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推动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11-05
由于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科学研究理解为学术研究,也就是指为了发现和扩展某一领域的知识而开展的基础性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某客观现象内部固有的本质规律,研究者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并且研究结果主要向学术同行报告等。但是,这种适合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是否适合于社会科学研究或者说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质疑,在对这种纯粹学术研究的质疑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哲学或者说一种新的科学研究取向,即行动研究取向。行动研究是指为了推动具体工作实践而开展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具体实际工作,研究者参与研究之中,并用研究结果来推进实务工作。行动研究既是一种研究取向,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对待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哲学,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新的补充。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各有其优势,只有两者密切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更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涉及到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进行学术研究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需要两者结合的研究。
1.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艺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被逐渐确立为一门科学和学科,先后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然而,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专门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出现人们期望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现状,相反,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还似乎出现了另外一种偏向:一方面,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埋头于理论体系的构建,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实务的关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者又很少自觉运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两者之间的鸿沟在日益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脱离的现象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不能仅仅从学术研究取向进行研究,而是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和领域进行研究,这就需要行动研究取向的介入。
2.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史虽然短暂,但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理论构建来看,其发展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在短短的30年内,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一些基本概念,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话语系统。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思想与行为、主体与客体、介体、环体,灌输与疏导、内化与外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概念和范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共同使用和交流思想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话语体系。从分析处理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来看,应该说,我们在现实实践中能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同其他学科的学者在研究旨趣以及话语系统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已经从事实层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有一些相对独立的思考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价值的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主张用科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经验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文件以及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维度来看,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理论研究的行业圈子,成立了全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协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等行业组织。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本条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的确立,凝聚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无论用何种语言进行高度评价都不为过分。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构的理论时,却发现这种理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难进行推广运用,或者说很难成为广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思想武器,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缺乏很多必要中间环节。这都说明需要从另外一种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研究取向进行补充。
3.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困境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发生了十分深刻变化,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1999)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曾经整理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10大变化:第一,形态从经验状态向科学和学科转化;第二,模式从权威向双向互动转变;第三,状态从运动式向制度化、体制化转变;第四,方式从重视直接、显性方式到兼顾间接、隐性方式的变化;第五,方法从注重认知到认知、情感和活动并重的转变;第六,内容从政治内容向全面发展内容转变;第七,渠道从重视正规渠道向兼顾非正式的、活动性的、偶发渠道的转变;第八,手段从教育教学到多样化手段的转变;第九,视角从重视教育者出发向教育对象出发的转变;第十,队伍从全员到重视专职专门职业与全员并重的转变等。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和推动,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过一些科学研究,作过一些朴素的行动取向研究,但是由于其理论准备和科学研究素养等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者所开展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迫切需要从学理上进行提升。从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来看,也迫切需要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结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结合,首先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的内涵。由于行动研究是一科学研究、一种新的取向,这里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行动研究进行概念说明。
1.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基本内涵
行动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教育行动研究、社会工作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关于行动研究,并没有确切的定义,美国学者瑞奇特·苏格在《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中将行动研究定义为:“是一个由采取行动的人为了实施行动而开展的规范的探究过程。参与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要协助‘行动者’促进或/改善他或她的行动。”而另一位美国学者乔伊斯·P.高尔在《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中将行动研究定义为:“教育实践者为改善自己的实际工作而进行的研究。”“是实践者为提高新的行动的效果而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国内学者申继亮在《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中将行动研究界定为:“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袁振国在《教育研究方法》中认为:“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看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行动研究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基本含义和研究旨趣是大致相同的,强调行动者对具体实务工作的推进,把科学研究与具体实务工作结合起来。这里我们把行动研究理解为行动者(实务工作者)在自然工作情境中,将所从事的实务作为研究领域,通过系统研究来解决实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种研究取向。行动研究强调实务工作者的实务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鼓励实务工作者采取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在实务行动中通过反思改进实务工作,增进对实务工作的理解,改善实务工作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行动取向研究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教育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开展的旨在推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进行的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研究情境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行动取向研究是在自然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不是在实验或特别安排的情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二,从研究的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旨在推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理论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而是为了改变社会。这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研究取向和新的研究方法论。第三,从研究过程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行动取向的研究中包含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者结合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行动取向的研究并不是一种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其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运用理论、发展理论的过程;同样,在行动取向的研究中也没有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清晰界限。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既可以由理论工作者发动,也可以由实务工作者发动,理论研究者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展开,把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人员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实务工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研究领域,来改进实务工作;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可以邀请实务工作者一起合作研究,实务工作者也可以邀请理论工作者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从这个意义来看,在行动研究中,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成为行动取向的研究者。
2.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区别
从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涵来看,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在研究目的、研究者的身份和研究与行动的关系上存在着较大区别:
从研究目的来看,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并不是纯粹出于学术兴趣而开展基础性研究,而是为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而开展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务工作。而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发展、扩展知识。
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行动研究并没有把研究者同研究对象严格区分开,即将自己作为研究者,而对方是被研究对象,研究者借助于机械的研究设计去研究丰富的实践生活的方法,而是主张在一定活动场域中所有的行动者(包括传统的“研究者”)及他们之间的互动都是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他们(包括传统的“被研究者”)也都可以成为研究者。这种研究是在所有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进行的,是在他们共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行动研究是局内人以共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自我反省式研究。”
从研究与行动关系上看,行动研究强调“行动”与“研究”的结合,把具体的实务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用研究来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行动研究理论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扩充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了解过程,也是一个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和研究对象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务的理念,不是把研究者和行动者分开,而是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3.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的联系
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划分为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往往容易使人们产生一些误解:一是以为学术研究才是“重要”或“有价值”的研究,而行动研究是“不重要”的或没有“价值”的研究;或者认为只有行动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或“有用”的研究;而学术研究是“抽象的研究”或“无用”的研究。二是以为学术研究从方法上讲是复杂的研究,是精细的、准确的研究;而行动研究是简单的研究,是粗糙的、无计划的研究。三是认为学术研究是理论工作者和那些不善于从事实际工作的思想家所进行的工作;而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和非专业工作者所开展的研究,等等。事实上,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区分是从它们的目的和研究取向来区分的,并不是按照它们的复杂程度和价值进行区分,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科学研究范畴,都需要遵守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各有其特点和局限,如果仅仅关注学术研究,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活动相脱离的局限;而仅仅关注行动研究,也会使研究成果局限于具体的实际情境,难以应用推广到其他实务工作情境和场所,并且久而久之会使行动研究缺乏理论的支撑。因此,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和两种视角,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只有把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更完整体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把研究划分为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还使人造成这样的误解:以为只有理论工作者才能够做学术研究或者只有理论工作者做的才算可望而不可即研究,而实务工作者只能做行动研究或者实务工作者做的研究就是行动研究。事实上,我们倡导实务工作者从事的是行动研究,认可实务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的价值,并不否认和排斥实务工作者以学术探究为目的开展研究,也就是实务工作者也可以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学术成果。同样,理论工作者也可以针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开展研究,也可以采取行动取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务情境开展研究。理论工作者针对具体实务工作开展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论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的理解,而实务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有助于提升实务工作的理论性和实务工作品质。因此,我们主张理论工作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关注具体实务工作,开展一些行动研究;而实务工作在从事行动研究的同时,关注学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弥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互脱离的现象。
三、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结合
如前所述,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杠杆。如果缺乏行动研究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可能处于束之高阁的状态,就不能成为完整的理论;同样,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就可能停留在具体经验层面,研究成果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汇聚,也需要采取多元、多样、多种取向的共同推进,只有把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的工作,在广大实务工作者中展开。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而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正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研究的典范。与资产阶级和其他学者观察和思考问题不一样,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既把社会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同时,也强调研究者的立场和价值取向,通过研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通过科学方式研究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探讨社会的过程中,也形成用科学思维研究人类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思路。他们认为人类社会虽然是由“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各种力量相互影响,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最后起作用的是各种力量的合力,人类社会是一种客观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存在着发展的规律性,他们强调用科学方式来认识世界,并且认为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要求人们科学地对待它。强调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的,因而是科学的,“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第二,主张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性,公然宣称哲学为无产阶级服务。与自然科学研究主张价值中立,研究者尽量避免价值观念的介入不一样,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明确表明研究的价值属性,既然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价值观的问题不可避免,每一种研究都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那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采取最能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明确指出了资产阶级和其他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虚伪性,明确表明研究方法的价值属性。第三,强调实践和行动的作用,通过批判建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强调研究对整个社会的革命性作用,他们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界,突出研究方法的行动取向。研究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改造社会的过程。因而研究者既是一种研究的过程,也是对社会的参与过程,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方法是一种批判建构式的,他们认为辩证法就是一种批判式的方式,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明确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通过批判建构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中包含着新的研究方法的内核,马克思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典范,要实现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方法论观点。
2.倡导科学研究、实务工作与研究者的价值融合
把科学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不仅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哲学,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样式,它要求理论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的关注,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开展行动研究;同样也需要实践工作者在从事具体实际工作的同时,也开展一些科学研究,特别是行动取向的研究,具体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把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科学研究来推动实际工作,来提升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这样的研究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弥合了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鸿沟,促进了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结合。
事实上,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并不是绝然对立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也不存在着天然的鸿沟。行动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行动研究是针对具体实务开展的即时性研究,较重视现实作用和功能,往往容易忽视一些涉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选题,因此行动研究代替不了学术研究,需要学术研究的结合。美国学者格林纳尔(Grinnell)和西格(Siegel)认为,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所用的方法实际上相当类似,从理论上来说,解决实务问题的工作等程序与传统研究过程基本无异。最近20年,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兴起了一股把科学研究、实务工作与研究对象的价值整合起来的思潮,即证据为本的运动。证据为本的思潮首先发源于医学领域,它主张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仅仅从病理出发来进行医疗决策,还要通过从以往治疗的实际病例中寻找有利于疾病治疗的最佳证据来进行医疗决策,根据这种思想,在医学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医学分支学科即循证医学。后来,证据为本的思潮又广泛运用在心理咨询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主张治疗师将科学研究、临床证据和病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机整合,以代替过去治疗师仅仅通过自己经验来进行治疗决策的经验为本的治疗倾向。目前,证据为本的思想已经广泛运用在教育和实务工作领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精细教学。证据为本的思想可以作为把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实务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也通过实务工作的具体决策,使得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证据为本的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实务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工作范式。
3.搭建研究平台,建立研究网络
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的结合,需要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研究对象的共同参与,搭建共同的研究平台,建立研究网络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学科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鸿沟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架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工作的平台。首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的发展作为研究的旨趣,积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实务活动中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务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者也要积极邀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研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共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实务问题。其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联系的网络,如定期举办一些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共同参加的论坛;共同建立一些学术研究网站,创办一些发表行动研究成果的刊物;建立一些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等,密切理论工作与实务工作的联系。其四,营造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学术成果与行动研究成果等相互承认、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高高在上的庙堂、从写在书本上的理论转入现实的日常生活,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才能够走出一条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