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_陈绪锋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_陈绪锋

湖北省郧阳区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 十堰 442500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必要的基础。通过观察和自身动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可见,没有物理实验,很难达到预期的物理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物理中的概念、定律、规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就是通过实验的演示,然后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的。物理实验是物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应加强实验教育,重视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误差,实验中注重科学态度和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实验器材、场地的限制,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偏差,使农村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因素。

一、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兼职的,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关注只在保管仪器、打扫卫生、做做档案层面上。

二、由于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在思想上、行动上不重视物理实验课,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1.认为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还有一部分教师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只是将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在黑板上讲实验,这一方向偏离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而且扼制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有部分教师认为物理实验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是重要的,实验本身并不重要,只要学生将实验原理、步骤、结果能背下来就行,不用费时去验证,并且如果实验误差太大,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怀疑。

3.一些教师认为实验课重要,但由于实验课教学费时、费力,学生组织纪律性差,还会出现仪器损坏或短缺现象,所以多上实验课自找苦吃。即使上实验课也会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中不能及时释疑解难,实验结束后不总结,不进行能力考查和评价。

4.农村中学多数学校实验仪器不完备,数量和质量上与新教材不适应,使得新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无法完成。

三、学生分组实验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有些学校虽然能开一些分组实验课,但实验的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存在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倾向。通常会在实验室中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实验秩序混乱,少数学生动手,多数学生则是旁观,照抄记录。也会看到,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操作,不引导他们独立观察、研究和思考,学生测出数据、算出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了事。这就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未得到培养。

四、物理实验课中有的学生心态异常。

1.有新奇感。农村中学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次数较少,好奇心强,到实验室时对器材乱摆弄,极易造成器材的损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好胜心强。有部分学生虚荣心较强,怕别人认为自己实验能力差,因而观察随意、操作马虎,总想早点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得不到正常的训练和提高。

3.有畏惧感。有部分学生认为实验有危险,特别是电学实验,害怕触电,害怕操作,对实验试题,只要书中操作原理、步骤、结论记住即可,是否动手操作无关紧要。因而实验课上较随意,甚至缺课。

五、学生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差。

1.部分学生只凭好奇心盲目观察,只关心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随自己的兴趣随意观察。部分学生观察肤浅,缺乏完整、准确、清晰的整体印象,不能眼脑并用,对观察的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描述、理解和解释。

2.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如使用安培表、伏特表、欧姆表前不知调零,也有的不会调零;不能明确仪表的测量范围,因而不会选择仪表合适的量程去进行测量;没有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不会接入电路;不会根据量程进行正确读数等。

3.部分学生在实验时,器材布局不合理,从而影响了操作和观察。

4.实验素养较差。部分学生在实验室中既不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实验完成后也没有整理桌面、仪器的习惯。

以上是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部分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和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心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实验课教学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人员配制、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查力度上抓起。

(1)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并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并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更新实验教学观念。依照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3)改变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加大考查力度。近几年来,各地对物理学科的检测不仅有书面考试,还进行了实验操作的考查。例如:每年中考物理操作考查都进行,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并不如人意:①实际操作的成绩并不计入中考总分,学生、老师、并不太重视。②操作流程有待规范。物理实验考查基本上由各地区、各学校自行组织,各学校的物理老师自己监考,教育主管部门巡查,考试成绩的虚实有待进一步的论证。③考题往往是事先公布,即使平时不做实验,到考查之前加强训练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

(5)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因而,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地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6)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物理教学中注意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对学生的操作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论文作者:陈绪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_陈绪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