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营子乡西营子小学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多媒体资源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课堂真实感和实效。多媒体资源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辅助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昂扬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释疑解难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多媒体资源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课堂真实感和实效。多媒体资源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辅助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昂扬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直观形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教学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多媒体手段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电教技术以其独有的声形并茂给学生单一、无趣的课堂增添了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有了乐学的欲望,整个学习气氛自然会和谐、愉快起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就提高了。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原动力。心理学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而多媒体则可以把这些变得直观,使这些形象化,用声音来传递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种声、像、文相结合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多媒体集画面、色彩、音乐和教师的有声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优势,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多媒体资源利用声像等特点,向学生提供鲜明、清晰地视觉画面和优美动听的声音,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在课前收集大榕树树冠非常巨大、景色迷人风景秀丽的资料和录像,编辑成展现大榕树整体和不同角度的枝、根、叶的优美课件,利用这些课件让久居北方的孩子直观领略了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南方美,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情境,释疑解难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恰巧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便于逐步解决问题。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段描写大榕树的句:“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为“抖动”,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颤动”一词,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到“颤动“一词,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应用多媒体资源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生发兴趣,而是经历学习的思维过程,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四、创设情景,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而多媒体则是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参与语感训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如《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对“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使得学生明白“迎上去”就是面对面地有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学生在观察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提高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五、创设情境,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开展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新思维。而多媒体进入课堂,是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如教《小儿垂钓》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做莓苔草映身”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初始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凑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展现出来,有名学生是这样描述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轻轻的湖面泛起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吹乱了,衣衫也被风吹乱了,露出可爱的红肚兜…… 由此看出,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眼善于捕捉机会,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跨越时空,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学生对“抗美援朝”不了解,为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抗美援朝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抗美援朝的英勇历程,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及事迹,以及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进行情景再现,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志愿军的敬爱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情谊。
总之,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吸引学生,创造新的兴奋点,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论文作者:刘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学生论文; 多媒体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