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02
【摘要】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入组,每组随机分60例,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第16周的IMT水平以及降幅。结果:观察组退出4例,对照组退出5例。观察组第16周IMT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6周较治疗前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临床颈动脉硬化患者的IMT水平,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反映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关系密切,IMT上升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关系密切,对于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对象,建议进行IMT检查,若IMT严重偏高,同时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有必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2]。临床上,对于高血压伴IMT增厚,需要更积极的降压治疗,对于伴有血脂紊乱的对象,需要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但轻度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可以控制的对象,是否需要联合他汀类药物有待商榷。本文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入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IMT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显示对氨氯地平敏感,一般状况尚可;②未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③IMT≥1.5 mm达到临床颈动脉硬化标准,但无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无明确的手术治疗指针;④经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高脂血症,甘油三酯(TG)>1.21mmol/L,但<2mmol/L,通过饮食可以进行控制;⑤均为1级高血压;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存在药物禁忌症,对既往使用氨氯地平,对该药不敏感;③拒绝参与研究;④无法获得随访;⑤其他重大疾病,如临床期慢性肾脏病;⑥近3个月使用过调脂药物;⑦依从性较差。退出标准:①误漏诊;②发生暂时性脑缺血;③其他重大疾病,如创伤性骨折。入选对象120例,根据病历号分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6.2±10.2)岁。原发高血压病程(5.8±1.2)年。入院时TG(1.72±0.25)mmol/L。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尿酸血症14例。观察组60例,40例、女20例,年龄(57.5±9.8)岁。原发高血压病程(5.5±1.4)年。TG(1.80±0.16)mmol/L。合并症:糖尿病8例,高尿酸血症1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TG、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1日1次,每次5mg,晨起顿服,连续16周,医嘱加强饮食控制,减少脂肪摄入,减少盐分摄入,每隔4周复查1次血压,调整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10mg/日,1日1次,持续16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的治疗前、第8周、第16周的IMT水平,以及第16周较治疗前变化幅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IMT水平、变化幅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注差)(±s)表示,不同时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治疗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退出4例,对照组退出5例。观察组第16周IMT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6周较治疗前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IMT上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IMT≥1.00mm便可视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狭窄,≥1.50便可视为临床颈动脉硬化狭窄,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3]。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是抑制IMT上升的有效方法,氨氯地平是当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效果尚可,通过控制血压,从而降低高血压变应性、高血压水平所致的颈动脉损伤,从而抑制IMT增厚。研究中,观察组对象16周IMT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足4%,患者仍普遍处于临床期。瑞舒伐他汀被成为他汀之王,是治疗高血脂症的主要药物,但对于可单纯通过饮食控制轻度的高脂血症,是否可从探讨了药物中获益有待商榷。本次研究证实,联合他汀类药物患者仍然可从中获益,ITM水平显著下降,且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有报道显示,瑞舒伐他汀具有多靶点作用,包括抗炎、清除氧自由基等,在防控动脉硬化狭窄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明显减轻动脉内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且这种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4]。瑞舒伐他汀相较于阿托伐他汀,其疗效也有明显的优势,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依从性。当然,瑞舒伐他汀的价格也明显更高,长期服用,会增加患者的卫生负担,其适合IMT达到临床期的对象,当IMT<1.5mm时,可停药[5]。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从依从性来看,市场上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方剂,一次用药即可,有助于提高依从性,若依从性较差,也可服用该药,减少漏服、少服。
小结: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临床颈动脉硬化患者的IMT水平,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高一鸾,王文志.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34(4):337-340.
[2]任雅芳, 张淑玲, 张道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10)55-57.
[3]连吕祥龙,李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04):271-274.
[4]杨冬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4(4):378-381.
[5]万埝,夏豪,刘小熊,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血脂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4):403-407.
论文作者:马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地平论文;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颈动脉论文; 水平论文; 对象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