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及其电力自动化探讨论文_刘志坤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及其电力自动化探讨论文_刘志坤

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行业中进行了无人值班的新型管理模式,取代了低效率的人工管理,使行业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依旧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应用方面仍存在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利用电力进行生产制造的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了整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发展;电力自动化

引言

运维管理对于提高变电站运行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将结合无人值班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在总结常见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应用发展进行了详细研究,达到了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水平的目的,并且对其他地区的变电站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

1.1基于集中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在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如果考虑到集中运行管理模式的使用,可以改进变电。站场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为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保持。具体表现如下:(1)变电所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是否采用集中管理运行管理方式需要集控站的支持,完成变电。电厂监控、设备维护和检查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将处于监控状态,可减少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管理问题;(2)在集中运行管理模式下,调度集中控制站。指令执行、远程操作和现场操作管理的职责集中在一个方面也可以根据暂时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控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变电站生产实践中的调度水平,实现变电站资源化整合利用,提高运营的整体运营效率。

1.2基于分层分布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所谓分层分布式运行管理模式,是指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的调度部门承担下达操作命令、处理电网事故等工作,对变电站运行监控、对依次设备远程操作等工作由监控中心完成,且变电站的巡视、监控中心远程操作的现场协调、调度命令的执行等由操作队完成的一种分层管理模式。在这种运行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可减少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工作量,并通过对操作人员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提升电力变电站运行中的风险防范水平,及时消除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3集中式与分层分布式配合作用下的运行管理模式

无论是集中式或是分层分布式运行管理模式,在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中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在全面提升电力变电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重视集中式与分层分布式配合作用下的运行管理模式使用,促使变电站可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站、调度中心和操作站的协调运行,提升操作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水平,使得电力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中所需的管理模式更加丰富。

2电力自动化应用分析

2.1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从分散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上来看,其构造通常呈现为分层分布式,并且由以太网、过程控制单元、高速通讯网、运行工作站、工作人员等多个部分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过程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主控单元,接收过程中的各类信号。对这些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后,形成可以进行实时展示的数据,再利用打印设备将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输出,为工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最终实现电力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连锁保护。此外,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人机接口的通讯,过程控制单元从运行工作站中发出指令,将信息及时的发送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对机组设备更为高效的实时监控与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电气系统组态的诊断与维护,帮助修改设置电气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中变电站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与稳定。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使用,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科学的管理,改变人们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自动化自动化技术的有效管理,既可以节约人工、物资还可以减少财政的支出,从而做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现变电站的监控中,还要了解变电站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采取科学的措施与技术将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水平,并朝着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我国当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敢于创新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这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变电站更好的发展,促进现代化电网系统的建设。

3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

3.1优化无人值班变电站操作巡视及缺陷处理的方案

针对其中存在的操作巡视及缺陷处理的相关问题,改进的措施是可以及进行综合的全自动化信息处理,这部分的工作需要专业的设计师及进行设计。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观。可以说综合全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模式本身是顺应无人值班的模式基础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了变电站一些信息的整合和处理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完善综合全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后,在实行无人值班时,调控中心的运行人员就可以结合实行无人值班站运维管理模式的监控来调整电网内无功潮流分布,并根据情况及时投、退无功补偿电容器。

3.2制定完善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监管和维护制度

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缺乏一定的监管和维护的现状,那么政府的相关部门首先要出台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来确定好国家整体变电站模式的改革,让这种改变有变化的依据,以便国家的变电站可以长时间正常的运行下去。此外,针对存在着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本身应用不广而导致难以推行的情况,管理者可以进行一定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先进之处。

3.3优化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是决定了它被应用范围和程度的基础,那么想要提高它的应用程度,就首先要提高它的效率,可以从变电站本身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入手,例如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工作。要想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可以考虑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辅助巡视,从而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大幅提高巡视效果和整体模式的效率。这就需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后备力量支持,那么相关管理者就要改变并深化相关观念,尽可能的把眼下的情况转变为机器为主导、人为辅助的行业情况。此外,为了大幅度的提高模式设计人员的水平,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计划,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走到发达国家中已经应用了无人值班这种新模式的变电站去,学习先进的技术。还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鼓励创新。

结束语

现阶段,无人值班变电站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变电站技术,而运维管理是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研究证明,运维管理模式作为电力行业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其工作模式与应用发展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因此在我国社会对电力需求持续增大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有关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问题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媛.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及其电力自动化探讨[J].科技风,2017(26):154+164.

[2].影响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安全的客观因素[J].大众用电,2017,32(12):35.

[3]张佳.分析变电站无人值班智能化改造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4):160+162.

[4]梁存圆,王焱.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1):32-33.

[5]冯立业.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10):58-59.

论文作者:刘志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及其电力自动化探讨论文_刘志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