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欺凌受害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谢家树1,梅 里1,2
(1.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1;2.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六盘水市 553004)
摘 要: 采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354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在其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中介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及父母文化水平后,欺凌受害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内化性问题。(2)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以及心理弹性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中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校园氛围;欺凌受害;心理弹性;内化性问题;有调节的中介
1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都急速变化的时期,也是内化性问题发生的高危期,在影响青少年内化性问题的诸多因素中,遭受校园欺凌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黄晓婷等,2017)。欺凌受害(bullying victimization)是指个体长时间、反复受到一个或几个同伴刻意欺凌或伤害的现象(Olweus,1994),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受害的检出率在20%左右(李远,2017),相比于正常儿童,经常遭受欺凌的青少年报告了更多的内化性问题,如焦虑、抑郁和退缩(Menesini et al.,2009;张兴慧等,2014),并且有研究表明,校园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的循环作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郭海英等,2017),长时间暴露于欺凌情境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不可忽视。
腌制好的肉以及大豆组织蛋白、玉米变性淀粉、色素、孜然粉、冰糖、水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5min。
社会生态理论提示,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其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要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不容忽视。欺凌受害经历对学生内化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既有基于个体因素的原因,也与环境以及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密切相关(李董平等,2015)。在个体诸因素中,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个体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中,心理弹性研究引人注目。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是个体面临压力、挫折、创伤等生活逆境仍能有效适应的能力或特质(Connor et al.,2003),它与个体的内化性行为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削弱了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负面影响,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朱清等,2012),但这种能力并不总是稳定的,学者Luthar等(2000)主张将心理弹性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过度的压力性事件会增加个体的脆弱性,降低其原有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削弱其保护效应。遭受同伴的欺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活事件,尤其是欺凌受害往往具有长期和重复性,它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值得关注。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行为间可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黄晓婷等,2017)。中介作用可以回答自变量怎样对因变量起作用的问题,但只关注到变量关系发生的“过程”和“共性”问题,不能回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对谁更显著的问题,即变量关系发生的“条件”和“个性”问题(陈武等,2015)。就该研究而言,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调节,即对于某些个体来说,这种间接效应更为显著;对于另外一些个体来说,这种效应可能不明显。
根据上述分析,进而探讨辛镇地区沙四段高压盐水层的形成过程。辛镇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决定了该区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大面积发育盐膏层,使得该地区的地层水矿化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在沙四段异常压力和深大断裂的作用下,高矿化度地层水可沿深大断裂向上部地层渗透。到沙四上亚段沉积早期,辛镇地区在深湖-半深湖相背景下发育湖底扇、深水浊积扇和滑塌浊积岩沉积,这类储层包裹于生油岩之中,砂体和烃源岩呈全方位的接触。此时,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同样对高矿化度地层水起到输导作用,同时配合断层的桥梁作用,使高矿化度地层水可优先进入储层。
校园氛围(school climate)是指在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环境特征(Haynes et al.,1997)。有研究表明,学生感知到的积极校园氛围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保护性因素(Herman et al.,2010),在防止欺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欺凌受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感知到的校园氛围水平的高低能调节个体的欺凌受害的状况(Yang et al.,2018)。积极的校园氛围,比如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减小学生欺凌受害发生的可能性(Bear et al.,2014),同时,积极的校园氛围也能对个人的抑郁、焦虑问题和学校适应等产生积极影响(Loukas et al.,2004;谢家树等,2018a)。而消极的校园氛围,则可能增加学生欺凌受害发生的可能性(朱新筱,2005)。此外,有研究表明,校园氛围的核心要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社会支持维度与个体心理弹性密切相关(陈惠惠等,2011;邱婷等,2012),综上所述,该研究以焦虑和抑郁为中学生内化性问题的指标,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图1),考察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对“欺凌受害→心理弹性→内化性问题”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
图 1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图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9个地区20所中学,抽取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3788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43份,有效回收率为93.53%。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1至20岁(15.07±1.69),其中男生1718名,女生1825名;初一379名,初二455名,初三463名,高一862名,高二691名,高三693名。
2.2 研究工具
2.2.3 心理弹性
在控制中学生性别、年级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等人口学变量后,首先考察了欺凌受害和校园氛围对中学生内化性问题的影响。由表2可知,回归方程显著,因变量内化性问题有19.00%的变异能被解释。其中,欺凌受害显著正向预测内化性问题,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内化性问题,二者的交互项对内化性问题的预测显著,这说明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对内化性问题的直接效应中起调节作用(具体结果见表2)。分别取欺凌受害正负一个标准差和校园氛围高低25%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结果发现,在校园氛围感知得分低(低25%)的学生中,欺凌受害对其内化性问题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 =0.35,t =10.82,p <0.001)。在校园氛围感知得分高(高25%)的学生中,欺凌受害对其内化性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b =0.45,t =14.75,p <0.001;b =0.35增强为b =0.45)。
2.2.2 欺负受害
对校园氛围、心理弹性、欺凌受害、内化性问题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欺凌受害与校园氛围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内化性问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化性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内化性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具体结果见表1。
2.2.1 校园氛围
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于肖楠等,2005),该研究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9。量表共有25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坚韧、力量和乐观,量表采取Likert五点计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高。
2.2.4 抑郁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胡星辰等,2014),该研究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3。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从“完全没有”到“几乎每一天”),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量表总共9个条目,目的是评估被试过去两周抑郁症状的发生频率,其中第9个条目“是否有自杀或自残的念头”未纳入该研究,施测时只采用了前8个条目。
2.2.5 焦虑
⑧㉞E.Donald Shapiro,Stewart Reifler and Claudia L.Psome,“The DNA Paternity Tests:Legislating the Future Paternity Action”,Journal of Law and Health,1(7),1992,pp.7 ~8,pp.16~29.
其次考察了欺凌受害、校园氛围和心理弹性的关系。由表3可知,回归方程显著,心理弹性17.00% 的变异可以被解释。其中,欺凌受害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弹性,校园氛围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两者的交互项对心理弹性预测不显著。
2)粉煤灰脱硫活性评价试验工况设定。2 g粉煤灰装入石英反应管中,温度70 ℃,进口SO2质量浓度为500 mg/m3,O2含量为6%,增湿水量为5%,分别测试装入不同粉煤灰样品工况下的出口SO2浓度c,样品脱硫率x计算式为x=(c-500)/500×100%。
2.3 施测程序与分析思路
问卷调查均采用匿名的自我报告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主试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施测前经过严格的培训。样本数据收集工作于2016年12月初完成。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该研究以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内化性问题的得分。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该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结果可能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该影响,该研究进行了事先的程序控制,如将不同的问卷分开编排、使用不同指导语和计分方式等。另外,在事后也进行了Harman单因子检验(Podsakoff et al,2003),结果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并不明显,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5个,且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7.36%,小于40%的临界标准,未出现只提取出一个因子或出现某个因子解释力特别大的情况,由此判断,该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各变量间的关系可信。
3.2 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2016版(DBVS-S)中文修订版(谢家树等,2018b),该研究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1。量表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言语欺负、身体欺负、关系欺负和网络欺负。量表采用Likert六点计分(从“从来没有”到“每天都有”),得分越高说明被欺负现象越严重。
表 1各关键变量的描述统计及其相关系数
注:*p <0.05,**p <0.01,***p <0.001,下同。
3.3 欺凌受害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修订版(谢家树等,2016),该研究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90。量表总共31个条目,包含两个主要的成分,分别是支持(Supporting)和结构(Structure)。支持部分包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尊重多样性和校园欺负这四个维度,结构部分包含校园安全、规则公平度、期望清晰度和校内活动参与度这四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计分(从“十分不同意”到“十分同意”),其中校园欺负维度的4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则说明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越好。
表 2欺凌受害、校园氛围预测内化性问题回归分析
图 2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关系间的调节
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曲姗等,2015),可用于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及症状严重度的评估,是PHQ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研究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从“完全没有”到“几乎每一天”),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严重。量表总共7个条目组成,目的是了解被试在过去两周焦虑症状如紧张、担忧等的发生频率。
对于每个相关科室内容知识进行分节点处理,将所需要讲授内容碎片化,例如呼吸内科知识板块,可以分解为呼吸系统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以每种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为主要介绍对象,了解其病因、机制、常见表现及治疗。
表 3欺凌受害、校园氛围预测心理弹性回归分析
最后,考察了欺凌受害、校园氛围、心理弹性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由表4 可知,回归方程显著,因变量内化性问题21.00%的变异能被解释,与欺凌受害和校园氛围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相比,R 2增加了2.00%。心理弹性对内化性问题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合上述结果可知,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的交互项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内化性问题,这说明校园氛围调节了心理弹性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为清楚地揭示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交互效应的实质,需进行简单斜率检验。分别取心理弹性正负一个标准差和校园氛围高低25%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见图3)。结果发现,在感知到较低校园氛围(低25%)的学生中,心理弹性对其内化性问题负向预测显著(b =-0.22,t =-6.93,p <0.001)。在高校园氛围感知(高25%)的学生中,心理弹性对其内化性问题负向预测减弱(b =-0.14,t =-4.17,p <0.001;b =-0.22减弱为b =-0.14)。
表 4欺凌受害、校园氛围和心理弹性
预测内化性问题回归分析
图 3校园氛围在心理弹性与内化性问题关系间的调节
4 讨论
4.1 中学生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欺凌受害经历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其内化性问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褚晓伟等,2016)。有学者认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同伴关系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支持源,同时也是其成员冲突和负担产生的根源,如果与同伴经常发生冲突,就会使得青少年难以获得有力的情感支持,从而表现出了更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李海垒等,2012)。该研究除探讨欺凌受害对内化性问题的直接影响外,还进一步考察了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欺凌受害对学生的内化性问题不仅有直接影响,还会通过削弱学生的心理弹性间接诱发内化性问题,学者黄晓婷(2017)对小学寄宿生同伴侵害和内化性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也验证了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这提示,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欺凌受害个体内化性问题风险。
4.2 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
在引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考察欺凌受害对学生内化性问题的影响机制后,该研究进一步检验了校园氛围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校园氛围能调节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关系,相对于校园氛围感知低的学生,对校园氛围感知较高的个体,在自身遭受欺凌时,产生的内化性问题相对较少。有研究者认为,积极的校园氛围会给那些面临欺凌、情感和行为困难的“高危个体”提供“安全避风港”,为促进其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会抑制他们的一些消极情绪和问题行为(Coker et al.,2001)。(2)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与心理弹性关系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学者黄晓婷等人(2017)的研究则发现自尊在欺凌受害和心理弹性关系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自尊和校园氛围分属个体和环境变量,这是否表明,欺凌受害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作用相对“稳定”,既不受个体因素也不受环境因素的调节?当然,仅以两项研究的结果不足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有待今后对此进一步展开研究。(3)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的交互作用能显著负向预测内化性问题,即校园氛围能调节心理弹性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简单斜率检验结果发现,感知到较低校园氛围的学生,遭受同伴欺凌时,心理弹性对其内化性问题的保护力更明显,当个体处于较低的校园氛围中时,难以获得来自环境的支持,此时,个体自身弹性水平对于其是否出现内化性问题具有更显著的作用,那些本身具有较高弹性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欺凌受害不仅导致个体罹患内化性问题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对个体心理弹性有较大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相对稳定,不受个体自尊和其所处校园环境的调节,校园欺凌问题值得持续关注;积极的校园氛围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个体遭受欺凌的可能,也可以的内化性问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消极校园氛围则增加了校园欺凌发生的可能,此时,个体自身弹性水平是决定其内化性问题严重度的关键变量。因此,培育良好的校园氛围是降低校园欺凌问题和青少年内化性问题风险的重要举措;提高个体心理弹性是保护身处较低校园氛围个体免受内化性问题伤害的重要途径。
总反应体系 (25 μL) 包括 2.5 μL 10×Bst buffer,1 μL镁离子(50 mmol),5 μLdNTPs(2.5 mmol)混合物,1 μLBst酶(8 000 U/mL),1 μL甜菜碱(5 mol),1.5 μL 模板 DNA,0.5 μL SYBR,FIP 和 BIP 引物(10 mmol)各2.5 μL,F3和B3引物(10 mmol)各0.5 μL,无菌双蒸水补足体积至 25 μL。扩增反应条件为61℃条件下反应1 h。
参考文献
陈惠惠,刘巧兰,胡冰霜.(2011).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38 (16),3219-3221.
陈武,李董平,鲍振宙,闫昱文,周宗奎.(2015).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学报 ,47 (5),611-623.
褚晓伟,范翠英,柴唤友,宋快.(2016).初中生受欺负与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6),1051-1054.
郭海英,陈丽华,叶枝,潘瑾,林丹华.(2017).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特点及与内化问题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心理学报 ,49 (3),336-348.
胡星辰,张迎黎,梁炜,张红梅,杨世昌.(2014).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四川精神卫生 ,27 (4).
黄晓婷,吴方文,宋映泉.(2017).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5 (1),93-101.
李董平,何丹,陈武,鲍振宙,王艳辉,赵力燕.(2015).校园氛围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4),896-904.
李海垒,张文新,于凤杰.(2012).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8 (1),77-82.
李远.(2017).初中生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为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0),13-18.
邱婷,谭文.(2012).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社会心理科学 ,(4),9-13.
曲姗,胜利.(2015).广泛性焦虑量表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筛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试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 (12),939-944.
谢家树,梅里.(2018a).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欺负受害的关系:学生卷入度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 (1),113-117.
谢家树,吕永晓,马坤,谢璐,George G.Bear,Chunyan Yang等.(2016).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 (2),250-253.
谢家树,魏宇民.(2018b).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中文版再修订及初步应用.中国临床心理杂志 ,(2),259-263.
于肖楠,张建新.(2005).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张文新,陈亮,纪林芹,张玲玲,陈光辉,王姝琼.(2009).童年中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情绪适应.心理学报 ,41 (5),433-443.
张兴慧,李放,项紫霓,王耘.(2014).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及与焦虑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 (4),631-634.
朱清,范方,郑裕鸿,孙仕秀,张露,田卫卫.(2012).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以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 (4),514-517.
朱新筱.(2005).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Bear,G.G.,Yang,C.,Mantz,L.,Pasipanodya,E.,Boyer,D.,& Hearn,S.(2014).Technical manual for delaware school surveys :Scales of school climate ,bullying victimizati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ositive ,punitive ,and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techniques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of Delaware,Center for Disabilities Studies,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s and School Climate Project.
Coker,J.K.,& Borders,L.D.(2001).A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actors affecting adolescent problem drinking.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9 ,200-208.
Connor,K.M.,& Davidson,J.R.T.(2003).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Depression &Anxiety ,18 (2),76-82.
Haynes,N.M.,Emmons,C.,& Benavie,M.(1997).School climate as a factor in student adjustment and achieve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8 (3),321-329.
Herman,K.C.,Reinke,W.M.,Parkin,J.,Traylor,K.B.,& Agarwal,G.(2010).Childhood depression: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school.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46 (5),433-446.
Loukas,A.,& Robinson,S.(2004).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school climate in early adolescent adjustment.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4 (2),209-233.
Luthar,S.S.,Cicchetti,D.,& Becker,B.(2000).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Child Development ,71 (3),543-562.
Menesini,E.,Modena,M.,& Tani F.(2009).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adolescence:Concurrent and stable role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ymptoms.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70 (2),115-133.
Olweus,D.(1994).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42 (4),403.
Podsakoff,P.M.,Mackenzie,S.B.,Lee,J.Y.,& Podsakoff,N.P.(2003).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 Appl Psychol ,88 (5),879-903.
Yang,C.,Sharkey,J.D.,Reed,L.A.,Chen,C.,& Dowdy,E.(2018).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student engagement in elementary,middle,and high schools:Moderating role of school climate.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
The Impact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n Their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Xie Jiashu1,Mei Li2
(1.Cognition & Human Behavior Key Laboratory of Hunan Provi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usic,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
Abstract :By using the Delaware School Climate Scale(Student Volume)(DSCS-S),Delaware Bullying Victimization Scale(Student Volume)(DBVS-S),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7(GAD-7)among 3543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oderated mediation effect of students’perceived school climate and resilie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Results showed that:(1)After controlling of gender,age,grade and parents’educational level,bullying victimiz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ternalizing problems.(2)Resilience played a part-mediated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3)School climate perceived by stud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the impact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resilience on internalizing problems.
Key words :school climate;bullying victimization;resilience;internalizing problems;moderated mediation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184( 2019) 04-0379-06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7JJ2184),湖南省教育厅(16C1018)。
通讯作者: 谢家树,E-mail:xjiashu@ymail.com。
标签:校园氛围论文; 欺凌受害论文; 心理弹性论文; 内化性问题论文; 有调节的中介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论文;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