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论文_段志刚,李爱华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论文_段志刚,李爱华

段志刚 李爱华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李屯乡水寺学校 山东 德州 251215

【摘要】新一轮教学改革目前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其中,教学改革的要点首先关注小学数学改革,这项改革主要关乎到小学生能否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学会了独立分析与思考,才会对他们思维的发散性有提升,从而能够学会用其他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各类数学问题。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思维惯性,并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87-01

目前来看,小学时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层次,为了让各个科目都能打下良好的根底。小学生时期还处于图像化思维模式,而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对只是进行逻辑化梳理,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将知识理解并巩固。学生养成思维上的独立性是要靠教师去一步步引导的。

1 当前小学数学科目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层次的学习就像是在打地基的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在数学方面, 收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普及和影响,为了着重培养孩子的成绩,许多教师拔苗助长,一直都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然而研究表明,思维拓展的黄金时期刚好是小学阶段,而目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只有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小学生各科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升,这种效率在数学学科上尤为显著。

1.1 目前小学生数学独立思想培养存在的弊端

由于学前教育的影响,在学前阶段,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以图像化思维为主,学生也形成了以图像化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进入小学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化思维去理解相关知识,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一过程采取一些方法,耐心帮助并一步步地去引导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才会向独立思考方向转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会独立思考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不能靠老师一直引导下去。目前仍然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教学思想存在误区,缺乏对学生思想的尊重

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选拔优秀学生,应试教育主要还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视,然而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常常会使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加以重视,这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开发。但由于应试思想对教师的影响较为广泛,在人才的筛选上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始终坚持这样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在课堂上一味的教授所学知识,学生没有兴趣去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想能力有很大的禁锢,对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有着及其不利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对内容的讲述为主,仅仅需要将考试内容教会给学生,而不能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这种做法可能适合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受限的,教师讲解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时间长了会使得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只会等着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受到很大的打击。

2 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目前需要找到相应的整改措施,首先应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要求教师先从思想上完成转变。从灌输式讲解到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而不再一味的受教师的引导,在思考问题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1 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教学实效性

想要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变化,作为教师来说应当先摒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努力向真正的素质教育靠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余地发挥。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学习上的需求,尤其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问题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从而对症下药去设置各个环节,拓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某些方面入手,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来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鸡兔同笼的原理,让学生的图像化思维方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在观看动画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并被有趣的图像吸引,同时会下意识地进行思考。这与枯燥乏味的讲解相比,在教学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

2.2 完善教学方式,发挥出思想激发作用

教学方式应当顺应教学发展的趋势,对学生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带动学生去积极独立思考,则教学质量也会事倍功半。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上加以充实,增添某些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探索这个问题。例如在认识图形形状时,教师可以设置让每个同学参与用纸片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利用手中制作的图形与其他同学交流和讨论,并最终思考出不同的图形拼接出不同的图案。此外,教师应当把课程中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积极引导他们表达出不同的想法,这样不仅能通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够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发散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3 结束语

对于教师来说,积极去引导小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更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充分参与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空间,大胆创新和尝试,大胆提出质疑,才能够真正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丽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40-41.

[2] 刘定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9):50-56

[3] 李华林.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素质教育,2017(12).47-48

论文作者:段志刚,李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论文_段志刚,李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