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道德论文,评价论文,保持党的先进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有的甚至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经不起市场大潮的冲击,丢掉了党的原则,贪赃枉法,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大肆敛财,出现了违反国家法律,违反党的纪律的种种腐败现象。从道德的角度考察,腐败也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廉洁奉公的好品德,丢掉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腐败在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形象,侵犯了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廉洁性,同时,从更高的要求上说,也违背了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一、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非常必要的
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来说,法律和纪律的约束是最后一道门槛,如果需要对其行为进行法律和纪律的裁处的时候,其行为已经给党的国家造成损失。道德约束则是第一道门槛,经常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进行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有利于我们党深入领导好改革开放事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思想道德方面,人们的平等、竞争、效率等意识及民主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滋长。我们在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经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要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道德的进步。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提高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为民、廉洁、公正、民主,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水准,以适应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二,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在发展地方经济的时候,不考虑当地百姓实际生活状况,不切实际地大搞城乡基本建设,甚至违法乱纪,乱集资、乱收费,好大喜功,浮夸风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置百姓的疾苦、人民的利益而不顾。这些现象影响了干群关系。只有深入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才能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有利于新时期改善领导作风。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还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这也正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领导干部以身作则。”[1](P6)他还特别强调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在我国,党的作风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领导干部中党员占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实际上就是党风问题。而领导干部的道德和党的作风有密切的关系,领导干部的道德是党风的内在要求,也是党风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的党风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怕苦怕累、贪图享受的思想作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的习气;不讲实效,不尽责任、不担风险的态度;摆功要官,图名图利的做法;崇拜权力、卑躬屈膝的心态;老好主义、一团和气的处事哲学……。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此,必须进行道德教育。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创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首先要抓好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第四,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能够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保证领导干部是否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的关键所在。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加强道德修养,要理解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尽职尽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清正廉洁,忠于职守。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才能真正发扬我们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二、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
道德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和活动,做出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它具有裁判、监督、教育和调节的作用,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道德评价所凭借的手段是人们的社会舆论和内心的信念,把关于行为主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或肯定、赞许或否定、谴责,反馈给行为主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促使人们通过内心的信念自觉地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人们会对社会舆论和内心的信念所肯定的行为,产生满足感和光荣感,进而促使这些行为发扬光大;反之,人们会对自己的不道德的行为感到羞耻和内疚,并想办法改正。
因此,通过道德评价,可以提高人们识别善恶的能力,增强人们改恶从善的自觉性。在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中我们还特别应该注意发挥道德评价的监督作用,重视人民群众对其道德状况的批评和表扬,借助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建设和完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的要求应更高、更具体、更能落到实处,更能够体现党的先进性,体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中,承担我国建设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任的道德风范。根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光辉思想及适应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适应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对我国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民、廉洁和公正。
第一,为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2](P477)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把这种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思想概括为“为人民服务”。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P94-95)这些论述都明确了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从中,也反映了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道德观之一,是评价党员的道德标准之一。
剥削阶级从有利于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出发,提出了“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并实施了惠民、抚民、富民和教民的政策,如均田减税、兴修水利,反映了被统治阶级某些愿望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其为民思想是建立在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是统治阶级对贫民百姓的一种“恩赐”。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官民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领导干部是公仆,是代为管理公共事物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从创立那一刻开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了党章。在现代政治的发展中,为民的思想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但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仍以“父母官”、“爱民如子”自居、自赏,这种心态正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民”思想在现阶段的反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深对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真正做到为人民所想,为人民所急,真正把人民视为养育自己的衣食父母,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民,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只有首先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甘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第二,廉洁。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应做到行为上的不贪,而且还应当有廉耻之心,因为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内心情感和信念,是一条主体的自律警戒线。人的自觉行为都是受主观意识支配的,只有有了廉耻之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行为。否则,只强调防止不贪的行为,尚存在贪图之心,则难免会导致内心和行为不一致,在一定的外在条件下,极可能贪图之心外化为贪图之行,落入腐败的泥坑。
廉洁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史上的重要范畴,历来被视为官德的主要内容,宋代文人吕祖曾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在此把“清廉”视为官德之首,也就是说为民之官,应首先做到清正廉洁,这是最起码应具备的品德。只有廉洁,才能在社会中树立威信,受到人民的拥护,也才能谈得上为民、公正等其它道德。否则,一个贪赃枉法的腐败之官,根本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可能公正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的。因此,廉洁清正、拒腐防败仍是对我国现阶段领导干部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三,公正。公平地对待一切人和事,对于不公之事主持正道,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人们把公平待人、秉公执法、大公无私、为人正直等作为干部道德的主要规范。公正也是现阶段领导干部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之一。领导干部应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人人格独立,是公正最起码的要求。在民主制度下,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无论他的职位和政治地位如何,也无论他的经济地位怎样,他们之间都应该相互尊重,任何强加于他人的作法都是对其人格独立的侵犯。现实中一些单位的领导不尊重下属,高高在上,以权压人,听不进群众的呼声,明明是开会讨论问题,却变成了家长式的“一人堂”。久而久之,这种一人拍板的作法就变成了强加于人的专制行为。
平等是公正的前提,领导干部应有平等观念。公正是对奴役、专制、主从关系的否定,它的本质体现的就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居高临下,为百姓做点好事自认为是对百姓的恩赐,则无平等可言。公正还表现为宽容的态度,这是尊重他人人格和自主权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允许他人和部下有不同的意见,应友善待人、光明磊落,用语文明、有良好的修养。一个有文化修养的领导干部往往是最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人,并能够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获得鉴别和启示。否则,一个唯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心胸狭窄、暗中生疑的人,就不能尊重他人,更不能公正地待人和处理事物。
为民、廉洁、公正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基本的道德要求,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同时做到了为民、廉洁、公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三、按照道德要求进行道德教育
以道德规范约束官吏是自古以来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党中央极其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式。应把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工作提到日程上来,采取讲实效的方式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长抓不懈,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第一,道德情操教育。道德教育针对教育的主体而言,具有外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可以以其一致性的道德规范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对领导干部而言,这是关系到他们能否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良好威信,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关键所在。对领导干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把道德教育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要把道德教育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不偏离政治方向,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道德义务教育。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曾说,道德行为必须出于义务。[4]领导干部不仅要忠于职守,依法执行公务,而且还要确立道德义务,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公民道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为公民设置了公民道德义务,要求公民遵守。《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也为党员设置了党员道德义务,要求党员遵守。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一书中把公民的道德义务叫做自然义务,说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义务,不需要谁强加。[5]党员的道德义务是随着他加入党组织的时候开始的。许多党员入党之后也不完全了解自己的道德义务,更谈不上遵守。对此,必须进行道德义务教育。
第三,道德修养教育。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也应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培养、自我改造和自我教育。相对于道德教育的外在性和客观性而言,道德修养则具有内在性和主观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高度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能起到决定作用。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实践,即结合自己的本质工作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道德修养。因为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才能不断地以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觉悟参与实践,才能在工作中达到更高的境界。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较适合的道德修养方法。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就包括了党员干部修养方面的经验,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就是对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第四,道德法治教育。道德法治是针对道德只能依靠人们的行为自觉遵守,对道德的主体没有强制性这一特点而以法规的形式加以表述,从而使人们对道德的遵守具有强制性。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大多是政府官员,担任重要职务,责任重大,党和人民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干部道德规范都直接由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党内法规加以规定,因而使领导干部的道德履行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特点。
给政府官员道德立法是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加强政府官员道德监督的重要措施。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曾多次以立法形式制定道德规范,以加强公职人员责任。如《公务公开法》(1976年)、《公务道德法》(1978年)、《政府道德法》(1978年)《公职人员道德法》(1980年)等。其他国家,如英国的《荣誉法典》、《防腐化法》,新加坡的《公务员准则》等。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公务员法规也都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的道德规范。美国政府还很重视运用新闻舆论对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美国的《情报自由法案》规定:新闻界有权揭露政府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以及贪污、受贿和以权谋私等问题,并要求政府官员主动接受新闻界的监督,并有义务向新闻界提供政府活动的信息和动态,对拒绝提供者要给予罚款,直至进行司法审查。
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都有许多重要论述,为我国党员干部道德规范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对干部道德、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做出了精辟的论述。随着我国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干部道德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提到了日程上来。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既是党内生活准则,又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和要求。1997年,党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总则》强调了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共产主义道德,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并明确规定,党组织和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004年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向社会公布。这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法治化的建设。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领导干部的道德法规,加强道德规范的法制监督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反腐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