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医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CCDC3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CDC34、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DC34在胃癌组织标本中呈现明显高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低表达抗体的标本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表达抗体及MVD分别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进一步绘制生存曲线发现,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差。结论:CCDC34在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呈显著高表达,且高表达患者预后差,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关键词】胃癌;CCDC34;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198-02
卷曲螺旋结构域结构基因或其表观遗传的改变与许多恶性肿瘤有关,特别是在转移侵袭性较高的肿瘤中多发现其表达异常。近年多项研究表明,CCDC家族分子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转移表型的获得有着直接的联系[1-3]。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中CCDC34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普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标本80例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其中:男6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4±8.2岁,病理类型均为腺癌。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所有标本用4%甲醛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4um,贴附于预先用1%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65℃烤片1h,采用SP法按常规步骤进行检测,兔抗人CCDC34多克隆抗体滴度为1:50,鼠抗人CD31多克隆抗体滴度为1:100,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
1.3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标准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细胞核和/或细胞质内出现特异性片状或颗粒状棕黄色着色为阳性细胞。观测10个高倍视野,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阴性:无棕黄色染色或阳性细胞百分率<10%;阳性:阳性细胞百分率10%~50%;强阳性:阳性细胞百分率>50%。
1.4 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整张切片,在肿瘤浸润区确定微血管最密集的3个视野,然后在高倍镜下计数视野范围内阳性染色的微血管。取3个视野计数结果的均数为该切片的MVD。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CCDC34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CDC34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如图1所示,80例胃癌组织中CCDC34的阳性表达率为80.0%,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中28例呈高表达,36例呈低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与正常胃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尽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更差。胃癌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基因改变的过程,其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基础是肿瘤内血管的支持。因此,在胃癌中深入开展有关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及开发新的有潜在价值的靶点及药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CDC34表达的阳性率为80%,而在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并不表达。肿瘤分化程度越差,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更高;同时,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CDC34的高表达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生存分析发现,与低表达的胃癌患者相比,高表达者总生存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CCDC34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促癌基因的角色,强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另外,我们还发现,胃癌组织中CCDC34高表达与CD31标记的MVD呈显著正相关,在胃癌中强阳性表达的患者往往提示肿瘤分化差、病期晚、预后差以及较高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因此,CCDC34在胃癌中可能作为新型血管生长因子促进其肿瘤血管的生成。
综上所述,CCDC34可能成为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探索,将其发展并投入到临床。
【参考文献】
[1]黄晶,肖琳,巩小婷.新分子CCDC134的功能研究[D].第十届国际免疫学学术会议,2008.
[2] Kobayashi S.Identification of a new secretory factor, CCDC3,in adip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39:29-35.
[3]张秋杰.胃癌组织中CDX2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
[4]钟佳伶.CCDC134、UCHL1基因与胃肠癌转移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论文作者:赵亚军1,2,蔡善保1,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胃癌论文; 阳性论文; 肿瘤论文; 微血管论文; 组织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