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边立新,傅庆新

(山东省济阳县孙耿镇齐州警苑齐州监狱医院 山东 济南 25140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需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客观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保证治疗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37-02

呼吸困难、咳痰、胸闷、慢性咳嗽、喘息等症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需提高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警惕性,加强对呼吸衰竭的风险防范意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出该种疾病患者在病理辅助检查情况下的一般临床表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2013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8例,其中38例男性50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7±5.2)岁,本组88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纳入标准,动脉血气分析反映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1例肺功能Ⅰ级(FEV1/FVC<70%,FEV1≥80%预计值),8例肺功能Ⅱ级(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34例肺功能Ⅲ级(FEV1/FVC<70%,30%≤FEV1<50%),35例肺功能Ⅳ级(FEV1/FVC<70%,FEV1<30%预计值)伴有呼吸衰竭征象。)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给予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扩充、祛痰、纠正诱因、吸氧、清除气道分泌物、激素、并发症防治等早期内科综合治疗,保证患者必要的营养供给,其中21例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例呼吸系统症状,14例循环系统症状,21例泌尿和消化系统症状,30例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9例表现为发绀,29例表现出肺部体征,24例心血管体征,16例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数据见表1

表1 本组8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结果[n(%)]

21例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病情快速好转,本次治疗结束后多数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及表现体征得到显著缓解,肺功能Ⅰ级38例(43.2%),Ⅱ级41例(46.6%),Ⅲ级6例(6.8%),Ⅴ级3例(3.4%),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肺功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各种原因综合作用下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异常,气体交换无法顺利进行,造成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综合征,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呼吸衰竭的主要两种并发症,上述两种并发症主要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CO2潴留使脑脊液H+浓度增加,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头晕、头痛、呼吸抑制、抽搐、扑翼样震颤等,临床中将因缺氧及CO2潴瘤所致的上述精神障碍综合征定义为肺性脑病,产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缺氧及CO2潴瘤一定程度上扩张脑血管,致使血流阻力降低,通过增加血流量代偿脑组织缺氧。(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缺氧及CO2潴瘤,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器官血管及皮肤血管出现收缩,局部代谢产物影响下的冠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CO2潴瘤与缺氧表现较为严重时对血管中枢可起到直接抑制作用,心脏活动受到抑制,血管出现扩张,血压呈下降趋势,患者心率失常。(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与CO2潴瘤影响相比低血氧症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当PO2≤60mmHg时主动脉体育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受到相应刺激,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增强,患者表现为呼吸窘迫。缺氧对呼吸中枢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当PO2<30mmHg时,该作用比反射性兴奋作用大,可使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合并呼吸衰竭对机体影响较大,因此需提高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风险防范意识。

呼吸系统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和消化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1)呼吸系统症状为:患者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症状的首要表现,常见症状为气急,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2)精神神经症状表现:CO2潴瘤早期无显著症状表现,当PO2>60mmHg时患者出现睡眠颠倒的现象,晨起有头痛、头胀等症状,出现抑制性的新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襜语等。低血氧则导致患者出现定向障碍、昏迷、烦躁不安等。(3)泌尿和消化系统症状:CO2潴瘤和缺氧表现严重可引起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恶心、纳差、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4)循环系统症状:患者表现为皮肤充血、血压升高、心排量增多、脉搏洪大。发绀、肺部体征、心血管体征、神经系统体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出现的体征,(1)发绀:发绀体征的出现是缺氧的显著表现,其发生的条件是动脉血氧饱和度<90%,多表现于患者血流量较大的口唇、鼻、舌及指甲等部位。(2)肺部体征:端坐呼吸、缩口呼气、不规则呼吸、呼吸频繁等。(3)心血管体征:心率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晚期则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4)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异常征较精神症状的出现更迟。抽搐、视力障碍、视盘水肿等脑水肿体征是神经系统体征的一般表现。

临床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需遵循以下治疗原则,诱因治疗,医生应仔细探究病发发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对低血氧症给高碳酸血症采取纠正治疗,借助鼻导管予患者供氧;扩张支气管达到治疗目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促进分泌物排出,叩排患者胸部或行体位引流;机械通气治疗,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总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积极防治避免呼吸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576-577.

[2]高远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9-10.

论文作者:边立新,傅庆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边立新,傅庆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