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因素论文,能力论文,结构论文,职高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教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如何贯彻《职教法》?如何搞好职业高中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从业能力?我们提出“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以飨读者。
一、指导思想
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即要解决现代职业教育究竟应以什么为本位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界存在着三种观点:一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和科学性,赞同职高教学普教化,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国际潮流。二是以技能为本位的观点,强调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主张实践技能的培训应越精越好,以满足个人生存的需要。三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观点,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从业能力为本位,全面推进职业高中的素质教育。
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念,并与素质教育思想吻合,且在我校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故成为“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的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素质的概念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素质包含三个层面共六类,即自然、心理、社会文学三个层面和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六类。
能力的心理学概念是:人在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要成功地完成某种复杂活动,单独一种能力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但素质本身并不包含能力,它仅提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具有较明显的外显性。人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具有复杂性,要顺利完成一项活动,必须有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各类素质的集中。因此,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也必然在于完善和提高素质。心理发展学是“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的理论依据。
三、能力结构
从业能力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胜任岗位及岗位群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职后学习和发展能力;三是做一名合格公民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关键能力。从业能力是自然、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六类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组成的综合素质的外显形式。
1.综合职业能力 ①专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及相应的知识。技能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能力;知识则包括文化科学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即认知能力。专业能力还包含认知与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时间意识、工作完成后的卫生意识等。专业能力是从业的核心能力。②身体反应和适应职业环境能力:从事职业所需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对自然及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包括运动素质、反应速度、负荷限度、对自然和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身体反应和适应职业环境能力是从业的基础能力。③社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工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社会能力是从业的必备能力。
2.职后学习和发展能力 ①方法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它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方法能力的深化,还包括分析综合、全局与系统思维、逻辑与抽象思维、决策与迁移能力、目标辨识与定位能力等。它是从业与日后发展的重要能力。②择业能力:择业能力是指了解自己的兴趣、本领与能力,扬长避短地选择适合自己性格与特长和职业;在求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的能力;恰如其分地在招考人员面前显示自己本领及工作态度的能力;掌握信息、捕捉机遇谋职的能力;掌握推荐自己及填写推荐表的技巧;显示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的态度与行为的技巧等。择业能力是从业和日后生存与发展的急需能力。
3.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综合职业能力与职后学习和发展能力以外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做人、办事、生活的基础能力,这种能力对胜任职业和职后学习、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包括①职业理想;②职业道德;③心理品质。
四、结构关系
从业能力像一棵大树。综合职业能力是树干、支干,职后学习和发展能力是树叉、绿叶,干粗叶茂才能根深,关键能力则是整棵树中输送营养的管道,少了它大树就要枯死。三种能力有机结合在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上,和谐地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培养目标树。掌握了从业三种能力,才能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立足,才能经得起激烈竞争的暴风骤雨的锤炼。尽管三种能力从字面上互不关联,然而其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从立体角度去思维,辩证统一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如语文学科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时,勿忘学习方法的教学,应重视语言表达技巧和应用文的教学,使之能适应就业竞争的需要;还要挖掘教材的内涵,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其关键能力。
六类素质与八个三级能力纵横交错,形成一张由48个交叉点组成的网络。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全部建筑在这张网络上,使学科教学这个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这个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全部体现在从业能力网络中。但是,每一门学科在网上的重点是不同的。如数学学科教学中,强调培养思维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学科则强调培养独立操作动手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各科教学都要重视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行为习惯。学校一切活动和学科教学,都要把从业能力作为职业高中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五、实践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1994学年开展《家电专业学科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首次明确提出:“实践性教学研究的宗旨和归宿,最终要落实到职高生从业能力是否有较大的提高。”1996年承担了浙江省“九五”时期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职业高中素质教育研究》,在理论学习与借鉴和总结18年职高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并于1997学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实践。
在教育上,实施德育课程化,把关键能力培养落实到所有的活动和学科教学之中;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十分重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伦理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施爱业、勤业、敬业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课正在形成课程化的系列。1998年德育研讨会上,我校编撰的《班主任个案教育集》、《主题班会活动方案集》和《家长会方案集》受到杭州市教科所专家好评。评比“中策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加特长”,调动了极大多数职高生的进取心,取得了初步成效。运用心理疏导,在解决学生学习动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在教学上,强调学科教学是培养从业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提高从业能力的主阵地;在课程设置上,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适应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如1997学年开始,体育课实施分项教学整体改革,为企事业培养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分子,满足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两年来,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球类项目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在学校运动会上学做裁判,在球赛中自己管理比赛,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学校青年教改小组,根据从业能力三因素制定教学目标,研究创新能力教育与训练途径,探索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参加教改的青年教师指导下,96届关贸班学生施鸿英脱颖而出,她在学习市场调查方法后,利用暑假对“非常可乐”的市场进行抽样调查,撰写报告,发表在《科学24小时》1999年第1期上。 通过上述事例,证明了在能力本位职教观指导下提出的“职高生从业能力三因素结构说”,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