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侠

浅谈研究性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侠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大王庄中学 271100

一、研究性课程的含义

研究性课程又叫探究性课程,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发现、探索研究问题,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开放性、实践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它关注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继承,而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看重的不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而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人格的培养。

二、设立研究性课程的意义

研究性课程早已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实施了,而且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角落。而我国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也开展起来,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我国很多小城镇、偏远山区根本不开展这类研究性课程,更谈不上让其发展。

为什么说研究性课程非常重要?在我国开展研究性课程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课程要设立一个课题,学生在这个课题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学生要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组织材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把零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将知识融汇贯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学生在进行研究中,把综合起来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创新,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开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研究性课程的“实践━━综合━━创新”的过程,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不论是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为了学生的发展,设置这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性课程的分类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历史人物、时事政治、人文地理到科学实验无所不包,涵盖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层面。从教学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性课程中的课题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1.与学科课程有密切联系的研究课题。这类课题研究一般是学科内容的深入和拓展。这类课题可以是某一学科主要内容的研究,次要内容的研究,个别环节、个别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与学科课程不直接相关的研究课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提出研究课题,或者学生根据兴趣提出课题。这类课题本身就需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施这一课题更是一种很好的创造素质的锻炼。因此这类课题在研究性课程中具有特别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四、研究性课程的教学过程

学校(教师)制定课题规划,明确研究方向,提出研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学校成立专门组织审议课题━━学生研究课题,得出成果━━学校(教师)鉴定(评议)课题。

五、研究性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学校要结合新大纲精神、要求,联系本地实际,针对年级特点制定总体方案,确定每个学期方向性研究题目,保证课题研究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在学校方向性课题下,学生自主选择的子课题可能会五花八门,相互交叉。学校应组织人员对相近的子课题予以归并,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便于教师辅导。

3.在研究性课程的启动阶段,学校可提供一部分参考题目,之后,应由学生自主选题。因为选题也是一种能力,需要锻炼培养。学校要在日常教学中介绍各学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给学生介绍一般的科研方法知识。

4.小的与学科教学有关的课题研究可以在活动课或课后的时间完成,由学科教师指导;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一般安排学生在双休日、节日、假期完成,避免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发生时间上的冲突;综合性研究课题可由专长教师指导。

5.对于学科中的难点,可指导学生进行“小型”的研究,形式要灵活,可采用小组讨论,及时总结的方法,能在课堂上完成,便于学生深入教材。

6.在做与学科不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中,要结合实践,做到教师选大课题,学生设计子课题,教师可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相关的提示,但不要做一些具体要求,以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7.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小组的人数一般在2-4人,不宜超过4人,以免培养某些学生的惰性,便于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适用于课题难度较大、课题研究的范围较广或材料收集较困难时采用。如学校制定的课题、班级制定的课题等。一种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这种形式适用于比较“小”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但难度不易太大,否则会影响学生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取得相反的效果。如学科课题等。

8.要珍视学生的研究成果,及时认真地组织评价。中小学生的研究结果可能价值不大,但学校重视,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或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评价的时空,超越自我,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大探究的自信,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创美好未来。

论文作者:李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浅谈研究性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李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