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炫富”,是家庭和睦
洞 见
网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最高赞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
“我们正在研发的自主系统可应用在不同用途的智能汽车上,同时该系统中的机械学习能力还能应用在公司其他产品和服务中。”
看过一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母亲就第一时间关掉。
一开始他还告诉母亲,频繁地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有时候只是离开一小会儿,着实没必要关。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他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他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式,不管你怎么说,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习惯。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有的人就一定要争个对错。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自己也不愉快。
很多人就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到面红耳赤,伤害了父母的同时,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他说,母亲去世早,农村夏天热,让父亲来城里避暑,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就去广场捡瓶子了。
我说:“鲍老师您好!我是西门保安甘相伟,很高兴认识您!感谢您对我的帮助!请问您的课是什么时间?在哪个教室?我很想去听。”
子女应该明白,即使父母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不合时宜、有失体面,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了。
当时,祖父是上海招商局属下船上的木工,20岁出头,正在寻找发展机会。一天,祖父在船上行走,发现甲板上有一封信,四周无人,不知是谁掉下的。他捡起来好奇地拆开看,原来是一封推荐信,内容是介绍一个名叫李广的人到九江给外国人建房子。祖父心里揣度:我姓李,又是广东人,何不去九江看看呢?他决心一下,立即拿着这封信动身前往九江,这次行动改变了祖父命运,他按信上的地址找到联系人,自称李广,顺利地通过试工,承揽下工程活,接着开办了李广记营造厂。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对一些小事太过计较:你想去报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餐厅的油不好;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其实都没有错,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他告诉父亲这样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也玩不来城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最后,老人甩门而出,回了老家。
毫无疑问,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那么,在现代化这个大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涵盖了现代化的全部内涵?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恐怕还很难形成紧密一致的看法,反倒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早已达成共识了,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作为当下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的机制,是我们今天一代中国人无可回避的选择。
想想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你一遍遍地告诉他们隔夜的剩菜最好不要再吃,可他们应声之后接着就把剩菜放入冰箱;你一遍遍强调不要再给孩子买零食,可他们答应之后转身就会带着孙子去超市……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愉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包容和理解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则小故事。一对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妻子问:“明明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生活中,没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家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好的婚姻,三观固然重要,但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问题不剑拔弩张,能心平气和地商量着解决。
家是藏爱的地方。懂得退出家庭的“战场”,绝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人民兵工是我们党领导和创建的一个军事工业部门,“坚决听党的话,始终跟党走”是兵工人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从负责接待我们的人员中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是老军工后代,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子承父业,在淮海集团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着。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老兵工的痕迹和自豪。在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兵工历经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形成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一切为了前线”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