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综合内科
【摘 要】目的:观察探讨卡培他滨在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肠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人,给予对照组常用抗癌药(奥沙利铂+5-FU)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卡培他滨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Ⅰ、Ⅱ度发生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P<0.05;Ⅲ、Ⅳ度的发生率明(25%)显小于对照组(66.67%),P<0.05;实验组的有效率(85.42%)明显大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肠癌中联合使用卡培他滨的疗效更好,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降低毒副反应的轻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癌晚期;卡培他滨;临床效果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原因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它的早期治疗方法目前仍然以手术为主,且复发率较高,复发后则不便再次手术,且晚期患者也不便手术,则需考虑化疗治疗。化疗是晚期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就是氟尿嘧啶类,卡培他滨属于氟尿嘧啶氨基甲酸酯类,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能选择性的在胸腺嘧啶细胞内被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激活,转化为5-氟尿嘧啶发挥抗肿瘤的药效[1]。卡培他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靶向性,既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专项针对卡培他滨在治疗肠癌晚期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将详细报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大肠癌晚期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53.5±3.4)岁;原发肿瘤位于直肠的患者48例,位于结肠的患者38例;其中肺转移13例,肝转移28例,骨转移9例,远处淋巴结转移16例,腹盆腔转移15例,多处转移5例。所有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均符合肠癌晚期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均正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用抗癌药(奥沙利铂+5-FU)治疗,给予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制药)100mg/m2,静脉滴注2h,dl;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dl(5-氟脲嘧啶前);5-氟脲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l;然后以继续5-氟脲嘧啶2400mg/m2静脉持续性滴注46h。3周为一个疗程,病情进展或者总数达到12周停止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卡培他滨(罗氏)每日2500mg,连用两周,休息一周,每日总剂量分早晚两次于饭后半小时用水吞服,如病情继续恶化或产生不能耐受的毒性时应停止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病情进展或者总数达到12周停止治疗。
1.3 评分标准[2] 根据疗效标准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测定,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为有效。肿瘤进展时间(TTP)指化疗开始到肿瘤出现进展的时间,生存期为治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得时间。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展)/总例数×100%。
1.4 不良反应评判标准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NCI)化疗毒性分级标准(CTC)进行观察和判断[3],分为0-Ⅳ级。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分别为:实验组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有效率为50.0%。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毒性、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消化道反应以及手足综合征。其中实验组毒副反应情况为神经毒性6例(Ⅰ度3例、Ⅱ度3例),骨髓抑制7例(Ⅰ1例、Ⅱ4例、Ⅲ2例),肝肾功能损伤9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2例、Ⅳ度2例),消化道反应13例(Ⅰ度5例、Ⅱ度6例、Ⅲ度1例、Ⅳ度1例),手足综合征13例(Ⅰ度5例、Ⅱ度4例、Ⅲ度1例、Ⅳ2例);
对照组毒副反应情况为神经毒性7例(Ⅰ度1例、Ⅱ度2例、Ⅲ度3例、Ⅳ度1例),骨髓抑制8例(Ⅰ度0例、Ⅱ度3例、Ⅲ度3例、Ⅳ度2例),肝肾功能损伤5例(Ⅰ度1例、Ⅱ度1例、Ⅲ度2例、Ⅳ度1例),消化道反应12例(Ⅰ度1例、Ⅱ度2例、Ⅲ度5例、Ⅳ度4例),手足综合征16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6例、Ⅳ度5例)。
其中实验组患者Ⅰ度患者16例、Ⅱ度患者20例、Ⅲ度患者7例、Ⅳ度患者5例,Ⅰ、Ⅱ度发生率为75.0%,Ⅲ、Ⅳ度的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Ⅰ度患者5例、Ⅱ度患者11例、Ⅲ度患者19例、Ⅳ度患者13例,Ⅰ、Ⅱ度发生率为33.33%,Ⅲ、Ⅳ度发生率为66.67%。实验组的Ⅰ、Ⅱ度发生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Ⅲ、Ⅳ度的发生率明(25%)显小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2]。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化疗作为晚期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的治疗情况。
卡培他滨易于从胃肠道吸收。在肝中,经过60KD 的羧酸酯酶将其水解为5'-脱氧-5-氟胞苷(5'-DFCR),然后由存在肿瘤组织中的胞苷脱氨酶将5'-DFCR 转化为5'-脱氧-5-氟尿苷(5'-DFUR),然后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将5'-DFUR 水解为5-FU,发挥抗肿瘤效应[4]。由于人体有许多组织表达胸苷磷酸化酶,而肿瘤表达这种酶的浓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因此具有高度的靶向识别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毒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蒲东升[3],缪宇锋等[4]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在治疗肠癌晚期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毒副反应作用,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胜利,何兴平,朱江红,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大肠癌36例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2):147-150.
[2]李怀.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37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0-11.
[3]蒲东升.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5(9):1673-1674.
[4]缪宇锋,陈立格.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5):702-703.
作者简介:
唐巧玲,1978-4-2,女,汉族,湖南邵阳,学士学位,主治医师,肿瘤内科,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综合内科。
论文作者:唐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晚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肠癌论文; 肿瘤论文; 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