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_张璇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_张璇

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水利管理服务站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日益增多,若不科学开展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则难以确保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难以实现其防洪、节水等功能,甚至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可持续

前言

想要对水资源治理进行充分的认识,需要先研究水资源内涵。人们对于水资源方面的认识先后经历“水利”与“水资源”两个过程,就目前来看,人们正致力于寻求水资源和社会发展和谐相处的有效方式。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水资源匮乏现象,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改变现有对于水资源不断浪费的局面,我国各地区开展的水利工程通过进行运行管理,来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能够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分析其重要性:首先是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属于季风性气候,难以确保降水时空分布的均衡,导致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贯彻落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不但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标准,还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其次是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渐推进,国内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加之水资源管理模式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借助于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有效促进水资源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是能够有效控制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对于现代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其运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实际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及时发现并处理好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水资源能否得以高效利用。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意义

2.1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从我国整体的气候环境来看,多数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该气候对国内各地区降水的均匀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干旱、强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显得较为频繁,各地区在自然灾害影响下遭受较大的损失。而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应用和分配,不仅能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缓解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2.2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水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园林种植用水等都需要较多的水资源。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以往粗放的水资源管理应用方式逐渐表现出较多的问题。而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运行管理,能够根据实际所需供给水资源,在监督管理中促进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进而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2.3提升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

水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护水源与水利工程及水域,确保其正常使用的同时,通过相应手段来消除灾害,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安全性隐患,而这些隐患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监视和分析,能够提前找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弥补存在的隐患,对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性有较大的帮助。

3、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所以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时间较早,相应的政策制度颁布的时间交叉,但是,目前我国居民在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关于水资源的应用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对水资源的利用,目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仍然处于粗放式的运行管理状态,在粗放式的运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弊端,如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使用者不注重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并且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很容易造成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其次,由于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的异常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致使洪涝灾害问题严重,每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就会对沿途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除了洪涝灾害之外,旱灾也是常见的灾难,对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的威胁,同时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后,我国拥有广泛的农业耕种面积,但是目前所运用的灌溉技术,仍然较为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无法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效果,目前我国很多灌溉水渠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0%~50%,其余部分的水资源受到了浪费。而在灌溉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中,也是采用粗放式管理的方式,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更加严重。一部分水利工程采取标准较低的工程计划致使本身的质量和运行标准无法达到相应要求。

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要点

4.1更新管理理念

理念是指导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想要改进以及优化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管理人员需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对工程特点和运行管理形成合理的认知,消除对水资源利用的错误理解,进而为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首先,要秉承科学发展观原则,将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结合,以先进的理念转变管理模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其次,要加速建设以及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当地政府要积极参与到运行管理中,明确以及落实岗位责任制;最后,要加强对运行管理的行政监管和法律监管,保证各项管理行为合规合法。

4.2确保资金投入

运行管理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设施,当地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而确保其稳定以及有序运行。首先,在工程建设中要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入,为运行管理提供资金支撑,防止工程运行出现资金中断的情况;其次,财政部门需要及时发放资金,并且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管理,健全以及完善报账管理机制,专款专用、专人核算、专人管理;最后,建设单位和财政部门要规范资金的使用途径,按照审批流程科学使用资金,在确保工程运行和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升资金安全性和利用效率。

4.3加强水资源监管

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对水资源合理使用没有开展有效监管,导致其在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为了确保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加强监管工作。首先,我国政府要出台水资源利用监管的相关制度和行政法规,将其作为开展水资源监管的依据和保障;其次,水利工程在开展运行管理中,要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并且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最后,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在不违背既定法规的前提下,对水资源利用开展有效管理。

4.4加强节约建设

为了有效缓解和改善水资源浪费情况,在以完善的监管制度为保障下,还要注重开展节约建设,首先,要对水资源开展精细化管理,明确水资源的使用规范和节约标准,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各个阶段开展水资源节约管理;其次,加大建设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当地农业部门开展灌溉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为节约水资源提供硬件基础;最后,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做好水资源调查分析,通过合理的设计挖掘工程节水潜能,降低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还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改进和优化,改变以往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良之处,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志章,朱连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构思与实践—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9.(01)

[2]曹明军.水资源治理与传统水利管理的区别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7)

论文作者:张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_张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