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阅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阅读综合症”的诊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症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落实新课标理念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笔者姑且称之为“阅读综合症”。具体表现为:“贫血症”,在“整体感知”中“欠读”;“消化不良症”,在“个性化阅读”中“误读”;“自闭症”,在“自主阅读”中“死读”。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确诊断又要及时治疗。

一、以“足读”代替“欠读”

不少语文教师有个习惯:一走上讲台,就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且总爱说“时间有限,快快阅读”,从不说“慢慢读,时间够。”试问几千字或更长的一篇文章,只给学生几分钟阅读,能行吗?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在“整体感知”的名义下,不敢讲授,不敢分析,造成学生理解上的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对“整体感知”的误解带来阅读价值取向上对“整体直觉”的一味强调,宁波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现代的科技文、议论文,绝不适宜‘整体感知(把握)’,必须用西方意义上的‘理性分析’的解读方式。”“由于字词的生疏、由于背景的隔膜,学生做不到通畅阅读的文本,或者在达不到通畅阅读的时段,无论是古与今、文学或文章,都不适宜(也不可能‘整体感知(把握)’”。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塾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足读”的深义。“足读”是“数”和“质”两个方面的要求,它包含了多读深悟、咀嚼玩味这样一些要义。如同人的成长需要充足的血脉和丰富的营养打底子,阅读教学上的“欠读”,只能让学生患上“贫血症”,如同风中之衰草。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要具备一定阅读能力,阅读时间不能少于200小时;北京市丰台区的一项研究表明,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不能少于180万字次,如果达不到180万字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失去了依据。如果说课外阅读要强调“量”的话。课堂的阅读更强调“质”:初读整体感知,熟读感悟品味。要做到“足读”,课外阅读要“广读”“博读”,课堂阅读要“精读”“熟读”。

二、以“会读”代替“误读”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走上讲台,就让学生“自己读书”。读一两遍后,马上是不厌其烦、口若悬河的讲解。课讲完,时间未到,又叫学生读一遍。早自习、阅读课均是这样,学生漫无目标地盲目读书,学生没有经历品味、赏析、审美的过程。教师又不敢讲深讲透,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观念下,造成学生对文本的肤浅理解,教师也总是用“很有道理”“有自己的见解”等含糊的评点来搪塞。教师没有进行阅读目标的准确定位、阅读方法的科学点拨,学生理解缺乏深刻性或批判性自然带来对文本的误读。教师要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去思考如何让学生“会读”。让学生“会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全面读等。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创设不同的阅读情景,如散文、诗歌类可采用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章的美妙;小说则采用分角色朗读或改编为课本剧后表演读等,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愿读、乐于读。如教《吆喝》一文,就让学生模仿文中所描绘的各种吆喝,一下子就激发起了阅读兴趣。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创建的“导读教学法”很有推广价值,钱先生主张从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达到“会读”:第一,阅读方式(言读、视读、抄读);第二,阅读步骤(认真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第三,阅读习惯(使用工具书、符号助读、随手批注);第四,阅读心理调动(内驱力、意志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

三、以“活读”代替“死读”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少老师就大力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训练。死记硬背,没有把书读活,厚积不能薄发,不能把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缺乏深刻的体验感悟,真正是打开书了然,闭上书茫然。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死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以及黄金般的想象力都被浓缩和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进行交流的平台,进行合作性学习,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阅读目标”的表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比赛,采用竞争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体现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活读”就是要做到:带着真实情感阅读,带着现实生活阅读,带着人生经验阅读。课文既是作者经验表达的载体,又是学生经验获得的载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调动学生的经验和情感,让学生在特有的课文情境中,实现经验的交融,产生移情效应。这样的阅读就是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生命意义的鲜活的阅读。

标签:;  ;  

中学生阅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