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溪美新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后,活动区游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活动,受到大家的推崇和重视、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为幼儿投放了大量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积极互动获得良好的发展。纵观教师在活动区中所投放的材料,不外乎只有封闭式和开放式投放两种形式,而低结构材料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更有利于幼儿根据游戏意愿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提供给幼儿更多成长的机会,因此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可。
大班孩子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更多的是通过师生共同搜集的低结构或者废旧材料,其中盒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通过引导他们搭配和随意组合,体现出盒子的主体性和可变性。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性体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盒子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偏好,我们应充分把握幼儿的发展特点,不同侧重地投放盒类材料。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他们具有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即常常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等。
针对幼儿期的这一特殊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对小年龄段的幼儿投放活动区材料时赋予了材料灵动的“生命”,意在营造一种鲜活的“生命情境”,引发幼儿在富有情感色彩的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角色游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游戏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类型的盒子都提供出来,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盒子,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而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的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的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够用语言和思维来调节游戏。他们的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处于主题游戏和合作、组合的游戏水平。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制作不同种类的盒子。
盒子投放在多样性基础上,还要更加侧重材料的组合投放,让多种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拓展运用材料的多种可能,丰富创造性表达。
二、盒子应激发幼儿创造性
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放在活动室的“材料区”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己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链接,鼓励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碰撞出创意表现的火花,是老师们在材料投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以往,老师们在投放一种新材料时往往会向孩子介绍材料的玩法,在《指南》理念的引领下,先了解幼儿的己有经验,查找发现幼儿学习探究方面存在的经验不足之处,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累积相关经验,同时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和表现。
盒子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兴趣,对盒子进行随意组合,如此,我们便能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机会和平台,满足幼儿探索世界万物的天性。比如孩子们如果对船特别的感兴趣,于是就有了制作船的计划,孩子们可以选取不同大小的盒子,自己拼接出来一艘船,在制作船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提出制作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提出制作船桨,如何制造出这些,将会因人而异,这就会使幼儿自主产生了一系列的创造性行为,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幼儿探索世界万物的天性。
三、盒子应促进沟通合作
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不是简单机械的“被合作”发展过程,而是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基于自己与人相处的喜好,自主地寻找喜欢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幼儿搭建适合的平台。如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将彩色纸盒变成了好玩的游戏—龙舟,游戏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游戏角色,可没玩一会孩子们就开始争吵起来,“你们犯规了,不行要重新比”接着,有小朋友会提出:“我们可以增加裁判,让裁判来决定输赢”游戏又重新开始了,裁判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会不停的提醒队员们注意游戏规则,如“船桨拿错啦”“船歪啦”“划船的动作不够整齐”经过几次的提醒后,赛手们都变得自觉了,开始注意自己动作,是否犯规,接着就有很多孩子开始想当裁判。
因为材料简单,结构多元,没有固定的游戏玩法,就需要孩子们主动协商,定出规则,不断加深游戏,长此以往,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就逐步增强了。
四、盒子应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动力,只有保护和利用好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追随他们的兴趣,并巧妙地加以引导,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游戏、学习和发展、为此,在活动区盒子投放上,我们尽可能地做得到追随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游戏的不断发展和探究需要,及时地对材料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在大班美工区《超级战机》中,起先老师只提供了纸盒、胶水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制飞机,而后孩子们自发地设计起“超级战斗机”,可是现有的材料不能很好地表现战斗机的轮子、机翼和机头,为此老师就引导幼儿共同回忆:“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机头、机翼和轮子?”于是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收集下,制作“超级战机”的材料更加丰富了,有纽扣、小瓶盖、牙签、塑料片、小卡片、小光盘,在这些材料的支持下,孩子们对“超级战机”进行不断改造和升级,使之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将盒子作为入门工具,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多种玩具,可以让盒子不断发挥出自己的魅力。
玩是幼儿的天性,材料又是支撑幼儿玩的基础,盒子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区域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与其他低结构材料互动中尽情享受”快乐玩、主动学”的乐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指出:游戏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它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它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力。让我们像儿童一样,再次享受“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教益,为幼儿创设游戏需要的适宜性材料,让孩子有意义的度过每一个游戏时光。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杨淑恋.浅谈如何在低结构材料区域采取支持策略,西藏教育,2016.
3.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张诗怡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幼儿论文; 材料论文; 游戏论文; 盒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兴趣论文; 他们的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