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10论文_李起

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淮安医院 李起 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对10 min内心脏骤停脑复苏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10 min内心脏骤停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脑复苏情况,观察组成功率为70%,对照组为55%,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意识恢复时间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10 min内心脏骤停,脑复苏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纳洛酮;心脏骤停;脑复苏

心脏骤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存在较显著的影响,若诊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遗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纳洛酮,是一种β-内啡肽拮抗剂,具有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效应的作用,经多种途径,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对脑复苏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以40例10 min内心脏骤停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方式治疗,旨在研究纳洛酮对10 min内心脏骤停脑复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10 min内心脏骤停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1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为23-79岁,平均(48.5±10.83)岁。观察组,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为21-84岁,平均(49.2±10.0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并无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虽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待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PR术,胸外按压,马上行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气管内给0.5-1mg肾上腺素,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与此同时,静推1mg肾上腺素,间隔3-5min,重复1次,心电显示室颤患者,尽早给予电除颤,第1次,用200J,无效者,第2次,用300J除颤,再无效,第3次,用360J除颤。另外,根据患者血压变化状况,适量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改善血压水平,CPR后,冰袋放于头部,予以降温处理,且应用血浆、白蛋白或甘露醇脱水疗法,进行脑复苏治疗。

(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58)治疗,早期,在20ml生理盐水中添加2.0mg纳洛酮,予以静推治疗,以30min为间隔时间,重复使用。或者,添加2.0mg纳洛酮至100ml生理盐水中,予以静脉滴注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脑复苏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其中,脑复苏成功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经进一步救治,康复出院,心、肺、脑功能基本上恢复至发病前。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脑复苏情况

观察组,14例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14/20),对照组,11例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55%(11/20),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8)。

2.2意识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意识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更短,组间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及心音均消失,重要器官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下,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3],明确指出造成心脏骤停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缺O2;(2)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他的电解质异常;(3)肺栓塞;(4)低血容量;(5)低血糖/高血糖;(6)冠状血管栓塞;(7)心包填塞;(8)低温/体温过高;(9)药物;(10)气胸、哮喘。

临床上,一般可将心脏骤停分为4个阶段,即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死亡期[4]。近些年,在各方面原因的共同干扰下,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医师与患者十分关注该病诊治方法的研究。

以往,对于10 min内心脏骤停,多予以常规抢救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临床症状,抢救患者生命,但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脑复苏效果不显著。本次研究中,以40例10 min内心脏骤停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纳洛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复苏成功率为70%(14/20),显著比对照组的55%(11/20)高(P<0.05)。

纳洛酮,属于特异性类阿片拮抗剂,一般情况下,口服无效,注射给药,起效速度快。关于纳洛酮治疗10 min内心脏骤停的作用机制,如下所示:(1)纳洛酮,通过抑制β-内啡肽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强化内脏神经放电,增加释放儿茶酚胺,更好发挥外源性肾上腺素的作用,促使患者脑复苏。与此同时,纳洛酮可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缓缓解脑水肿症状,有利于脑复苏成功。(2)纳洛酮,充分发挥非特异的非阿片受体作用,提高复苏成功率。同时,纳洛酮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稳定肝溶酶体膜,控制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实现对花生四烯酶代谢的抑制,控制血栓素A2及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另外,纳洛酮具有恢复膜泵Na+-K+-ATP酶功能的作用,促使离子运转恢复正常,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现象,减少细胞死亡[5]。本次研究,观察组意识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10 min内心脏骤停,纳洛酮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琳琳,李国福,臧彬等.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22-524.

[2]曾宇,麦泉云,欧阳后华等.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11):145-146.

[3]王丹丹.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作用的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165-166.

[4]张叶,徐卫明,金叶等.纳洛酮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氧化应激反应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0):1862-1865.

[5]温宇明,伍国强.纳洛酮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用抢救心脏骤停的脑复苏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95-196.

论文作者:李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纳洛酮对10论文_李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