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李春霞
摘要:近年来中专学校的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加上学生对语文课有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如何提升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尽快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呆滞的尴尬局面困扰中走出来。我以为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语文作为纯基础性课程的认知,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和“应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性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大力扶持。现阶段大多数中专院校都实行免试入学。学生来源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未能考上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还有一些参加过工作,又走进校园的往届中学毕业生。更有甚者连初中都没毕业。所以学生不论思想还是文化素质,或多或少有所欠缺。中专院校又往往带有职业特色,比如说笔者所就职的卫生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就是掌握一技之长,以图日后谋生。因而中专教育并不再等同于高中的全面发展。虽然语文作为一种基础学科,一直都是各类中专院校的必修课程。可是现在中专语文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程依然存在,大多如同虚设。
我们普遍认同,若想提高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决定着学习的成败。若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下面笔者就此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从教师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不足之 处望大家斧正:1、学会鼓励、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现在的中专学生大多缺少学习动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外加上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和现状,教师就要激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起信心,从而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肯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备课不应局限于教案,让语文课成为人文课在新的语文教学的历史时期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不再停留于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语文课文的覆盖面广泛,涉及多方面知识。因此学生更想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了解包括人文历史地理等更多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逐年提高。教师也不能再走过去的“读课文——分析课文——总结课文”的老三步。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正处于逐渐向人文教学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在备课的时候,把相关的人文知识加进去。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增长了学生的见闻,从而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使课文形象,课堂生动多媒体教 学实现 了教学上的 一大飞 跃。从过去 的“三 尺讲台,一只粉笔”的死板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表达和传递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研究表明,感官上的认知要比硬性的强化记忆更深刻,更持久。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察分析,结果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究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都持审视、怀疑的态度,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大胆假设猜想,树立“怀疑——批判——修正——创新”的思维理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
5、调控课堂气氛,让课堂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中变化教学方法和方式,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 组合、变换各种方法(如讲解、提问、范读等),还要灵活而机巧地变换各种教与学的个别活动方式(如讨论、表演、说唱等)。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灵巧地变换教学节奏,使学生不会感到心理疲乏或枯燥,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1]章斌成:多媒体教学体会.计算机教育报[N].2002年第2期6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黄济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李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学生论文; 中专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