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用户的满意度,下面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常见的检修问题,日常检修中的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故障检修技术和状态检修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从三方面分析了变电检修管理工作,分别要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及时更换变电设备等,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检修;管理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做好电气设备的检修,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当这些电气设备出现问题,电气元件发生故障后,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流畅性。进行设备状态检修时要清楚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这是检修工作的重要依据,检修方案的制定必须根据具体的运行环境,保证检修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传统检修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在预防检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种预防性的检修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但是其只能检修一般的电力故障,如果是严重故障、故障范围较大,这一方法将无能为力。由此可见,这一检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检修,会增加人力、财力等成本,不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的要求[1]。除此之外,维修频率过多会导致设备发生损耗,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
1.2分析故障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故障检修时,主要针对系统出现功能性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检修工作在故障发生之后进行,当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时,导致用电部门不能正常运转,相关的变电设备出现较大的损耗,在此情况下,维修的费用大幅度增加,没有很好的检修效果,检修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电力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2]。
2分析检修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2.1做好对断路器的检修工作
断路器是关键的保护、控制设备,可以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但是经常施工中其容易出现故障,有必要对其进行检修。由于操作中出现材料密封度不够、机械振动、人为误碰、操作回路故障等,导致断路器出现误合操作、拒绝合闸等问题,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进行备用设备的安装,同时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故障原因,及时解决故障,避免大范围停电问题,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
2.2做好对变压器的检修工作
变压器本身的检测非常困难,本体占地面积大,构成结构复杂,需要检测的构件、设备较多,在本体中还隐藏了主绝缘、线圈、铁芯等元件,因此给检修增加了难度,在变压器本体中一般会出现短路故障,绕组变形故障,绝缘故障等。在进行主变压器检修时,先要清楚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采取试验的方法,检测出绝缘油的气体色谱分析图,直流电阻,线圈的绝缘电阻等数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本体渗漏油、接地数据、线圈变形数据进行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整理和分析就可以判断具体的影响情况,得出问题的严重程度,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检修方案,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析电力系统变电检修的技术应用情况
3.1分析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情况
在状态检修中通过对设备的管理,可以保证设备运行的流畅性,建立相关模型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对相关安全事故进行控制。对于设备运行管理而言,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整理和收集,对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判断,保证工作状态的稳定,预测以后运行状态的发展。对于设备状态评估而言,对设备、系统等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评估设备在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这一工作环节保证检修工作的合理性。还需要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检修方案制定非常重要,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效率和配电线路运行的状态,在制定方案中有效对成本进行控制。对于缺陷管理而言,就是将问题作为依据,对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发现的潜在问题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对于监测系统而言,通常会使用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等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风险,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保证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3.2分析故障检修技术的应用情况
对于故障检修技术而言,可以分为比较检修和综合检修两种,综合检修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变电设备进行系统性的检修,为了提高检修工作的准确性,工作中积极进行数据收集,将正常设备运行参数和故障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到故障发生的部位。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污染诊断、噪声诊断、射线诊断的方法得到故障设备的准确数据,将这些数据和之前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就可以得知故障部位和正常运行时的数据不同情况,得到合理的检修。
4分析电力系统变电检修工作的管理措施
4.1管理中要做到重点突出
为了做到电力系统变电检修的管理工作,管理时要清楚重点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管理。电力系统包括很多设备和技术,运行时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系统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管理效果,要求检修队伍水平很高,具有很高的职业态度,工作中细致观察,工作中强调对细节的把握,不仅要强化对关键部位的管理,同时要加强细小结构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4.2完善管理制度
当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依据、标准可循,导致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管理不规范等。建立标准的管理制度之后,有利于检修人员清楚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实施管理,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当工作中出现问题后,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影响其年底奖金,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其按照标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当企业形成上下统一的标准后,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4.3更新设备引入先进的检修技术
为了避免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在日常检查中对老旧设备、老化线路进行标注,当其达到规定年限后,经上级批准及时进行更新。由于引进了新设备,传统检修方式工作效率降低,或者二者不能完全匹配,影响检修质量,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检修技术,引入先进的检修设备,适应电力系统变电设备检修的需求,提高工作质量。
总结:通过以上对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和管理措施分析,发现其涉及内容较多,为了保证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熟悉掌握检修技术,对技术进行更新,加强设备的管理十分必要,结合设备发生的故障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有利于以后的高效检修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南辉,张雪萍,杨彦鑫,等.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分析与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3,30(4):140-142.
[2]王宏伟.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6):82-83.
[3]尚勇攀,卢冲.基于电力系统安全下的变电检修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169-169.
论文作者:刘春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设备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情况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