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2000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农村论文,情况论文,年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采取各项措施,努力完成1999年农村经济计划目标。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1999年,各级政府狠抓了粮食结构调整,压缩南方早籼稻、东北春小麦、南方红麦等市场销路不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优质稻、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84亿亩,比上年减少约1500万亩。 其中小麦面积4.35亿亩,比上年减少约1000万亩;稻谷4.69 亿亩,增加160万亩;玉米3.8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虽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吨,仍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份。
——棉花、糖料和烤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油料、果菜面积扩大。棉花播种面积近5600万亩,比上年减少了约900万亩,是6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新疆棉田面积基本稳定,黄河流域棉区减少约100多万亩, 长江流域棉区调减面积约700万亩。预计产量约390万吨。糖料种植面积约2500多万亩,比上年减少约400万亩。预计产量8600万吨, 比上年减少约1000万吨。
油料总播种面积约2.05亿亩,比上年增加1100多万亩。其中夏收油菜籽面积近96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0万亩, “双低”油菜籽种植面积超过3500万亩。预计油菜籽总产量约930万吨,比去年增产140万吨。北方花生产区因旱略有减产。预计油料总产量240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加150多万吨。
蔬菜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500万亩,预计产量4亿吨,比上年增加50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名优水果比重增加,预计产量5900万吨,比上年增长10%。
——养殖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999年上半年,畜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生猪价格6月份开始小幅回升, 但养猪仍将处于亏本或接近保本状态。预计1999年肉类总产量将达5850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禽蛋产量2200万吨,奶类产量800万吨。水产品生产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可达4000万吨,比去年增加100万吨。
——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出口生产有所回升。1999年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特点:一是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二是出口生产逐月回升。预计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可达2.53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和10%;出口交货值7200亿元,比去年增长5.1%;从业人员1.23亿人,比上年减少200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接近去年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左右。
但是,由于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种植业结构调整趋同。各级政府对结构调整缺乏引导,农民对农产品市场茫然,种什么、种多少心中无底,大多按国家制定的保护价的品种、范围作为种植意向。主产区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调减早籼稻、棉花、烤烟三个作物,扩大蔬菜、瓜果种植面积。长江流域纷纷调减早稻和棉花,扩种油菜;东北地区玉米面积未能减少,大豆面积继续下滑。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尚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价格下跌。
2.农产品价格普遍处于低位,农民增收难度大。1996年以来,农产品生产连续丰收,价格不断下跌,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品种之多,价格之低,库存压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1999年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上半年,小麦、玉米、稻谷三大品种的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综合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5.5%,综合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了9.5%。三种粮食的综合平均集市价格同比下降了11.3%,批发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下降了11.4%。棉花销售价格自1998年4月20 日国家放开棉花供应价格后,就一直下跌,目前新疆销往内地的棉花价格比上年底约下降24%,内地棉花销价下降17%。主产区标准级皮棉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仅398元,同比下降了36%。加上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吸纳农村劳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难以从二、三产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
3.农村基层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由于近几年实行政企分开,乡镇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以及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权限上收,一些乡镇政府失去了调控手段和经济利益,光靠财政收入和乡统筹难以支付乡政府的日常开支,中西部省区县乡两级财政普遍出现赤字,一些乡镇财政赤字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县乡两级拖欠干部工资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00年农村经济发展预测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九五”计划的前四年,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由供给不足到基本平衡有余,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此“九五”时期可以称之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但农产品的丰富只能代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就农业生产而言,我国现在面临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远比前些年单纯提高产量要艰难得多。一是农业转型中,政府行政干预因素下降,市场因素上升。在农产品短缺时,国家主要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刺激生产。我国农民收入中近60%的收入来自种植业,提价对增产的效益十分明显。现在农产品充足,以质论价,以市场定价,价格杠杆不在国家而在市场,因此,农民增收由靠国家提价转为靠市场信息引导,实际上是凭农民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和分析。二是农业生产由依靠物质投入转为依靠科技支撑。过去提高农产品产量主要是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即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增加农用生产资料。经过国家长时期的物质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亿吨,国家投入逐年减少。 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储备是否充足。三是我国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国内农产品的在质量、价格、外观等方面均无竞争优势,个别产品生产将面临着萎缩。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纵观1999年农村经济形势,20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得不到改观
据了解,尽管各地加大调整结构的力度,主要农产品面积有所下降,但预测产量均居高位。这表明,一方面调整结构没有新举措,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未见大回升,因此库存压力大,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专家分析,虽然中央制定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2000年价格总水平可能停止下滑。但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增长和市场回升的因素,农产品也受其影响,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好转。
(二)农业投入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是国家新增农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点由前几年的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向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如江河防洪、生态、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新增农业投资占新增农林水投资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1998年国家增发的1000亿元债券,其中350 亿元用于农林水利及生态工程建设,其中种子工程、动植物防疫体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亿元,占总量的2%,占农口总量的5.7%;今年增发600债券,农业项目7.5亿元,不足总量的1.2%。二是地方投入下降。 由于近几年增发国债,要求地方资金按中央项目配套,农业债券投资比例小,地方资金也相应减少。三是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农户生产性投入明显下降。而当前结构调整、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需要的农业良种、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技术储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科研方面的落后,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难应付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严峻形势。
(三)农民负担有增无减,增收缺乏新来源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是增加产量,二是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近两年由于国家未出台提价政策,养殖、林果业盲目发展,市场疲软,农民收益递减,加上宏观经济形势趋紧,非农收入减少,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来源,已出现增幅回落。但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税金、提留统筹费、社会负担及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各项费用却在逐年增长。成倍虚报农民收入,多收提留统筹费;巧立名目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运用司法手段收费,强迫农民借款、贷款交税费、集资,集体举债,向农民转嫁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
根据农业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2000年农村经济主要目标预测如下:
1.粮食:按照近两年粮食生产情况,尽管有一些灾害发生,粮食产量都接近5亿吨,说明目前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上了一个台阶。 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94公斤,库存已达2.3亿吨,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由于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各地在调整结构中,仍注意保持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播种面积虽有减少,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预测播种面积16.5亿亩,产量4.9亿吨。
2.棉花:1999年度棉花形势仍是供大于求,目前棉花库存275 万吨,加上今年产量,全社会棉花总资源为660万吨。而同期棉花需求量380万吨,其中:纺纱用棉350万吨。根据棉花供求情况,各地将进一步压缩棉花生产,预测棉花种植面积5000万亩,产量为320万吨,比1999年预计有所减少。
3.油料:由于1999年油料增幅较大,预测2000油料生产仍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产量在2600万吨。
4.糖料:目前食糖积压严重,主产区压缩种植面积,预测产量8600万吨,与1999年预计持平。
5.肉类:总产量6000万吨,预计比1999年增长2.2%。 随着中央各项启动市场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到位,2000年肉类消费将会平稳增长。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市场打不开。经过近一二年肉价的大起大落,养猪农户市场意识增强,不会再盲目扩大养猪规模。
6.水产品: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档次。产量4100万吨,比1999年预计增加100万吨,增长2.5%。
7.水果:继续淘汰劣质果园,水果面积继续扩大, 预测产量增长5%。
乡镇企业增加值2.88万亿元,比1999年预计增长14%。从业人员稳定在1999年1.23亿人的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
有关政策建议
为保证实现20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要在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前提下,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分区域、分行业、分品种研究制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规划,提出具体意见,实行分类指导,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引向深入。要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发布淘汰劣质品种重点推广优质品种的名录,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要搞好农产品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为基层和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信息服务。要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建设,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益联结机制以及示范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2000年粮食生产的调整重点是:继续调减南方早籼稻、小麦及北方春小麦种植面积;东北玉米生产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有所调减;扩大市场适销对路、相对紧缺的优质小麦、大豆和优质水稻生产,建立高效的农业种植结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自行调减粮食定购任务。
压缩棉花种植面积,新疆棉花生产的重点应放在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扩大出口上。长江中下游高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面积要进一步压缩,对非主产区的棉花面积要严格控制。
畜牧业生产要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转向以品种、质量、精深加工产品为主,大力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认真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
做好农产品收购和流通工作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要加强对主产区粮食价格工作的指导,协助各地做好毗邻地区间粮食价格的协调衔接。各省政府要积极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工作。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快制定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尽快出台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改变目前农产品收购重外在质量、轻内在品质的现状。在兼顾国家、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力争在2000年春季,出台小麦、优质小麦、稻谷、优质稻谷、玉米和优质玉米的收购质量标准,实现粮食按质论价和优质优价,促进粮食结构调整。要鼓励加工等用粮企业与农民签订优质品种生产和收购合同,推动优质品种的产业化经营。
加强对棉花收购价格的指导,适时发布棉花指导性价格,促使农民缩减棉花播种面积,促进总量平衡,增强国产棉花的竞争力。逐步建立糖料、蚕茧等经济作物收购价格与产品市场价格联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价格机制。
鲜活农副产品流通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各地要积极帮助和组织农民开拓农副产品销售市场。要坚决取消各种非法关卡和收费,为农民和各种运销组织提供方便和服务。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首次出现减少的趋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一是推动乡镇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技术含量、市场潜力较大、立足当地资源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拉动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二是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可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开辟工业小区,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市场。三是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东部乡镇企业到西部创业,引导东部乡镇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中西部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加快中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竞争力
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因而普及、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极为很重要。要继续抓好模式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棉铃虫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家畜禽优化饲养、秸杆还田、海淡水高效养殖等关键性的适用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扩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配方施肥和地膜覆盖面积。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在优化农作物品质上下工夫。要继续搞好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加快品种更换,推广应用适用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办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起示范作用。
(五)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国家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除继续对江河堤防、移民建镇、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湖)等项目倾斜外,应增加配合农业结构调整的农业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业科研教育等项目投资。特别要扶持代表农业技术发展方向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级地方政府也要集中投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引导农民进行生产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