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析论文_王伟鹏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析论文_王伟鹏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后续设计、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行业执行的各级规范标准种类繁多,虽然不同规范标准中关于同一问题的规定难免存在差异,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磨合,国内主要勘察行为主体在勘察技术方面观点基本达成一致。因此,勘察单位想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就需更多地从细节上着手,创新勘察思路、优化勘察成果以及提升勘察成果实用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措施

1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多种方法。应该依照岩土的特性和勘察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勘探方式。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按勘察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要求,从钻孔(或从探坑、探井、探槽)内某一深度处采取一定数量的实物样品,来确定地下土质类型。

1.2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是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原位测试通常都借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常用的勘察方法。测试结果与室内测试相比,更接近现场施工情况,但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多应用于重大工程。

1.3现场检验与监测

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是其主要目的,现场检验包括施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之前的检验结果确认以及岩土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监理。现场监测主要包括建筑和各种加载作用于岩石和土壤的行为反应监测,监测结构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监测的影响等。

2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

2.1重视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

土力学、工程地质等理论都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基本理论,而这些理论多少都带有半理论半经验的特点,特别是许多计算公式、参数取值等都来自于经验的总结。一名优秀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外,扎实的基础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品格。对于每一条规律、每一个计算公式,都要深入了解其内涵、背景知识以及适用条件。而技术人员经验积累的过程可用以下三个步骤概括:“根据理论分析预测→现场观测→预测与现场观测结果对比分析,总结新的理论”,由此看出经验的积累与理论相互关联、紧密相连。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理论与经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目前许多勘察技术人员过分注重经验,相对忽略了对理论的重视,既限制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勘察技术新人的长远发展。

2.2加强勘察与后续设计的沟通交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中对房屋建筑工程实施详勘前所应搜集的资料作了明确要求,除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地面整平标高外,还需掌握包括拟建建筑物结构形式、规模、荷载情况等资料。勘察人员需要掌握这些资料,就是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勘察成果的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员,勘察人员只有在勘察前充分把握设计的意图,才能有针对地开展勘察工作,相应的勘察结果也才更实用、更高效。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勘察前必须明确结构基础形式以及连接方式。当前,部分勘察技术人员没有认识到勘察与设计沟通交流的重要性,造成最终勘察成果针对性不强,甚至导致项目返工。在后续的勘察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

2.3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勘察经济性水平

在努力完成勘察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在满足有关勘察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优化勘察方案、提升勘察效率、降低勘察成本是全体勘察人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同一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同勘察主体完成所需成本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了相应主体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许多方面还是具备进一步节约成本条件的,例如:相关规范虽对桩基一般性孔深入桩端以下深度有“需同时满足3~5倍桩径且大于等于3m,而大直径桩大于等于5m”的要求,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作变更。例如:若勘察方案所布一般性孔深60m,而控制性孔资料显示50m孔深处具备作为桩端持力层的条件,并且符合桩基设计的要求,则勘察负责人可在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后将一般性勘探孔深度由60m调整为55m,相应的工作量减小、造价降低,也即经济性水平得以提高。此外,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有关所需开展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另一处富有经济性余量的环节,勘察技术人员可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关注。

2.4注重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标准的学习

勘察主体所从事的一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都是以各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标准为依据的,脱离了规范标准,各类勘察活动都将可能变成空泛、盲目的活动。这些规范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勘察工作开展的目的、所需完成任务以及勘察工作的评价等问题,所有勘察技术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对这些规范标准的学习研究,充分掌握各类规定条款。以便在以后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避免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量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的出现。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对规范标准中条文说明,技术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认真研读每个条款、准确把握条文说明中所蕴含的信息,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

3岩土工程勘察基础质量控制技术

3.1作业人员的质量控制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了分区分级管理责任制,以逐级技术交底、培训的方式为主,辅以项目技术负责人跟踪培训和监督指导的手段,加大对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并重点加强对作业机组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通过作业机组负责人的现场质量管控来同步提升作业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和水平,使作业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同时,采取“优胜略汰”的原则,对操作技能水平低、勘探成果不能满足要求的人员进行淘汰,对不符合勘探质量要求的钻孔实行报废处理。

3.2复杂地层钻进的质量控制

对于复杂地层的钻进,安排技术力量强的作业机组进行勘探,技术管理人员现场蹲点指导,根据不同地层情况和勘探作业条件,正确选择钻进工艺和合理控制钻进规程参数,重点解决钻进和护壁的难题,并同时考虑岩芯采取率和岩芯品质方面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现场不同钻进工艺技术特点和适应条件后,除了采用油缸上下给进来提动钻具实现无泵反循环的硬质合金钻进工艺方法,或结合实际情况配以孔底局部返循环的钻进工艺实施钻进外,采用SD系列钻具,配以SM植物胶为冲洗液的钻进工艺技术对复杂地层进行钻进,减少对岩芯的扰动。

4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扎实与否,能够左右工程项目规划、制定施工方案、选址设计等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技术人员的现场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应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总结工作经验,出具经济合理、详实具体的勘察报告,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永保.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质量技术问题[J].现代物业(工程施工),2015,14(01):35-36.

[2]汪晓明.岩土工程基础勘察技术问题[J].科技向导(科技论坛),2013(05):158-161.

论文作者:王伟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析论文_王伟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