盆底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在临床妇产科上较常发生。据统计,国内约有37.8%-45.2%的妇女(已孕)存在程度不一的盆底功能障碍[1]。妊娠与分娩,普遍被认为是引发PFD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防范PFD。我院通过对100例产妇采用盆底肌锻炼+电刺激反馈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分娩的100例足月初产妇。均于产后6-8周复查,产妇的认知能力较好;产妇的中位年龄(28.92±3.16)岁,分娩孕周(39.54±1.20)周。根据不同的分晚方式,将其分成顺产组50例,剖宫产组50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产后盆底蹄查:盆底肌力小于4级;②产后伴显著的阴道前、后權膨出,有子宮脱垂者;③产妇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阴道伴出血症状,产后产妇长期伴有恶露;②泌尿生殖系统发生急性炎症;③精神疾病病史;④产妇不愿接受治疗。

1.3 方法

产妇经盆底蹄查后,均给予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

1.3.1 仪器设备

设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型号为PHENIX USB4),对产妇盆底肌力加以测定;仪器配备盆底肌肉治疗头-肌电型(1个)、表面电极(3个)。

1.3.2产后护理

对所有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分为:盆底保健,分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负面作用等),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引导其树立正确、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接受盆底肌肉治疗;引导产妇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做到正确排尿,动员产妇适当开展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肌、肛提肌进行持续收缩,提肛运动约为5-10s,松弛约为5-10s,持续10-15min/次,每天3-8次,坚持8周以上。

1.3.3 生物反馈与电刺激

叮嘱产妇治疗前将大小便排尽,取其仰卧位,将盆底肌肉治疗头从产妇的阴道部位开始推入(肌电型),电刺激的初始强度为0mA,而后逐渐增大,限度为:产妇自觉盆底肌肉发生收缩,但无显著不适;积极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期间,产妇应将大腿稍微分开,尽量放松;收缩阴道肌肉时,应提醒产妇避免腹压;2次/周,20-30min/次,10-15次/疗程。

1.4 疗效评定[2]

通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型号:PHEN IX低频)与盆底肌肉治疗头(肌电型)分别测定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根据国际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将盆底肌力划分成 0级-Ⅴ级6个等级。借助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水平。0级:收缩肌力高于40%,患者收缩持续为0s;Ⅰ级:持续时间1s;Ⅱ级:持续时间2s;Ⅲ级:持续时间3s;Ⅳ级:持续4s;Ⅴ级:持续时间为5s;0级: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肌力高于60%,峰值0个;Ⅰ级:保持1个峰值;Ⅱ级:保持2个峰值;Ⅲ级:保持3个峰值;Ⅳ级:保持4个峰值;Ⅴ级:保持5个峰值。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输入、分析,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两组产妇SUI发生率情况

产后两组SUI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别(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

治疗后,两组产妇子宫脱垂、腰骶痛、阴道壁膨隆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且顺产组较剖宫组显著(P<0.05),如表3。

3.讨论

3.1 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认为主要是盆底结缔组织,以及韧带出现损伤等原因导致。根据上述认识,医学界已初步构建起了内容完整、齐全的盆底整体理论,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理论基础为:功能很大程度上由结构来决定,将原本受破坏的结构恢复后,机体功能也能逐渐得到恢复。女性妊娠期间,其自身重力轴倾向于前部,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重力也将逐渐转向盆底肌肉,加上女性子宫的不断胀大,盆底肌肉在长时间压迫的情况下,很容易变得松弛。孕期雌孕激素增加,会导致盆底肌肉不断拓展其胶原纤维,出现张力性松弛,且产妇的下尿路支撑强度会下降,膀胧颈解剖部位容易发生下移,进而引发SUI[3]。分娩期间产生的剧痛,大小阴唇和阴蒂等部分受损,容易带来性唤起障碍,阴道载膜柔润与弹性转变还会使阴道变得更加松弛甚至严重受损,很多产妇产后由于形态变化,还将降低对生活的信心,其对性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3.2早期盆底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妊娠,还是分娩,对女性的盆底肌均会产生较大的损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两组产妇在治疗前所测定的肌力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而治疗后,产妇的肌力得到了有效改善,且顺产组的改善程度要比剖宫组更明显(P<0.01);产后SUI发生率上,顺产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产妇子宫脱垂、腰骶痛、阴道壁膨隆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且顺产组较剖宫组显著(P<0.05)。不论是妊娠期,还是产后产妇,若能尽早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改善其会阴部、盆底肌肉收缩力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能降低肌肉松弛和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率。通过联用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3种方法,能有效增强产妇对深、浅层肌肉收缩的自觉感,改善会阴部位和腹部收缩情况。为此,对于临床妊娠及产妇,我们建议引导其早期参与盆底功能训练,便于产后盆底功能的迅速恢复。

参考文献:

[1]柯茹,汪杨,夏俊霞.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02)

[2]唐婉,乔福元.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的影响及康复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3(02)

[3]张斌,王素珍,黄健.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0)

论文作者:张振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论文_张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