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插班生自卑心理矫治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卑论文,幼儿园论文,心理论文,插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我园插班生人数逐年增多,而教师对幼儿自卑心理认识存在偏差,家长缺乏幼儿自卑心理的矫治方法,导致插班生自卑心理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让家长正确对待幼儿的自卑心理;让教师学会分析插班生的心理,采取正确的矫治对策;让插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较快地融入新的集体,我以一则案例分析了家园合作进行插班生自卑心理矫治的策略。
一、案例描述
彦彦,5岁,中班插班生,曾在外省某民办幼儿园就读小班,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喜欢独处,易发脾气。中班入园前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安徽老家,父母来沪工作多年,妈妈的学历为大专,爸爸的学历为本科。
午餐时,彦彦拿起勺子喝汤,旁边漱口的孩子笑着说:“谢彦,你怎么这么拿勺子?”其他孩子也跟着说:“是呀,你的动作好难看呀。”我回头一看,彦彦是反握着拿勺子的,和其他孩子不同。彦彦很害怕地看了看我,低下头一动不动,突然,我听到一阵抽泣声,彦彦哭了。
幼儿行为分析:彦彦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一旦受到刺激就用哭泣的方式来发泄。
自由活动时,彦彦环顾了下四周,然后默默地将椅子搬到一个没人的角落里。我走过去问:“彦彦,怎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呀?”彦彦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地说:“他们不会跟我玩的,我不会玩他们的变身游戏。”在我的帮助下,荣荣邀请了彦彦加入他们的游戏,但不一会儿,彦彦又回到角落独自玩起来。
幼儿行为分析:游戏时,彦彦常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或无法了解同伴的意愿而选择独自游戏。
区角游戏时,彦彦选择了新材料“蜜蜂蝴蝶排排队”,当排到“ABCABC”这一规律时,他在篮子里找了很久也没发现第三种材料。看到他的迟疑,我本想上前给他一些提示,这时彦彦将正面的蝴蝶反了过来,就出现“正面蝴蝶、蜜蜂、反面蝴蝶”式的“ABCABC”排序。于是,在区角讲评时,我特意让彦彦来介绍他的方法。可是彦彦一再摇头,不肯上前,嘴里还说着:“我不会。”
幼儿行为分析:彦彦独自游戏时表现非常好,在集体面前过度害羞,不敢表现真实的自我。
午睡后,我接到搭班老师的电话,说彦彦哭着不肯起床。我回到教室一看,彦彦哭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嘴里还一个劲地说:“我还要睡觉,我不起床。”我本以为是他还没睡醒,就让他再躺十分钟。可是十分钟后,他却哭得更厉害了。我反复安慰他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不会穿纽扣式的衣服才不肯起床。
幼儿行为分析:彦彦有畏难情绪,用哭来逃避困难,试图用好强的表面来掩饰自卑的内心。
二、案例分析
1.环境因素——地区差异造成教育环境和教育重点的变化。
彦彦之所以突然有自卑的表现,环境变化是诱因。以前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保育为主,而我园更注重保教结合,教育的重点是幼儿兴趣、习惯的培养。面对这些改变,彦彦产生了恐惧,出现自卑心理。
2.教师因素——急于追求彦彦的行为同化,忽视对其心理分析。
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彦彦行为习惯的同化上,如改变他洗手不按步骤、进餐速度慢等“恶习”。而这个同化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要求——孩子改正——教师指出错误——孩子再改正,教师没有了解彦彦的内心想法,更缺乏正确引导的方法,使得彦彦常常承受失败的挫折,而非体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感到自卑,他很可能会在另一方面努力,来补偿内心的自卑。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彦彦补偿内心自卑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加剧了彦彦自卑的心理显现。
3.家长因素——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
有“自卑心理”的幼儿通常来自四种家庭环境:过分保护的家庭;放任不管的家庭;期望过高的家庭;父母离婚分居、破裂的家庭。彦彦的家庭属于第三种。彦彦父母对他的教育一开始是倾向于小学化地学知识,当他们意识到因为自己未重视幼儿的某些能力(自理、交往、语言表达)的发展,导致彦彦出现自卑感后,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只是一味地要求彦彦尽快展现这些能力。彦彦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彦彦无法体验成功,更加剧了其自卑心理的形成。
三、策略实施
(一)矫治前期——达成家园合作的共识
1.与家长沟通,取得合作的信任。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变化的人,他们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欠缺、长处和现有水平的人,因此家园合作非常重要。为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家长的思想顾虑,取得家园合作的信任。
(1)教师通过上门家访、电话联系、QQ等方式告知家长幼儿在园情况。彦彦每天在园时间为8小时,而每天跟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因而彦彦在园期间的表现情况需要让彦彦家长确切地了解。所以我经常通过上门家访、电话联系或QQ等形式来与彦彦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彦彦近期的发展情况。
(2)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一日活动。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只是教师向家长间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于家长而言不够直观。因而,我们给彦彦父母特设了一日观摩活动,让家长发现彦彦的点滴进步和不足,达成家园合作的共识。
2.教师与家长共同制定矫治方案。
彦彦父母学历较高,但在与教师沟通时表示自己在教育彦彦时一直没有科学的方法,十分愿意配合教师矫治彦彦的自卑心理。在制定彦彦的矫治方案时,我们与家长共同明确了彦彦每个阶段在园和在家的目标,并加强观察彦彦的自卑表现,及时进行行为记录,共同分析彦彦的心理变化。
(二)矫治中期——家园共同落实各项方案
1.创建心情记录表。
彦彦平时由奶奶接送,彦彦妈妈大多通过奶奶的转述来了解彦彦的在园情况,但由于口头传达有时并不能完整地体现出彦彦的实际情况,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记录表(见表1),以便记录彦彦在园出现的自卑行为具体表现,让家长能真实、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行为,以便在家时进行跟进措施。
然而一段时间后,彦彦的矫治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一是家长工作较忙,与彦彦相处时间较少,并缺乏较好的跟进方法。二是记录表设计得过于笼统,家长不知具体该怎么填写。三是记录表中使用了“自卑行为”这个词语,感情较尖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长的积极性。为此,我重新调整了记录表(见表2),让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都参与填写,由幼儿用“微笑”或“不开心”的表情贴纸记录下今天的心情,并由教师或家长记录下具体的事件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最后教师和家长用星星贴纸来做评价。
2.创设适合彦彦的展示舞台。
我园近期开展了生命教育节系列活动,包含了舞蹈表演、歌唱比赛、科学探索比赛等。彦彦平时很少参与这种活动,这次的科学探索比赛是彦彦的强项,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彦彦报名参加了比赛,最后彦彦的“平衡橡皮火箭”获得了第一名,彦彦荣获了“小小火箭王”的称号。这次成功对彦彦而言是一种特别的鼓励,是自信的源泉。
3.同伴的互动让幼儿愿意尝试改变自身行为。
通过心情记录表和科学探索比赛两项策略的实施,彦彦明显变得开朗起来,我们抓住机会,在班级中表扬了彦彦的进步,并让彦彦成为了本月“进步之星”,将他的照片贴在了班级门口的家园联系栏中。渐渐地,其他幼儿开始接受彦彦,在平时的活动中也有幼儿主动邀请彦彦一起游戏了。一次轮到彦彦做值日生,彦彦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以往他总是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发呆,就算教师上前教他也没用。小杰主动上前做示范,还说:“你做的火箭都是第一名,你做值日生肯定也是第一名!”彦彦受到了同伴的鼓励,欣然接受了小杰的示范动作,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
4.家长改变教育方法,注意循序渐进。
彦彦父母对彦彦的期望很高,但父母的期望值是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我与彦彦妈妈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在配合教师进行彦彦自卑心理矫治的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比如针对彦彦不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问题,我建议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彦彦自己去买东西。第一次家长陪同彦彦去,鼓励彦彦自己表达想法,家长在一边进行补充;第二次家长继续陪同,但可以要求彦彦自己说;第三次家长与彦彦共同前往,但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等彦彦主动寻求帮助时再提供帮助……这样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彦彦通过若干次尝试逐步建立自信,最后克服自卑心理达到能向别人完整、自信地表达自己想法的目标。
(三)矫治后期——进一步巩固中期成果
1.进行家园座谈会。
经过中期矫治后,我们与彦彦家长利用下午接幼儿的空闲时间进行了一次座谈,对彦彦近期的变化进行了评析。彦彦的心情记录表上的笑脸越来越多了,而且“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处的五角星数量也多了,他开始逐步自信起来,在家里,他在玩升国旗游戏时想到利用台灯线来升国旗的方法,于是自豪地对妈妈说:“你看我很聪明吧,你们都想不到这个方法。”而在幼儿园时,彦彦的情绪也稳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活动中也会大胆地举手了。但是我们也发现不论是在园或在家,彦彦碰到困难时还是不能勇敢、积极地面对,在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上缺乏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跟进措施。
针对座谈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反应代价和积极练习两种策略来巩固、强化彦彦的自信心。
(1)反应代价。
反应代价,即根据问题行为的出现与否,拿走一定数目的强化物。当问题行为出现时,一定数目的强化物被拿去,导致此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如彦彦比较在意自己星星榜上的贴纸数量,那么我们就利用星星贴纸来要求彦彦的活动行为,自由活动中如果彦彦能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就奖励一张贴纸;午睡时教师和彦彦说好自己起床穿衣服,但彦彦还是有畏难情绪,不肯自己穿,于是教师扣掉了彦彦的一张贴纸,这样几次下来,彦彦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渐渐地能主动和其他幼儿合作游戏,并学会克服困难自己穿衣服了。
(2)积极练习。
积极练习是通过要求幼儿从事厌恶的活动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当幼儿出现问题行为后,必须学习相关行为的正确形式并进行重复练习(5~15分钟),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身体引导。如:彦彦在熟悉的自班环境中已经能融入其他幼儿,但在户外自由活动中仍然不敢和隔壁班的幼儿接触,于是我开展了“认识新朋友”游戏,要求每个幼儿在其他班级中找到一个新朋友并知道他的名字。这对彦彦来说是“厌恶”的、困难的行为,刚开始彦彦不肯迈出脚步,但慢慢地他能跟随同伴一起去其他班级“看看”,几次之后他终于能和其他班级的幼儿进行简单交流了。这样反复练习,就能达到增强彦彦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的目的。
插班生自卑心理的矫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指导,尽管经过矫治后期的巩固,彦彦主动交朋友的次数还是不多,但他的内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插班生有自卑心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他们会越来越自信,逐渐悦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