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政策、稳定增长--1998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选择_宏观经济论文

稳定政策、稳定增长--1998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选择_宏观经济论文

稳定的政策,平稳的增长——1998年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宏观经济论文,平稳论文,走势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1998年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一、国际经济环境

根据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预测,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3.2%,1998年为3%。发达国家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为2.6%,1998年为2.5 %,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率1998年为2.5%,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25%。

发展中国家1997年将维持1996年5.7%的经济增长率,1998 年预计增长5%。非洲经济增长率1997年估计为3%,1998年预计增长4%。 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1997年估计为5.2%,1998年预计增长3.5%。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1997年估计为6.5%,1998年预计增长6.25%。

1997年是经济转轨国家自停止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以来的第一个经济增长年份,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7%。俄罗斯经济增长率1997 年估计为0.5%,1998年预计增长1.5%。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贸易量增长率1997年为7.3 %, 1998年为6.8%。

从世界经济发展总的情况看,稳定增长是1998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997年6月下旬以来, 东盟国家为了对付东南亚出现的金融危机纷纷采取货币贬值的政策,货币的大幅贬值将增强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使一直以价格低廉为主要优势的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因此,1998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美、日和西欧各国的储蓄利率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将影响这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这将对中国利用外资产生不利影响。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1998年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包括:

1)中央政府行将换届,新一届政府将希望经济有一个活跃、 繁荣的新局面。

2)国有企业的改革将进入全面实质性推动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实质性推动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试点企业;二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全面调整,国家将从大多数竞争性行业整体或部分推出;三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全面推开。

3)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使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观。

4)严重的失业问题将危及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1997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预计达460万人。据预测,1995—2000年, 全国的失业职工将达到2130万人。今后两年有可能形成失业高峰,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也达1000多万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5)潜在的金融风险仍然是威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最大隐患。 目前在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多年以来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累积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6)直接融资的进程将加快,企业的资金环境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大,银行贷款的压力相应减轻,这将为银行选择贷款方向和项目创造条件,从而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

7)1998年中国将加快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经济的领域将扩大,某些过去是非外资准入的领域如服务业、金融业等将面临国际资本的直接竞争。

对1998年以及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目前学术界对1998年的走势存在较大的分歧, 大多数专家认为, 1998年宏观经济走势除通涨率略有回升外基本保持1997年的运行格局,经济增长率为8—9%;通货膨胀率为4—6%;城镇实际失业率为7 —11%以上。有权威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则更为乐观,预测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9.7%,高于1997年的经济增长水平。另外, 中国高层领导人也多次在国际公开场合,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在压低通货膨胀率基础上,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持有信心。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1998 年的经济形势较为悲观,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尚在谷底运行,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滑,并提出持续下落的物价水平,使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通货收缩情况。也有少数专家学者认为,1998年处于政治周期的高峰,宏观经济将进入高涨期,有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对于1998年及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持以下观点:

第一,1998年国内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将逐步回升,但力度不会太大。其理由有如下几点:

(1)1998年正值政府换届, 公众尤其是地方政府对新的中央政府有较高的预期,新政府面对日益严重的失业和国企职工下岗问题,也会适当地采取较为灵活的经济政策。

(2)据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一项成果表明,1997 年库存对总需求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经济增长速度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

(3)1997年10月23日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 其对经济刺激的滞后效应,在1998年将逐步释放出来。

(4)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和实行对部分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 加之中国高层领导人在1997年下半年频繁的对外出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1998年进口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外引进(包括资金和技术)有可能止跌回稳,趋于活跃。以往的经验证明,进口的增长和对外引进的活跃,对国内需求有较大的拉动力。

(5)截止1997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400亿, 大量的外汇储备一方面给人民币的升值构成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造成了国内实际储蓄净流出不利于有效利用国内和国外的两种资源。随着香港“九七”的平稳过渡已成定局,再增加外汇储备的意义不大,中国有可能动用高额的外汇储备,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另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使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并将其中长期化是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有了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基础,1998年中国国内需求不会出现猛烈回升。

1998年出口需求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出口需求较大幅度的回升是1997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主要动力。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上升的趋势在1998年将有所减缓。

第二,短期经济波动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高储蓄率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经过“七五”和“八五”10年的建设,一直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及部分原材料等“瓶颈部门”的产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供给能力的改善为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虽然在短期内,受总需求不稳定的影响会产生经济的波动,但这种短期经济波动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

第三,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来自体制转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外部冲击。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层次化,国企、金融风险、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将逐渐以比较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旦在某个环节上处理失当,将造成连锁反应,动摇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甚至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总的运行格局仍然是适度平稳增长,国内需求增幅比1997年略有上升,出口需求增幅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由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变化,中国经济再度出现需求极度膨胀,经济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在减小。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经济中尚存在一些不稳定或不确定的因素,其对宏观经济的外部冲击,将是影响1998年乃至未来几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主要因素。

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第一,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自1993年至今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使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因此,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并将其中长期化是中国政府的必然的选择。在稳定中求发展,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中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首选目标。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速度并不低, 基本处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范围之内。以目前的总供给能力估算,经济增长率有再提高2个百分点的可能,但是, 国内外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践证明,在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下,经济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增多,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驾驭难度将增大,很容易使经济进入不稳定的增长轨道,迫使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不断进行“松”与“紧”的选择,反过来,又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中国政府在多年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对此问题已有充分的认识。中国高层领导人在国内外的公开场合,多次对中国目前的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表示满意就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东南亚及韩国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的不稳定,会更加坚定中国政府坚持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的决心。

第二,在从紧的总量政策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进行政策微调。

在宏观经济调控实现“软着陆”后,如何实现经济的“软起飞”,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1997年初,中国政府曾明确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明确以启动城镇住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拓农村市场作为重点。从1997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目前尚未形成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这种情况将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失业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使政府对此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二是形成新的游资,冲击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中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较高,社会总体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在缺乏新的投资热点的情况下,原本应该流向实业领域的资金就有可能在市场上形成“热钱”,流向中国尚未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1996和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几次股价暴涨,与当前经济中活力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实现“软着陆”后经济相对比较宽松在客观上为政府采取更为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条件。中国政府目前可能采取的微调政策有:

在货币政策方面:

——改革银行准备金和备付金制度,二率(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合一率,总体水平降低,另一种方式是单纯降准备金率

——下调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逐步向准备金零息制度过渡

——放弃贷款规模控制,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扩大再贴现手段的使用

——强化银行的资产风险管理,约束银行的信用扩张的冲动

——适当时机再次下调利率

——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逐步将金融机构间同业市场利率作为央行控制银行信用总量的重要监控目标

——央行注意回收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用于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再贷款

——协调本外币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外汇管理的主要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总体思路是,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在完善和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现阶段有些政策既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措施,同时是制度建设的一部分。

在财政投资政策方面:

——以发放专项建设债券的方式,增加中央财政在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开支

——增加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倾斜力度和政策优惠

——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水利、交通、农业高科技等)投资

——增加能够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的投资,目前的重点是电子信息业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小城镇的建设

——调整税收结构,以适应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当增长用于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资金

制定和实施财政投资政策的总体思路是:在逐步消除至少保证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基础上,立足于扩大财政收入,壮大中央政府的财力,增加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控制的能力。同时,在控制投资总量的前提下,实行倾斜性的投资政策。

第三,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国企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建设

目前中国政府更加重视以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政策,和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的中观产业政策,更倾向于从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机制和实施积极主动的中观产业经济政策入手,解决宏观经济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用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用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地区结构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更加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地区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政府的直接干预力度有所加强。由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调节作用加大,所以势必要相应地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尤其是要积极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因此,1998年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由于此次结构调整是和体制改革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交织在一起的,所解决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短期内不可能有比较明显的成效。另外,此次结构调整是通过增量调整,促进存量调整,存量调整是重点。结构调整的目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对改善长期供给能力的意义重大,但不会出现80年代中期由于调整轻重工业比例而产生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结构调整可能采取的具体政策有:

——通过财政、投资和金融政策,加强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盘活现有资产存量,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产流动和重组

——改变现有国有经济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国家将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推出

——以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为切入点,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优先在机电、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在能源、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在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出口产业中,选择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和较低成本、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明朗、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进行重点调整。

第四,对外开放步伐将有快有慢

坚持对外开放已经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大体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面考虑,中国要全面走向世界,逐步参与国际分工,并在实现世界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近期目标是积极创造条件, 为早日加入WTO作准备,二是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技术改造需要国外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三是与经济改革政策相配套。十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对经济体制改革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1998年的世界经贸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中国在扩大装备型进口产品方面可能有所作为。

对外开放可能采取的具体政策有:

——降低关税总水平的进程会加快

——对与先进技术有关的进口设备再次给以减免税

——非国有企业有可能获得外贸经营权

——流通领域、信息业、保险业等服务行业的对外开放进程有可能加快

——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进程将放慢

标签:;  ;  ;  ;  ;  ;  ;  

稳定政策、稳定增长--1998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选择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