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_农民论文

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_农民论文

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经济论文,突破口论文,第二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制度和政策,有两大失误,一是搞公社化,吃大锅饭;二是恢复中国的户口制搞城乡隔绝,不准农民进城就业转化。1978年以来,砍掉了前者,保留了后者。前者是在不改变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把核算单位从人民公社三级集体下放到农户核算的实行家庭分包制,农村经济因规模小,便于监督而有效率的潜能释放完之后,因规模小而影响规模效益的问题又日益明显。后者致使土地集中和劳动力转移相当困难,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户均农地规模越来越小。农村经济效益下降和农业递减规律发生作用,面临非改革产权制度就不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局面,而产权制度改革,又面临着户口制度的阻障。因此,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选择是第二步农村经济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的成效及其缺陷

1978年开始,我国在结束文革内乱和制止洋跃进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广大农村普遍推广农业生产的责任制,从划分作业组到分包到户,使经营方式朝逐步符合农村社会生产的方向发展,解散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制度。使农村农业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效益,而且农民获得休养生息:并且腾出了大量剩余时间和剩余劳动力,投入农村其他多种经营和乡镇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改革成效。

1、改变了经营方式克服了平均主义,以家庭承包制取代了集体共耕制。使农业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家庭承包制是权与利集中在家庭为单元的经营单位里,由于家庭承包制具有内约束机制,免除了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因此,农户虽然规模小,却便于监督和克服平均主义,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农民劳动者获得休养生息。家庭承包制权与利集中在家庭,农户有生产收益分配的自主权,不再穷于应酬集体和上级政府机关的终年累月的催耕、催种和催收、催交,农户有了生产自主权,也有了休养生息的自主权。过去农民没有假期,连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劳劳碌碌在集体共耕的田里,完全没有自由休息的权利。如今过假期、周末也成为农民的休息权利了,农民一年只有几个月的农作时间,其他均为闲暇时间。

3、节约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人民公社化的集体共耕经营方式,由于平均主义泛滥,人们普遍积极性低,虽然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出勤,终年累月的劳作,但效率并不高,大量占用劳动时间,大量的浪费劳动力。承包到户,农户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过去12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节约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力。这样,大量的剩余时间和剩余劳动力被释放出来。转移到其他种养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使乡镇的经济收入占农业收入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农业收入的几倍到几十倍。

我国农村经济和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农户经营规模也显示了它的局限性。首先,农户规模越来越小,使商品率无法提高,机械化无法派用,手工操作自给为主的传统农业特征超稳定地存在着。我国在1983年分包到户前,是1.8亿农户,经过十年后现达到2.8亿户,户均耕地由8.4亩降为7.5亩,95年超3亿户户均仅有5亩人均1亩。随着时间推移,小农户进一步增加,户均人均占有土地进一步递降。农户因经营方式改变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已被规模日益变小所产生的负作用所抵消;种田无利,种田亏本,已成为农民无法抗拒的普遍现象。其次,农地产权界限不清,农户无产权,农地不能买卖、转让、抵押等,农地资源不能实行优化调整和实现适度规模。承包制后虽然农民有自主权,权、责、利到户,但这个权是没有法律规范的,因而也没有法律保障。如农户的农地使用权在使用期内可以进行买卖、转让与抵押使农地产权流转起来,农民没有明确的这个权,使用权是残缺的。如收益权,农民对自己的农产品无权确定价格和卖给谁,卖多少,这都由政府行政控制;压价征购农产品,甚至打白条违背平等交换的商业规范,这证明农户的收益权也是残缺的。

由于存在这两方面的局限性,农户经济收益和农村经济收入相对城镇呈递减趋势。1985农村人均收入397.6元,户均1988元,城市人均收入685元,户均收入3425元,农村与城市人均与户均的收入之比是1∶1.7,到1993年农村人均收入921.6元,户均收入4608元,城镇人均收入2337元户均11685元,农村与城市的人均、户均收入之比分别是1∶2.5,城镇收入比农村收入高出1.5倍,比1985年城乡差别扩大了一倍多。农业和农民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农户经营规模日益变小和农地产权残缺互为一体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突出的问题,但改革这个问题,又面临户口制度刚性障碍。

二、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思路评价

当前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的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思路:改革农地所有制关系。把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改为农户家庭私有制;建立土地市场,实行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产权权能的自由流转。通过土地私有化和市场来克服小农经济来推动农地的集中。

第二种思路:建立农村经济的全息市场。克服农村商品市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不活的弊端,健全农村的市场体系。

第三种思路:改革流通体制,克服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配置困难等问题。

第四种思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的功能,发挥小城镇城乡经济纽带作用,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融合为一体化的平面经济网络,实现自给和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过渡。

第五种思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其途径和手段是从种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三个层次进行。

从以上五种思路来看,都分别围绕农地所有制,农产市场和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这几个方面,展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思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然而这五种思路,无论从单个思路和整体思路来看,都抓不住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因而都是浅层的改革。

第一种思路从所有制入手,在我国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带有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观念的问题。因此提出所有制为突破口,反响大,阻力更大。难以通过,其次是在现代产权制度下的产权中重要的是使用权的运用,至于所有制关系是谁所有并不重要,所有制的集体或国家所有并不妨碍使用权的占有和使用。因此,以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既不易接受,又无必要。

第二种思路,以建立农村的市场作为突破口。农村市场当然有待发展成长和完美,但农村市场应该说而且事实上已经出现和建立起来。随着时间推移,行政定价征购、派购现象将逐步减少以至完全消失。但在城乡结构硬化的前提下,完全依靠农村市场健全,也不能走向和实现现代农业。

第三种思路,通过改革流通体制是可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生产素的合理配置,但在农村人地矛盾不解决,城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思路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第四种思路,通过发展小城镇的二三产业,发挥小城镇城乡纽带功能来达到改革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由实现自给半自给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种在维持现行的人地矛盾和城乡结构关系进行的改革思路和经验表明:牺牲效率,扩大城乡反差为代价的改革,其后果与愿望正好相反。

第五种思路,通过农村产业、农业产业和种植业三个层次的全面调整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这种调整,在维持现行的城乡关系前提下,只能是一种利用习惯的行政调整,而这种手段证明于现代农业的实现是没有裨益的。

从这五种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突破口的思路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既农地所有制关系;农村市场;农村、农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触及到第二次改革的内涵,但并没有抓住制约我国当前小农经济超稳的关键问题,由于深层次的实质问题没有抓住和解决,光为上述三方面改革而改革,其效果是甚微的。因而它们作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突破口是不合适的。

三、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是改革户口制度

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是改革户口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1、户口制度改革可以软化和转换超稳定的城乡社会结构。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工业化之所以农村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不能通过向城镇转移而减少和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就是因为户口制的对农村人口的固着。不但人口不能向城市流向和转移,而且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积压浪费,在农村造成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一人可耕的农地面积十人来耕,随时间推移甚至增加到15人至20人来耕种。这种人均耕地日益缩少趋势是与现代农业格格不入且是背道而驰的。由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缩小,自给量比重增加、商品率低,农民收入进一步减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而在不改革户籍制度的情况下,城乡结构,人地矛盾,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拉大,农业收益递减现象等都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只有改革户口制才能转化和转变超稳定的城乡社会结构。为其他改革措施创造和提供现实环境。

2、改革户口制度才能实现适度规模化、商品化和机械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在现行的户口制下,农民户均耕地5.0亩、人耕1.0亩。农业产品80%用于自给,只有20%左右作为法定的粮税,靠用行政手段强制交换,农民人口长期滞留在农村农业不能转换,使农业劳动成本大量增加而农业效益日趋下降。本来1亿农户可耕的农地,户均耕1公顷,却要分散到3亿户,户均降少为0.35公顷。农户规模过小的连锁反映表现在农产品商品率降低、小农户无力积累、增加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因而无法实现机械化农业。既无规模无商品率,又无机械化的发展和提高,那么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永远是美好的梦呓。而要扩大农户种地面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从城乡人口的结构上转型,减少农村的农业人口,解决人地矛盾,而这一切又都要以户口制度的改革为先决条件。

3、改革户口制才能扩大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村商品农业的发展。改革户口制度将使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减轻农村的人口压力的同时又增加农村商品率。而传统的观念却认为城市人口增加会加重农业和农民的负担,其实这是以计划经济思维定势和习惯来思索问题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在遵守市场价值规律作用的前提下,城市人口增加是以农村人口减少为前提的,城市人口增加客观上扩大了城市市场张力和吸纳力。而农村由于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地矛盾缓解,由人多地少变成地多人少,那么,农产品的剩余率作为商品率就会大为增加。这部分是通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长,部分是由于农业人口的大量减少来实现的。农业有足够的剩余就可保证进入城市的人口用在城市的劳动收入交换农产商品。而转移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把承包的份地转让他人实行规模经营。从整个社会农业总量来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因此而减少,而且这些已转移的人口还在城市创造一份社会财富,还高于其从事农业的劳动产值。这样一来,城市人口增加市场容量与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商品率提高的双重效应。

4、改革户口制才能实现城乡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按照国际经验,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差别消失、现代化进程都是伴随人口城市化而实现的,都是以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减少为前提的。这些国家城乡差别的消失,而且农村户均收入高于城市户均收入,城市楼房化,而乡村别墅化,农户生活一般都优于城市居民,即使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城乡差别也大为缩小,如台湾,城乡差别在城乡居民之间已基本拉平,收入最高的台北户均收入与收入量低的山区云林县的户均收入相差也不到一倍。而大陆的农村与城镇,1993年的全国平均的户均收入比为1∶2.5,城市高于农村户均收入近两倍,如果收入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收入低的广东内陆北部山区县的户均相比,至少相差十倍以上,离开户口制度的改革,离开城乡结构的调整,一切改革措施都不能消除城乡差别,城乡隔离的局面。这说明只有坚持提高城市化人口比重,才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正确途径。

四、户口制度改革是农地产权改革的关键和保障

1、现行户口制是农地产权改革的障碍。农地产权改革,一是土地所有制关系的调整,二是土地使用权、占用权、收益权等产权权能的运用方式的调整。克服农地过份分散、零碎的现象,从而使土地相对集中,达到适度的市场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许多农民也知道和理解国家政府这一愿望,但是不管是改革所有关系——变集体所有制为国有制或农户所有制,或者改变使用权的使用制度,如实现使用权买卖、转让、抵押的自由流转配置等都不能不考虑和面临着一个严峻事实:即,农户使用权自由流转之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怎么办?在农村有地可耕,进城镇务工经商,在现行户口制下干几年可以,但不能成为永久居民更不可能改变农民身份,进城务工经商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回到农村来,回来后又无地可耕便无法生存,没有安全感。面对大量无地的饥饿农民便会生出许多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将采取习惯手段,搞土改或调整土地使用权关系,给无土地的农民分土地,返往均田分包制的小农经济发展轨道和模式上来。所以,现行户口制不改变,单纯的农地改革难以奏效。

2、改革农地制度的前提是改革户口制。从我国的历史上看,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和超稳定存在,户口制起了关键作用。它从宏观上固化了整个城乡结构。乡村社区成为一个封闭式超稳定的循环体系。这个乡村社区的小农经济体系内,不论是均田分包还是集体共耕都不能冲破这个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甲壳是异常的坚硬的。要打破小农经济这个封闭体系结构,非打破和解除现行户口制这个甲壳不可。

3、改革户口制将推动农地产权改革。在不触动户口制这个小农经济体系结构的甲壳,将会使上述五种改革思路及其他各种改革思路暗然失色,事倍功半。或者半途而废将重新返转。始终走不出突破传统农业的体系结构。一旦户口制度这个甲壳被打破。城乡结构开始软化,相互渗透融合,传统农业的封闭无序循环体系将彻底解体代之以开放有序循环的新体系的生成。此时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将如鱼得水,如顺水行舟,勇往直前。人们才有可能、有信心、有希望看到以市场适度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家庭农场为标志的企业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普照之光,实现和享受现代农业的理想和美好境界。修修补补,强化原有的体系,留给后人将是更沉重的包袱。在考虑和权衡各种改革思路,反复比较之后,我们认为:我国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唯有以改革户口制为突破口才是科学的。

总之,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能否推进我国实现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选择正确与否是关键。正确的选择将促进和加快农业现代化,选择失当则起着阻碍和延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即使一些改革也起到某些修修补补的作用,但这种修补也只能对传统农业的体系结构起到强化作用,对未来改革增加了包袱和难度。在对各种思想考察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户口制改革是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唯有如此,其他各种相关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达到既定目标。实现我国人民梦寐以求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差别消失,人民生活均富的小康目标。

标签:;  ;  ;  ;  ;  ;  ;  ;  ;  ;  ;  

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