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翠 山东德州陵城宋家镇高牛小学 山东 陵城 253500
【摘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拥有良好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语用学为中心,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语用学的内涵,然后以标点符号、关键词、个别短语和写作结构为教学重点,探讨了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用;小学生;言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67-01
前言
让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新教育观念,注重语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本文从语用教育理念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基于语用教学理念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分享几点看法。
一、语用的内涵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确保学生在各种语境中能够恰当的、合理的、正确的表达,将已经学过的句、词、字以及段、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修改运用[1]。近些年,教育领域中掀起的“核心素养”浪潮,也明确了语言的重要性,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构成成分之一,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明确方向。从中可以看出,语用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凸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聚焦语用,有效发展学生言语能力。
二、基于语用教学理念发展小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生关注特殊标点符号,引导学生领悟语用技巧
特级教师刘仁增曾经说过,在语用教学中,标点、词语、叙述线索以及各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均是教师可以用来展开教学的切入点。很多时候,在文本内容中,一个看似很平常的标点符号,其中蕴含的教学内容却非常丰富[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标点符号,以此为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省略号。看似简单的省略号,往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放在不同的句子、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义完全不同。 有的地方使用省略号,表示情感的延续;有的地方使用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完;有的地方使用省略号,表示人物的思考、静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情况,指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用省略号,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这样表达的好处有哪些?”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标点符号,有效提升学生语用技能。
(二)指导学生鉴赏关键性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语用经验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新形势下,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听懂一个词,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个词,使学生具有相互推敲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内化单词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这样,文字教学才有意义,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平面的、枯燥的词语进行立体化、生活化处理,以增加词语的厚度,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词语。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问学生“鸦雀无声”的意义,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哪些“鸦雀无声”的场景。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进行结合。借助实际生活情境,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鸦雀无声”这个词语。再回归课本时,学生也就能够充分理解孙中山向教师提出问题后班上的学生吓得不敢说话的场景,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与理解文本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种富有画面感的词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敏锐捕捉它们,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三)指导学生品味个性化语段,彰显学生的语用风采
语用教学有许多切入点,除了标点符号、关键词外,还有许多个性化的短语,也是教师在语用教学中使用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个性化色彩的句子,以展示学生的语用风格,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4]。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位其中富有趣味性、个性化的句段,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龙虾的动作、形态、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品味这句话,然后对句子进行仿写。如有的学生写道:孔雀穿着穿着美丽的衣裳,走过来,走过去,样子很可爱。采取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品味句子的基础上仿写句子,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密码进行破译,充分体会到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句子表达特色,从而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言语能力。
(四)指导学生充分体会行文结构,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语用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结构,即作者是如何写的。一般来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感受和内容,但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形式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如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对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进行体会。在教师的指示下,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到代表时间的相关词语,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样,学生也就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天的时间顺序去写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的进行迁移练习,譬如以校园为对象,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或者按照空间顺序等其他的顺序进行构思,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以此锻炼学生语用能力。
结论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一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聚焦语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梦思,吕沙东,梁春莲.语用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6):70-71.
[2]黄哲停.准确把握语用,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基于语用教学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9):61-63.
[3]陈秋源.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9-11.
[4]陈秋源.突出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四大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7-9.
论文作者:王文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