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模式与绿色经济发展_绿色经济论文

西部大开发模式与绿色经济发展_绿色经济论文

西部开发模式与发展绿色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开发论文,模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中西部经济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但西部的开发与发展模式决不能走工业化的传统老路,而应当突出西部的特色,以绿色经济为突破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其重要的选择。

1 绿色经济与西部的发展潜力

绿色经济及其兴起。绿色就是无污染、无公害、环境友善和环境保护,是生命、健康和活力的象征。狭义上的绿色经济,主要是指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是既没有受到污染,又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如不施用化肥、农药种植的水果、蔬菜,不含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洗衣粉,能够自行降解而安全回归大自然的塑料制品,用不含氯氟烃物资作制冷剂的冷藏柜,既节省燃料又极易拆卸、回收、再利用的汽车,完全用木、石、土等天然材料建造的住宅等。广义上的绿色经济,是指在产品生产、消费、交换(运输)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任何危害,或对天然物质的直接利用而又无损于生态环境(如生态旅游)等。因此,其不仅包括产品是绿色的,而且还包括整个产品的生产、消费、利用和服务等环节和过程。

研究表明,94%的美国人将努力去购买他们认为正在对环境进行帮助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而89%的人将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些产品。1990年的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考虑环境污染因素,英国的购物者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绿色消费在世界许多国家正在蓬勃兴起,保护环境、崇尚自然已经作为人们生活的时尚。如今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从回归自然到生态旅游,无不倾注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美国《企业与环境》一书的作者乔格·温特认为“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近几年来深受生态环境破坏危害(洪水侵袭、沙尘暴、荒漠化)的我国的消费者,正表现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品日益浓厚的兴趣。绿色产品的市场在全球、在我国已经呈现出无限的商机,而我国的西部恰恰又具备发展绿色经济的得天独厚的天然的自然条件。

西部的基础与潜力。西部有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具特异性的环境资源,那里地域幅员广袤,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540万平方公里),有着按照经度与纬度划分的不同的地理气候带,有着以山脉和丘陵为主体的地形地貌,以及由每个山谷形成的类型繁多的地理—气候—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谷。天然、纯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多样化的土壤,特异而丰富的野生植物和动物,丰富的地下矿藏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和最丰富的资本。西部的开发应优先充分依靠其最具备比较优势的生态资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诸如生态农业经济、生态旅游、生物谷经济、荒漠经济、绿洲经济、草原经济等等。通过这样产生的每一种经济都将是绿色的,它既不会伤害环境,还会通过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性使用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西部光、热、水、土资源别具一格,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农作物产品繁多。西南地区拥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常年生长着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柴胶等南亚热带和热带特有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如云南在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四大自然资源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其中生物资源种类约占全国一半,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密集区,旅游资源更具天然特色,最有希望开发成以新兴生物制药、色素工业、香料工业、花卉产业、生态旅游业等为主体的“中国生物谷经济园区”。西北的汉中盆地、关中平原、宁夏平原、陕甘黄土高原、青海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及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边缘绿洲等地,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地区。如新疆的“一黑一白”已闻名于世,优质的棉花连年丰收,根据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而开发的番茄、枸杞、红花等“红色系列”也初露头角。

西北干旱地区生产的红花、番茄、枸杞、红辣椒、苹果、葡萄、哈密瓜、香梨、羊毛、虫草,西南地区生产的各种花卉、药用植物、烤烟、油菜籽、桑蚕、猕猴桃等产品都是西部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条件。但是,作为西部绿色经济的这些充沛的资源潜力,没能很好地挖掘和有效的发挥,既缺乏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深加工和转化,并构建相应的产业和产业链,更缺乏具有长远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工业、农业与服务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导致产业、产品结构的初级化、低层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力脆弱。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市场上多数初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我国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国家计委1998年12月对21种初级产品价格的调查表明,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普遍下跌,原糖、棉花、玉米和镍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30%,黄金、原糖、小麦、玉米、大豆、镍、铜、铅等价格跌至多年来的最低点。这些无疑对西部资源型经济构成了巨大压力,西部开发只能因压而飞,别无选择。

自然旅游资源更是西部的一大特色。古老的丝绸之路自不必说,从西北的帕米尔高原,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到秦岭山脉,其间有天山、祁连山、贺兰山等,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还有河西走廊、关中等沿河小型平原。西南的云、贵、广西则多属喀斯特地貌,有壮观的雪峰云海瀑布、神奇梦幻般的熔岩风光,有茂密的森林植被,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还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这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就是这样的独特的天然优势在西部的不少地方却不能发挥正常的积极的作用。滇池被污染,黄果树风景区环境日趋恶化(文汇报,2000.7.28.⑧),如此等等不能不让人们产生疑问,西部的开发和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2 西部开发与发展的政策选择

西部的大开发,对西部的任何地区、任何企业、乃至任何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关键是看谁能把握住机会,适应市场竞争,创造出价值。

转变观念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西部现在最缺乏的仍然是市场观、竞争观、创新观、持续发展观。市场要靠发现,更要靠人们去争取、去竞争,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等、靠、要,竞争会给参与者以压力和动力,逼迫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去不断进行制度、管理、技术、市场等创新。绿色经济将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形式,它不仅要求人们具有市场观、竞争观和创新观,还驱使人们要有持续的发展观,去正确的面对现在的开发和将来的永续发展。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的绿色化 西部的传统产业因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而物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由此导致其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竞争力很弱。对此,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与外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东部的企业等进行合资、合作、独资,以市场化的资本经营、股权转让等形式引进高新技术,即以西部的资源、股权、市场等换取外界的资金和技术,改造西部的传统产业,推进清洁生产,从而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调整并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将绿色引进企业,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需要,提升自己的基于环境的竞争力。节能、降耗、无污染、循环利用,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值得借鉴。新日本制铁在所有阶段都进行细致的环境管理,东京电力的环境报告书已进入世界前10位,户田建设推进废弃聚乙烯的再利用,日本制纸的“零排放运动”获得了成功。

开发新型无污染的绿色产业,进行比较优势的转换,培育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论证,将西部的农牧业、旅游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与相关产业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工、协作,加强它们的深度、精度开发,增加其科技含量,形成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产业链,如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和运输等,实现绿色质量认证和绿色标志,逐步树立起西部的绿色经济的品牌,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这样既能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的差距,又能充分体现西部的经济特色。西部的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极为丰富,采用相应的高新技术,加以开发和利用,实现西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可以减轻因矿产、能源、森林资源的滥采、滥挖、滥砍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西部的一些地区、行业在生态农业方面已走在了前面。广西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宁夏的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西藏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的大力推广应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部的自然旅游资源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它的开发、利用都要以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前提。否则,旅游业将难以成为西部的支柱产业。

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鼓励知识产权的西部转移和合作研究、开发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型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产业都需要技术,完成由西部的独立自主开发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知识产权,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通过知识产权的加入和形成,带动资金的流入,挖掘西部绿色经济的潜力,实现西部的开发是治本之举。

标签:;  ;  ;  ;  ;  ;  

西部大开发模式与绿色经济发展_绿色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