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浪
〔摘要〕生命的律动与进化,是人类发展的本质。教育的原点是生命的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促进人类生命的自觉、丰富与幸福。
〔关键词〕教育生命丰富幸福回溯人类的一切进化行为,都是一种生命的律动,都是一种生命的实践运动。这是人类行为的本质。由此,教育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就是一种人类生命的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着人类生命向着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笔者结合本区域“幸福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从三个方面谈谈课堂的生命与课堂的幸福问题。
1 幸福教育:价值观的锁定把教育与幸福联系起来,始于上个世纪90 年代。进入新世纪,“幸福教育”这个名词频频出现。时至今日,“幸福教育”更是成为部分区、市、县政府认同并确立的区域教育指导思想。在本区,“幸福教育”被表述为“十二五”期间的教育战略目标。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进步。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请注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教育“价值”,而不是教育“目的”。
2 生命自觉:过程中的眼前幸福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关注生命的感受和发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焦点。“新基础教育”认为,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特征首先是促使“生命自觉”。幸福教育,就是从“幸福”的视角在关注生命的自觉与成长。在此,需要探讨幸福教育的特征和生命自觉的运动。
2.1 幸福教育的特征。幸福教育的宗旨在于:不断提升人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和他人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与满足程度。“幸福”是生命体在自觉、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和变化的一种深层次的情绪和道德体验。由此,幸福教育在微观层面具有如下主要特征:眼前性、波动性、积累性。
2.2 生命自觉的运动。幸福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全部。或者说,即使幸福是高等生命的终极追求,但高等生命的自觉、运动、成长、成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幸福所能涵盖的。这里所说的生命自觉、运动,当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而是指心灵、精神、意志、思想、道德、情感等高级要素,因为人作为高等生命,这些要素是必然、必备的。
在此,探讨一下生命运动的特性:层次性、循环性、发散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句话,对于教师来说,不论是幸福感的产生与泯灭,还是生命自觉的运动与堵塞,都发生在眼前。只有做好了眼前的事儿,才能有助于生命的当下自觉,促进幸福教育的眼前实现。
3 生命课堂:整体中的局部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是由许多生命,围绕有生命的内容,在进行一种目的性极强的生命运动。叶澜老师曾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发挥,如何使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运动,有着许多的论述与实践。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3.1 锁定本质目标。目前的课堂教学,其目标设定基本上锁定在学科,落脚在内容,兼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从幸福教育和生命自觉的视野看,所有课堂教学有一个本质的目标,那就是促使生命自觉、成长,使课堂中有更多的生命体愉悦,得到满足和成功。其他学科教学目标或者内容学习目标一起达成的过程,是实现本质目标的过程。忘记或者忽视了这一本质目标,就会只剩下技术性的目标,并最终导致技术性目标达成的损伤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3.2 着眼生命整体。从哲学的视野来说,任何事物都首先是以整体的面貌存在并被人感知的。人是如此,课堂也是如此。但是,任何事物被认知,必然离不开对局部的把握。
也就是说,这是人这种高级生命感知和认知事物的规律。如果我们把课堂视为生命体,其中包含着许多生命的运动,那么,教师就既要关注课堂的整体面貌,更要关注其中各环节、各步骤以及环节、步骤中的人。目前的课堂存在两种不足,一是在关注整体上,常常重视的是具体问题、具体方法,对学生的整体思维关注不够;二是关注个体上,常常面对所有学生提出同层次的问题,缺乏对不同学生群体差异性的适应,更缺乏对真正有问题的学生的耐心与体贴。生命运动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不论是生命课堂的构建,还是生命自觉的实现,其课堂生命的律动,都是整体中的局部与局部中的整体相辅相存的。
3.3 建立网状结构。“新基础教育”在分析目前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时,提出了“点状结构”、“块状结构”和“网状结构”。认为目前多数是“点状结构”和“块状结构”,显得孤立、割裂和分散,倡导要强化“网状结构”。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因为,一个注重、健康、健全、和谐的生命体,必然是一种和谐的“网”,如果“点”不相连,“块”之间倾斜,那教学的细节和环节再精妙,作为整体课堂,作为对学生整体解决学习问题,都是不算成功的。
所以,“网状”,要与生命的生理和思维乃至整个心智结构相吻合,必须让老师们学会即使在“点”和“块”之中,也要建立网状结构。
幸福教育之中的课堂这个生命体,要实现满足和成功,就必须关注眼前细节,让细节在整体之中运动,使课堂中的生命成为符合规律的生命运动。
参考文献1 高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幸福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0(03)2 梁臣凤等.幸福与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2009(06)3 叶澜“.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3)4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_
论文作者:李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生命论文; 幸福论文; 课堂论文; 自觉论文; 都是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目标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