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不应忽视语文的学科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应论文,多媒体教学论文,学科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时尚。不少学科通过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到了课堂教学省时、省力、高效,并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但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中,问题突出,最大的误区就是忽略了语文的学科特点,没能看到它和其它一些认知学科的区别,盲目追赶潮流,并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应盲目运用多媒体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特殊性表现在:
首先,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它和其它一些认知学科如数理化、史地生等有着很大的不同,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多端的,语文教学教得再多也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知识点。拿语文和数学两个基础学科比较,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与个性共扬,从而提高语文素质;而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符号组合变化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逻辑理解、图形表象、变化联想等,通过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关系的顿悟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算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数学等认知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推导一些公式、定理,可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往往能使难点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多媒体有时能显示出绝对优势,如用多媒体来演示生物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现象,就使这一难点变得浅显易懂;物理学科中用二维动画演示原子和原子核,可使看不见的核式结构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而语文学科就不是能用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就能解决得了的,也不是用一组画面或几个活动场景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问题的。语言的习得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盲目效仿其他学科,搞认知训练。其次,语文教育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它一方面是语言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进行“汉语”教学。老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味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或对课文词语、段落结构与逻辑关系等作出形象的解释,力图使学生读懂文章,这并不能让学生达到对文学的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的熏陶。这就使课件做死了,成了知识灌输,使语文教育仅停留在“汉语”教学阶段,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失误。一位语文教师曾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谈自己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体会,文章以《狼牙山五壮士》的课件为例,指出,“在进行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情景的讲述时,传统教法只能由教师进行形象描述,动员学生思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崖的,跳崖前他们做了些什么,而利用课件,学生可以目睹五壮士跳崖前的危险境况和跳崖时的动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他们那种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不顾一切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和情感”。笔者不禁产生疑问,这个课件有必要吗?其制作目的无非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其充分感受山崖的陡峭。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文字阅读想象出山崖之险,又何必花大力气去制作课件来展现当时情景呢?反不如让学生去看该内容的现成的电影片来得更容易,况且,如果每讲授一篇课文都来它个类似的“真实再现”,那语文课岂不上成了场景观摩课?再者,学生一味接受这些直观刺激,懒得自己思考,又如何达到对文学的感悟呢?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语文学科引进多媒体,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助于教育,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1、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难怪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静下心来去读几本名著的。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多媒体等传媒难以形容和传达的。我们说电视剧《笑傲江湖》拍得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更精彩,因为金庸小说的魅力尽在语言文字中;今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能脱颖而出,是和作者平时多读《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获得艺术熏陶分不开的。所以说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抽象的议论文字和语言的深层内涵。
2、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有这样一个关于《荷塘月色》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把各种状态的荷花如“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等都一一配图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完全没必要去浏览那些直观的图片。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的不恰当的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了。正如许多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总会给人留下遗憾一样,因为名著中的形象在一千个读者脑海中有一千个形象,而一旦被固定成屏幕上的一个形象,那肯定会失去原著的魅力。
3、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如《绿》一文,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三、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
我们说,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并没有错,多媒体若运用得当,还是对教学有一定帮助的,比如可以加大信息含量、加快教学进度、简化板书等。但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多媒体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只起辅助作用,它自身并不能解决教育难题,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不照样培养出了许多文学大家吗?所以只有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探讨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不能像数理化教学那样用图像和画面来固定,搞认知训练,忽略语文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更不能仅停留在媒体本身的优化组合上,而不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使之与现代教学观念和方法脱节,这无疑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悲哀。我们只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多媒体,不一窝蜂地赶潮流,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