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现代岩土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一步改进。技术一直在发展,施工人员应及时更新设备,使用最先机的技术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发展施工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桩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为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提供保障。
关键词: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对策
引言
就目前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来看,岩土工程的相关勘察问题很少被关注。方案设计人员,技术审核人员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岩土勘察工作,因此不能体会到勘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处理、分析出现的技术性问题,会给勘察任务带来偏差、费资源以及给工程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基坑勘察工作对于岩土工程的意义是重大的。
1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
1.1钻孔灌注桩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坍孔。成孔时表层土质较为疏松,护筒周围没有使用黏土紧密填封,护筒内水位比较低,钻孔时钻进速度过快或者是钻孔时间超出了规定时间以及钻孔结束后待灌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导致孔壁出现坍塌的情况。
1.2勘察方法缺少科学性
在勘察工程进行时,如果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施工,会减少不确定因素给工程带来的困扰。技术人员在勘察时,遇见较为复杂的岩土结构时,不能冷静地去思考如何解决,所提出的方案缺少科学性,导致勘测数据较大程度上偏离准确值,不能精确掌握区域相关参数信息,这给施工后期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1.3施工技术选择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对后续的施工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岩土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所选用的施工技术和具体的施工情况不符合,造成施工技术的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进程和质量。所以在选择施工技术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需求,每个工程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同时,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工程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在施工前,相关人员都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程设计流程,按照该设计进行后续的施工,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该设计流程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避免由于选择施工技术不当导致的一些工程失误,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2岩土工程桩基施工对策
2.1桩型分析
桩型选择直接关系到桩基质量。而要合理选择桩型,必须以实地勘察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因素加以考虑,确定最终方案。经过初步分析,该项目将范围锁定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两种形式上。前者是根据施工要求提前预制,在工厂完成的桩,质量比较有保证,桩身强度较高,投入成本低,且现场施工几乎全靠机械化完成,不会有施工现场制桩出现水泥浆的现象发生。若经过沉桩可行性分析,且单桩承载力达到要求,可考虑使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需在现场制造,长度、桩径、承载力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即便是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也很适用。同时此桩型不会对周围土壤有太大的挤压,震动小、噪音少,对附近岩土环境破坏度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地区钻孔灌注桩应用较多,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也极为丰富,所以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使用钻孔灌注桩。
2.2合理解决断桩问题
虽说断桩问题不常出现,但相关施工人员决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生断桩的情况,工程安全问题就得不到保障,轻则出现岩土问题,重则发生人员伤亡。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断桩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发生在混泥土灌注过程中的断桩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预制桩时,由于设计方案参数存在误差,导致桩间距较小,同时施工设备水平方向作用力较弱,从而致使断桩问题的出现。除此原因之外,断桩的原因还有混泥土各原料配置比例不合理、操作人员技术上操作不当等等。因此在混泥土灌注操作过程中,为避免断桩问题的发生,相关技术检查人员应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认真严密的思考分析,并考虑任何可能导致断桩因素的存在,科学地排除任何一个可能潜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施工流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跳打法的应用,缓冲灌注桩因为其而所受的冲击。此外,在将被用于灌输桩的混泥土初步凝固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将全部灌注桩进行细密检查,发现并及时修理损坏的灌注桩。同时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选取最可靠、最高效的灌输方式,并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桩基施工控制人员控制
①桩基施工人员作为桩基施工控制的负责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施工控制经验将直接决定了施工控制的总体质量。就桩基施工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来说,一方面控制人员要熟悉掌握桩基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性能、效率,保证桩基施工作业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桩基施工负责人还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保养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防止在桩基施工中出现更大的问题。②加强桩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桩基施工控制水平,同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培训考核机制,保证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用的教学作用。将培训考核成绩与技术人员的薪资水平相挂钩,以此激励桩基施工控制人员加强自我学习。
2.4灌注桩施工措施
(1)套管方式,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处理,在桩尖部位套管,然后利用锤击或是振动施工方式将桩沉入到泥土中,达到成孔施工的目的。在混凝土灌注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利用振动方式拔出套管,保证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压实程度,提升其成型质量。由于相关套管是在淤泥中成孔,经常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需要科学控制施工流程,把握混凝土的灌注量度,合理控制拔管的时间,必须以此成型。
(2)作业套管方式,需要先利用螺旋钻孔方式对其进行成孔处理,可以减少泥浆护臂的环节,主要因为螺旋钻孔具有自立性优势,孔径不会出现改变的现象。在清理底部放入钢筋骨架之后,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处理,然后利用振捣器对其进行施工。此类方式适合应用在高质量粘性土壤与砂土中,钻孔期间的噪音较小。
(3)泥浆护壁方式,施工人员需要先利用钻机对土体进行切削,然后将土体排除成孔。在成孔之后,灌入泥浆,根据土壤实际情况科学控制泥浆的粘稠程度。此类施工方式有利于提升孔壁稳定性,保证孔径不会受到破坏性影响。在清理底部之后,需要利用导管方式灌注混凝土,根据土层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钻孔机械设备,做好基岩处理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将灌注桩的直径控制在900mm左右,一旦遇到软土层,就要利用潜水钻孔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施工。
(4)爆扩施工方式。施工人员需要先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开展成孔工作,在孔底放置炸药,然后对其进行成孔处理。在成孔完成之后,灌注混凝土。此类方式适合应用在粘性土壤与黄土施工现场中,且施工环节较为便利,建设成本较低,结构承载能力较高。
结束语
总之,本文对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就如何进行桩基施工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忠群.关于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
[2]苏文存.浅谈复杂地基的深基抗岩土木工程勘察的技术问题与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3]徐风茂,方伟明,廖洪.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实例分析[J].中外岩土,2003(3):95~96.
论文作者:吕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桩基论文; 钻孔论文; 岩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