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京津冀港口集团发展路径研究_港口论文

“一带一路”视域下京津冀港口群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港口论文,路径论文,京津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16)03-0139-06

      随着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港口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航运、物流和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港口行业在受到一定冲击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竞争秩序混乱、沿海港口结构性过剩等阻碍港口物流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整个港口行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港口群是在进行港口规划经营时,以港口为基础,由在地域上彼此相邻或者相近的一组港口所组成的空间组合,是实现港口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港口群演变发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港口群的规模确定、资源整合以及港口群的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如郭秀娟等(2008)借助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港口群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港口群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验证,提出港口群规模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结论[1];曾艳英(2010)以珠三角港口群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角度提出了港口群的具体发展策略[2]。港口和港口群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傅英坤(2014年)从区域经济和港口群互动关系角度,运用DEA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山东省港口群和港口城市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港口群和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3];刘敬严、陈慧青(2015年)以京津冀港口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港口物流和港口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具体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港口物流网络和港口资源优化等方面对京津冀港口物流经济协同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4]。

      中国目前沿海地区港口群主要包括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以及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作为“一带一路”海上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凭借较强的后发优势,环渤海港口群拥有相对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改善空间。其中,京津冀港口群的协同发展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减弱区域内港口同质化竞争和解决结构产业过剩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京津冀区域内港口错位发展和分工协作,打造以天津港为核心,唐山港、秦皇岛港为北翼,黄骅港为南翼的“一核两翼”港口群对提升环渤海港口群整体服务能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京津冀港口群在推动京津冀港口腹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视角,对京津冀港口群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进行分析和解读,对京津冀港口群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及港口群辐射强度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港口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和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京津冀港口群发展现状

      京津冀港口群主要包括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四大港口,除天津港隶属天津市管理,其他三港隶属河北省管理,津冀四大港口是构成京津冀港口群的主体,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群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天津港为核心,其他三港为主要支线港的港口集群,对服务京津冀都市圈以及华北、西北内陆腹地参与国际贸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天津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拥有比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在推动京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4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30万TEU,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中居第四位。在无水港项目建设方面,天津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无水港为25个,其中京冀地区的无水港口10个。通过无水港项目建设,天津港的港口、口岸和保税等功能将在内陆区域得到进一步延伸,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是河北省沿海三大主要港口,近几年河北省大力发展港口建设,三大港口不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优化港口结构,目前已基本形成对内陆地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群,在促进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方面亦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4年,河北省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8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7个。2014年,唐山港全年累计完成吞吐量5.00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12万标箱,成为河北省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的港口,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中居第八位,秦皇岛港和黄骅港也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2014年12月15日,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沿海港口转型升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服务产业群、城市群发展,加快培育以第四代港口为标志的全国知名大港,重点建设以唐山港为中心,黄骅港、秦皇岛港为两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群体系[5]。同时提出今后河北要加强与天津港的合作,以天津港、唐山港为中心形成“双核”,秦皇岛港、黄骅港依托“双核”,共同打造多功能现代化大港和国际综合贸易大港的津冀港口群发展战略。《意见》还明确了未来津冀港口群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即通过津冀港口的协同发展,到2020年,津冀港口群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突破22亿吨、3000万吨,各港口之间进一步明确分工,河北港口以煤炭、矿石、化工等能源运输为主,重点支持天津港发展集装箱业务,同时大力拓展津冀港口之间的水水中转业务,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港口资源优势互补的第一大港口群[5]。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亚欧非大陆以及附近海域的互联互通,构建沿线各国家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和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从而实现沿线国家多元化、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重点战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推进,港口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凸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向和陆向的重要战略支点、开放平台和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也为沿线港口及港口群的发展、港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根据“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走向,环渤海地区具备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叉的明显的区位优势,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以天津港为核心的京津冀港口群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契机。

      1.“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国内外经济融合,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发展速度较快,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双向开放,促进了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相互融合。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效地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互联互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港口的货运吞吐量,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海运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支撑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表明,全球经济中心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航运中心迁移的影响[6]。中国是国际贸易大国,国际贸易总额60%以上的货物运输需要通过海运通道完成,海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港口作为发展海运事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连接“一带一路”战略海向和陆向的重要支点。通过有效地衔接海向港口和内陆地区,形成密集的港口航线网络,能够显著地提升港口的带动辐射效应。“一带一路”战略对港口等海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直接拉动港口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港口物流的服务能力。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和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融合、优势互补以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助于加快京津冀港口群与全球重点港口建设运营的对接,推动港口发展向服务型、知识型港口模式转变[6]。

      2.“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国内港口“走出去”,推动港口技术、服务、标准国际化

      从世界著名港口空间布局来看,大多数分布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合作深度将不断加大,“走出去”战略将拉动国内开展境外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同时带动国内港口的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与国际性大港接轨,有利于实现国内港口的转型和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下,“无水港”和“水运港口”的建设是实现沿线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很多港口开始积极投资内陆“无水港”建设,大力开展海铁联运业务,“一带一路”战略为港口之间海铁联运、口岸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跨区域合作空间,对加快港口之间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集装箱多式联运规则的标准化对促进综合运输和提高国际间货物中转交接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整合港口间服务平台和信息标准化建设,为推动港口技术、服务、标准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京津冀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港口升级转型

      京津冀都市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包括河北省保定、廊坊、唐山等八个城市在内的环渤海地区重点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在城市群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的进一步优化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优化城镇化格局的新型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加速环渤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同时,能够极大地促进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型城镇化格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京津冀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港口作为国际航运关键节点的功能,发挥港口在促进国内外贸易往来、实现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中的作用。同时,京津冀都市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逐步带动临港产业的转型及升级,优化临港产业结构。“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结合,将促进京津冀港口群集疏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增强港口群辐射能力、扩大港口群腹地范围的过程中,依托内河运输、铁路运输等手段推进铁水中转和水水中转业务,加速港口的转型升级。

      三、京津冀港口群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及港口群辐射能力定量评估

      京津冀协同化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在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4月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京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此充分发挥港口群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整合和发展。

      

      图1 京津冀港口群吞吐量总和与GDP总量线性拟合结果

      (一)京津冀港口群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分析

      京津冀港口群主要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港口群辐射内陆腹地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为了定量分析港口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本文选择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的总吞吐量和河北、北京、天津三地GDP总量,构建京津冀港口群与内陆腹地经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数据来源于2001-2014年《中国港口统计年鉴》及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统计年鉴)。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京津冀港口群吞吐量以及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并建立京津冀港口群吞吐量和三地GDP总量计量经济模型及线性拟合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结果,港口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京津冀港口群和三地区域经济GDP总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符合实际经济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港口群吞吐量每增加1万吨,则能够带动京津冀腹地经济GDP增长0.4488亿元,表明京津冀港口群能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明显。

      (二)京津冀港口群辐射能力定量评估

      京津冀港口群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港口群内部各港口间比较优势明显,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港口的辐射能力主要取决于港口的外向扩散能力和港口对内陆腹地的经济吸收水平。一般而言,港口的生产规模越大,其外向扩散能力越强。而港口的内陆腹地经济吸收水平则主要通过港口所在地区的对外贸易额等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综合反映[7]。此外,港口所在地生产专业化水平能够反映该地区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的陆向吸收和辐射效应。在区域经济学领域,一般通过港口的区位商指数衡量港口所在地区的生产专业化水平[8]。

      1.区位商指数分析

      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商主要用于反映一个产业或一个地区的专业化生产水平,通常以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来表示,本文中港口区位商指数定义为:港口区位商指数=港口吞吐量占全国货物吞吐量比重/港口所在地区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相关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港口统计年鉴》以及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015年经济统计年鉴)。京津冀港口群区位商指数测度结果及说明如下表1所示。

      

      上表1港口区位商测度结果显示,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港口区位商指数均大于1,表明在服务陆向腹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可靠地为腹地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和服务。其中,以天津港区位优势最为明显,在京津冀港口群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秦皇岛港依托其强大的煤炭吞吐能力为港口腹地提供高效的资源和服务,京津冀港口群中黄骅港区位商指数相对偏低,外向功能量不明显,京津冀港口群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为明显。

      2.辐射强度分析

      本文引用强度模型对京津冀港口群的辐射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估,通过对京津冀港口群及各个港口外向功能量和实际功能效益进行测算,得到港口群的整体辐射强度以及各个港口的辐射强度。其中,港口外向功能量根据区位商指数计算公式推算得到:港口外向功能量=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国货物吞吐量*(地区进出口总值/全国进出口总值);港口实际功能效益=地区进出口总值/全国货物吞吐量;港口辐射强度=港口外向功能量*港口实际功能效益。以2014年港口及地区相关数据为基础,经测算得到京津冀港口群及各港口实际辐射强度(如下表2所示)。

      

      上表2中,港口辐射强度系数可通过港口外向功能量与总功能量的比值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港口对陆向腹地经济的贡献程度。港口辐射强度系数越高,在地区进出口总值不变的情况下,表明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强度和经济贡献度越高。根据表2测算结果,参照单一港口和港口群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7],京津冀港口群的腹地经济辐射强度和能力明显偏弱,腹地经济贡献程度偏低,港口群整体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京津冀港口群在中国沿海港口空间布局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对京津冀地区及其他陆向腹地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整体专业化水平和外向功能量较高,但从陆向辐射能力和腹地经济贡献度指标来看,与其他港口群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港口群和腹地经济互动效应较差,港口群整体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京津冀港口群发展路径分析

      京津冀港口群是环渤海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战略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天津港更被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远景规划中的海上战略支点之一。京津冀港口群凭借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一带一路”海、陆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节点。在陆向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在海向则是“一路”重要的连接点,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体系,对完善亚欧非综合运输通道,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重塑港口群内部分工,建立港口长效合作机制

      长期以来,中国港口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无序竞争以及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由此阻碍了港口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应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重塑港口群内部分工,同时加强京津冀港口群协同机制建设。京津冀港口群各港口应明确发展定位,天津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海上桥头堡”。作为京津冀港口群的核心,天津港是中国唯一拥有亚欧大陆桥三条通道的港口,在发展定位上应积极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不断优化海向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和“一带”沿线港口的互联互通,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增强在京津冀以及内陆辐射地区的集装箱干线港地位;河北港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三港十一区”的空间格局,在运输对象上主要以煤炭、矿石、化工等能源运输为主。在港口群协同发展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唐山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应进一步调整港口结构,优化航线布局,在承接天津港能源货类运输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近洋运输,开展集装箱内支线班轮业务。在港口群战略合作方面,京津冀港口群应通过集群顶层设计,加强各港口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战略联盟,并通过跨地区、跨职能的高层次沟通和统一协调,构建港口群内部互补互助的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9],全力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由此为京津冀港口群打造“一带一路”资源配置枢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新完善港口群功能,加强沿海内陆衔接,统筹推进京津冀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港口群布局以及功能应适应国家经济产业布局。港口群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反映港口群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京津冀港口群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开拓创新和不断完善港口群功能,在提升各港口服务能力以及港口群综合服务水平的同时,向内陆腹地延伸港口产业链条,加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衔接,从而增强京津冀港口群的集聚效应和向内陆腹地的带动辐射能力,促进东北亚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互联互通。

      根据世界先进海港的发展经验,依港兴工、以产促港、以港兴城,统筹港产城联动发展,是推动新一轮沿海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依托全球产业链条,创新港—产—城联动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形成港城集聚效应,带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京津冀港口群功能对促进传统临港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沿海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港口群功能既能够提升港口服务的附加值,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物流条件,更可满足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临港产业向高附加值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临港产业多元跨界经营。

      (三)不断完善通道结构,加强海陆双向通道建设,提高京津冀港口群陆向辐射能力

      京津冀协同化发展背景下,京津冀港口群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体系,不断强化与全球港口的互联互通,加强海陆双向通道建设。2015年,天津港新增欧洲集装箱班轮航线、地中海西非航线、南海东南亚航线、马士基美东航线等发往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航班,进一步优化了航线布局,打通了从天津港口岸通往世界各地主要港口的海上通道。唐山港积极开拓近洋运输业务,陆续开通京唐—温州航线、惠州—唐山航线,深化华南—环渤海地区经贸合作,惠州、唐山两市均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该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一带一路”新丝路的建设。此外,在海向通道建设方面,京津冀港口群应进一步加强与航运、金融等企业的合作,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并着力打造智慧港口;在陆向通道建设方面,应加强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重要通关口岸的深化合作,积极谋划建设境外无水港,为扩大国内与中亚、蒙俄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条件。为了提高京津冀港口群的陆向辐射能力,京津冀三地应进一步完善港口间陆运交通体系,打通港口间陆运通道瓶颈,形成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交通体系。

      (四)优化贸易发展环境,开展多元业务经营,不断提高和强化各港口经济贸易服务水平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强京津冀港口群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向陆向通道建设的同时,尤应注重提高京津冀港口群各港口经济贸易服务软实力。为此,须充分发挥天津港在服务贸易和对外开放中的优势,依托政府平台和自贸区、保税港区发展等政策支持,开展多元业务经营,大力发展“物流—金融”、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打造与国际惯例、国际规则接轨的贸易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借助优良的贸易发展环境和服务贸易优势,以天津港带动河北各港口的发展和转型,进而推进京津冀港口群实现由传统的物流运输集散功能向物流贸易集成功能转变。

标签:;  ;  ;  ;  ;  ;  ;  ;  ;  ;  ;  ;  ;  ;  

“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京津冀港口集团发展路径研究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