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的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始于19世纪下半叶。如今提倡的人文精神则是人文主义在人的思想、行为等主观世界中的客观反映,即人文精神是对人文主义的承续与进化。“人文”中的“人”即为理智的有文化的人,“人文”中的“文”即为文化,其内涵包括语言文字、图腾图画、艺术、伦理、历史、国家、法律、哲学、宗教、科学等。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突出的是人,提倡人的公正合宜的道德与举动,突出对人的个性的尊重,体现人与万物的和谐关系。而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行为和属性,以及情报用户及其信息交流、信息行为、信息需求等方面内容的学科,也是一个以开放性与科学性为重要特征的学科。它关注与信息的产生、收集、组织、存储、检索、解释、传播、转换和使用相关的知识体,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维度,这个维度是超越于技术层面之上的,也为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的互相依存融合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1 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的关系
人文精神从始至终都对情报学的形成与本质属性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使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在自身学科的框架下进行内化、吸收和重组。因而被一些学者形象地比喻为“织布鸟”。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论析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1.1 实质内涵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终极归宿的精神,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实质。而情报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创新劳动,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长的基本特点,是产生新知识的高智力的创造性劳动,与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传播不同的是,情报学研究不仅依靠大量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以及经过筛选的感性知识,更多地依靠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实际经验等,也就是依靠研究者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组织与融合。
在情报学的理论体系中,具有两个基本的传统——“文献传统”和“计算传统”。前者关注文献对象的描绘和利用,后者将算法、逻辑、数学、机械等应用于对信息的管理。“文献传统”是情报学的源头,“计算传统”是情报学的天然特质,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随着情报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这两个传统也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在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互相依存的关系中,人文精神的无形价值与情报学的技术理性始终是情报学研究领域的双重语境,其“文献——计算”传统、“实践——认知”传统都充分体现出这一显著特征,其在双重传统的互补整合上正在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与效果。
1.2 理论基础与应用领域的共同性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通常被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而从理论层面上看,情报学的确切角色是支持用户队情报和知识的获取与利用。除了研究信息和情报本身的特点、规律以外,情报用户和技术工具也同时被纳入到情报学者的研究视野,由于情报学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属性,而整个情报形成过程又与人的只能过程紧紧相关,因此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人文精神与情报学研究相互观照和演进的现象。
从情报学范式的演变来看,从机构范式到信息运动范式,到认知观范式,进而到目前兴起的阐释学范式,这个过程反映出情报学研究有原先的系统导向转向对用户心理、行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关注。在自然科学学科领域,范式演变通常是由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意味着学科革命。而在社会学学科领域,常常并没有这么单纯的范式取代过程。尽管在不同范式转移交界面处会表现出相互对立或不相容的迹象,但不同的范式仍各有其解释的功能,前后范式间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同时并存、互有解释,而从理论意义上说,作为一种新的情报学研究取向,阐释学所表现出的队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共同关注的倾向,尤其值得重视。同时,这种取向能够实现情报学研究从物理空间到认知空间的反射,以及二者之间的整合,这与笔者所强调的关于技术应用与人文统一是相互对应的。
1.3 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互动性
人文精神这个概念似乎很抽象,其实也很具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文化氛围构成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的人文环境在区别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一种人类文化的整体进步和主体生命境界的提升,而主体精神文化的高扬则是更重要的、终极的尺度。联系情报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是情报学发展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情报学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自动化情报检索系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学科的研究体系和内容,基础理论研究得到深化,分支学科研究活跃,这些都成为情报学取得独立学科地位的标志。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认知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情报学都沿着学科发展的正常轨迹在前行。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技术和信息社会开始兴起,情报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过各种信息现象和信息问题的困扰之后,人们逐渐从实际情况中得到了共识:情报与信息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情报学本身也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科学。更重要的认识在于情报学自身的专长在于对信息和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和分析,并不是常规的信息处理。在这里,情报学研究对人文精神的反复吸纳,必然对情报学自身体系的拓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情报学研究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而人文精神也同样需要情报学学科的进一步丰富与创新,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
2 人文精神对情报学研究的渗透与影响
进入21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发生了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在世界涌动。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纪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由此我们队人文精神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人文精神对情报学研究的渗透与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 人文精神对情报学研究的渗透无所不在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进展,在引入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前网络时代的各种情报学理论体系,并构建出网络时代的情报学体系结构。而在这一进程中,无时无处不体现和浸润着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内涵,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突出的是人,突出的是人的个性,而情报学研究的灵魂就是有个性的人与情报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中,具体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之关怀,确立人之和谐关系。
2.2 人文精神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意义深远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以文献为研究对象,转向以信息为研究对象,而后又转移到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在网络环境下,对知识单元的发现、揭示、组织和利用,对知识交流过程、特点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情报学界对于研究对象的共同认识。在情报学研究对象几次发生历史性改变的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决定了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情报学特定主题的研究提供了多维的方法和路径,并达成公认的认识理念,而随着互相融合的加深,情报学研究与人文精神已成为统一的整体。
3 情报学研究深化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技术应用研究盛行的结果,导致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薄弱,这一现象逐渐为情报学界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得到应有的加强。在这一形势的推动下,与情报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众多分支学科的研究也空前活跃起来,使情报学与其他子学科相结合,并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形式与特征,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研究领域,包括情报经济学、情报计量学、情报社会学、情报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学科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层面对情报问题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研究,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研究的背景框架。
从目前情报学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在研究主题以及相关方面具有特殊的不确定性,即:当前的研究主题今后将独立地发展,还是与其他研究领域共同探讨彼此之间的相同特性。更为重要的是:情报学研究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还会继续扩展研究范围,将会沿着怎样的方向拓展,这是目前情报学界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情报学框架的空前扩大,再加上学科背景的日益复杂化,任何试图确定出情报学研究边界的努力在今天都变得十分困难。而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明确情报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并坚守其内核,无论学科情景和框架如何变化,情报学研究的根本是不可能改变的。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在数字环境下,通过数据库技术、知识挖掘、知识库、语义网等新兴的网络组织工具,情报学者开始对知识单元进行描述、揭示、整合和组织,尽管这方面的研究才起步不久,在知识单元间逻辑关系的找寻和推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对情报学初衷的回归,也使人文精神的拓展拥有了更为乐观的前景。
除以上提及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以外,情报学研究在深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热点性特征的前沿领域:
(1)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发端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情报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情报学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与管理学界有着根本的差异,情报学者多从时间的维度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和发展进行探讨,侧重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和环节。同时,强调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视野来理解信息资源,并运用综合手段(包括技术、经济)对人类信息过程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控制和协调,讨论社会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以及信息政策法规等。在这一过程中,人文精神的作用更为鲜明,在综合手段的构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2)数字图书馆。国内情报学界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一下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二是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数据挖掘、知识信息导航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和衔接,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的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理论和纯技术方面,从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的角度,都能看出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3)知识管理。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是由国外引入,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兴起与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利用、知识资产评估与管理、知识传递和创新、知识员工和专家的管理等方面。情报学界在知识管理的研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包括:知识管理的整体概念、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知识组织的方式、知识管理的实施等。在当前,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又转向知识链、知识发现、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转换模式等方面。这些迹象可以表明:情报是经过智力加工的信息,具有知识的特性和价值,情报学和知识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知识管理研究成为目前学科研究中的热点,这也是情报学研究知识化趋势的突出表现,也更加印证了人文精神在知识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对精神表现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4)信息构建。信息构建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的,在当时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是在20多年后成为情报学界所关注的焦点。目前,人们对于信息构建的主要研究与理解包括:①信息系统内组织、标引、导航和检索体系设计的总和。②为帮助用户访问信息内容并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信息空间结构设计。③为帮助人们查找、管理信息而对网站进行构造和分类的艺术科学。④将建筑设计原理引入数字领域的新兴学科和行业。信息构建的原理诞生在情报学与建筑学的结合点上,因而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信息构建借鉴了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元数据、控制词表、词库等),信息构建中的组织、标引、导航、检索四大主体系统部件无不体现着情报学的典型思想;另一方面,信息构建凭借源于建筑学的独特优势为情报学研究引入了新的理论元素(如“信息理解”、“用户体验”、“体系结构”等),并在知识映射、认知检索、知识服务等方面对情报学产生了推动作用。在这里,研究活动遵循的是一种广义的科学精神,也就是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
(5)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源于人工智能、设计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智能数据库、知识获取、数据可视化、高性能计算、专家系统等多个交叉领域。KDD的目的是通过对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从而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在情报学领域,一种“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创立了新的情报学研究方法,它与KDD都旨在利用知识的相关性原理,寻找和揭示不同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产生新的知识。在这个环节中,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融解其中的过程。
此外,基于内容的语义网、信息网格研究、小世界现象和社会网格研究、元数据、信息可视化、竞争情报、信息政策、信息经济学、网络计量学等也是情报学研究不断深化的热点领域。
4 结语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整体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精神传播与建设的地位和水平。可以预料:情报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必然是一个高举人文精神旗帜不断奋进的过程,情报学研究者应该对学科做出更深入与理性的判断与探索,从而为构建学科发展思路与成果评价机制,为使情报学研究在人文精神光芒的照耀下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