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吴冬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吴冬宇

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必须重视的一项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总结了目前的大豆栽培技术主要环节做如下分析:

一、整地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后起垄镇压,耙深12~15厘米。土壤墒情较差地块,进行原垄种床深松播种,防止散墒。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最好进行秋翻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耕翻深度为20~23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后起垄镇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秋起垄未镇压地块要抢在清明前镇压;秋翻未起垄地块春季耙耢项凌起垄镇压。

二、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三、种子处理

1.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四、适时播种

播种的时间对于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太早或太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播期过早,由于气温还没升上来,土壤的低温会使种子受低温冷害,导致不出苗,或出苗受病,苗的长势较弱,最后可能不结荚,结荚的粒重也相对较小,品质也不好。如果播种过晚,这时地温已经很高,能够很快出苗,但苗不健壮,在北方地区,由于霜来早,晚播品种正好在贪青的时候赶上下霜,造成减产。所以在适时播种,才能保苗率、保苗齐、保苗壮,才能使大豆在适当的温度下完成整个生长过程,生长良好、茎粗秆壮。

一般大豆的正常发芽温度在土壤深5cm处能稳定通过10℃以上,如果土壤墒情较好,土壤水分能在1/4左右时,就可以适时播种了。

五、种植密度

提高大豆的产量,其种植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种植的过程中,早熟品种需要种植密一些,宽行距的要种植稀少一些,行距较窄的要种植密一点等,这样才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其施肥的水平相对比较高一些,一般保持在每亩豆苗控制在20~24万株比较合适,如果是较窄行距的种植,豆苗需要控制在38~42万株。

六、田间管理

大豆田间生长时间长,田间管理方式对于大豆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田间管理方式,是大豆高产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大豆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

1.间苗、补苗、定苗

在大豆苗出齐以后,对出苗情况进行检查。在一些出苗较为密集的区域,将弱苗、病苗拔除,保留壮苗。对于出苗较少,缺苗较多的区域,进行补种,或者将豆苗密集区域的壮苗移栽过来。使大豆分布均匀,在能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照资源的同时又不会互相影响。

2.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除杂草,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苗高15~17cm进行第2次,开花前进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浅、第2次深、第3次再浅为原则。除草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①播后芽前除草剂。可使用乙草胺,使用时严格掌握药量和用水量,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水量;如墒情较差,比较干旱,一定要加大水量,但药量不需增加,一般用水600~900kg/hm2。②苗后除草剂。15%的稳杀得750~900mL/hm2除单子叶杂草,25%苯达松水剂4 500mL/hm2除双子叶杂草,防除菟丝子及单子叶杂草可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3 375~3 750mL/hm2对水450~750kg喷雾。

3.叶面追肥或矮化壮秆

在花荚期要视大豆具体的长势进行适时追肥。如植株长势较弱,可进行叶面追肥;在大豆的花期如发现植株的生长过于繁茂,有倒伏倾向时,可适当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等生长调节物质,以促进大豆植株的矮化,平衡生长。

4.大豆病害防治

4.1常见大豆病害症状

一是腐根病、花叶病毒病、细菌性叶子病。该类病一般突发在幼苗时期,症状表现为矮小枯黄,最终枯竭而死。对于此类现象,用大豆包衣剂搅拌种子,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病症。大豆包囊虫,是靠土壤传播,特别是在土壤干旱更是频发,此种病状表现为茎上有白色丝状菌体。三是常见的虫害,小地虎、豆卷叶螟、豆荚螟、豆秆蝇等。

4.2病害防治措施

一是大豆霜霉病、锈病防治技术,运用3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与28%的甲霜灵可湿粉剂搅拌均匀,喷洒到作物植株上,如果症状较严重就用清水与之20倍的药量进行稀释喷洒。二是当大豆面临粗缩病、蕨马病、缺锌等微量元素等症状时,这些现象对大豆产量有极大的影响,以蕨马病为例,这种病一般表现为斑纹覆盖在大豆枝叶表层,叶子由原来的绿色演变成白色,对于此类症状的预防,一种是优良选取大豆种子,另一种是在大豆生长期间,用药剂对其枝叶进行喷洒,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3大豆生长的后期防治

连续阴雨,低温等天气时常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这一时期的大豆生长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这事易出现纹枯病、花斑病等。此类病害的多发症状为叶部出现斑点都来演变到植物的茎部,所以在大豆救治药物的选择方面。常使用5000-6000倍的氟哇哩与180L的水勾兑,然后喷洒在有病状的叶面上。此种方法优点在于高效率、花费少、易懂易操作。

七、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割茬低不留荚,综合损失率不超过2%,清洁率大于95%。为减少损失,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收获,此时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泥花脸率小于5%。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要积极推行品种单独收获、单储、单运,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论文作者:吴冬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吴冬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